
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21页肇庆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实行多都制,周都选址多为自古以来就形成的通都大邑,这里世族贵家云集,为政治中心周王“流动办公”,频繁巡行于多座都邑之间并处理各项政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分封制度遭受挑战 B. 统治权力高度集中 C. 贵族势力受到制约 D. 王权的影响力拓展2. 战国时期,各国除由国家直接对农民授田外,各国手中还保留着大量由国家直接经营的国有土地,这部分土地,使用奴隶耕种,以备各国选贤任能、奖励军功该现象的出现( )A. 巩固了国有土地的地位 B. 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C. 阻碍了社会转型的进程 D. 提升了各国的军事实力3. 1959年,在甘肃省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出土了授予老人的“王杖诏令”简册10枚;1981年,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征集到了出土于磨咀子汉墓的“王杖诏书令”木简26枚。
这些诏令主要记载了尊敬老者、高年赐杖以及处决殴辱受杖老人等内容据此可知,汉朝时期( )A. 政府注重基层治理 B. 关注教化成为社会共识C. 社会优抚体系初创 D. 程朱理学影响范围扩大4. 公元214年,曹操在《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中指出:“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并要求主管人事的部门“明思此义”,不要因品行上的缺点而摒弃“进取之士”该诏令的实施( )A. 提高了寒门的政治地位 B. 冲破了士族政治特权C. 意图纠正科举制度弊端 D. 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5. 两宋时期,很多被贬到岭南的官员,如黄庭坚、苏轼、胡旦等成为改变岭南地区社会面貌的有力推行者据史料记载,广南西路梧州“衣冠礼度并同中州”,广南东路儋州亦“衣冠礼乐班班然”,海南琼州“民俗以变,可与中州比”等这反映了该时期( )A. 岭南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增强 B. 全国文化中心南移至岭南C. 贬官担负移风易俗政治职责 D. 岭南社会面貌与中原一致6. 下表是学者对“摊丁入亩”政策实施后各省人丁、丁银变化情况统计(部分)省份人丁差额(口)丁银增额(两)浙江增364111261103福建减592719136.43湖北增1838111070.456河南减10447337131.422广东减1008932142.34这表明“摊丁入亩”政策实施( )A. 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B.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境C. 增加了民众的生存压力 D. 缓解了土地兼并的危机7. 1905年晚清废除科举制度后,农村中比较有智力的分子不断地向城市跑,外县的向省会跑,外省的向首都与通商大埠跑。
乡绅为寻找新出路不断外流,或转入新学,或参加新军,或投身工商业等,“轻去其乡的现象已一天比一天流行”该现象反映了( )A. 城乡阶级结构发生巨变 B. 城乡经济差距扩大C. 城镇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D. 近代乡村危机加剧8.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根据地围绕中心任务,创作了《反维持》《捉汉奸》《我们都是神枪手》《左权将军》《我们在太行山上》等大量革命歌曲,印发给小学作为歌唱教材,先让小学生学会,然后回家教给全家这表明,民主根据地的音乐教育( )A. 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 成为根据地的工作重心C. 传播形式趋于多样化 D. 契合了民族战争的发展9. 中共中央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帝国主义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可以让它们暂时存在,由我们加以监督和管制1950年12月,政务院发布命令,对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有危害的企业进行管制、冻结或收归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 )A. 受解放战争时局影响 B. 突破了西方外交孤立C. 兼具独立性与灵活性 D. 践行“一边倒”外交方针10. 2008年,某研究者对中国1300多名中高级公务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把“您认为依法治国首要任务是什么”的调查结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这折射出当代中国( )A. 依法治国思想内涵不断丰富 B. 致力提升政府服务意识C.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D. 民众权益受到法律保护11. 屋大维登上权力顶峰后,随即对罗马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奥古斯都广场、公民投票堂、路基乌司大会堂、马尔采鲁斯剧场、阿格里帕大浴场、马尔斯神庙、阿波罗神庙、朱比特神庙、奎里努斯神庙等屋大维此举旨在( )A 完善城市政治功能 B. 宣扬君权神授理念C. 树立城市建设典范 D. 提升个人政治威望12. 面对拿破仑的入侵,德意志民众奋起反抗,除了人民起义,还爆发了由贵族、军官发起的起义,德国知识界也与德国资产阶级自由贵族政治家在反对拿破仑、争取民族独立问题的认识上日趋一致,他们团结在一起,汇成一股强大的反拿破仑思想洪流该现象反映了当时德国( )A. 民族民主意识发展 B. 成功阻止法国扩张C. 民族大团结的实现 D. 封建统治基础瓦解13. 162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清单中首次出现了在中国采购的瓷质茶杯,据统计,1629年购买了250只,1633年购买了1325只,1643年25000只,到1740年购买中国的各类茶具达110000件,1760年更是高达2000000件。
据此可知,当时荷兰国内( )A. 民众货币收益增长 B. 日常生活方式发生变化C. 进口瓷器物美价廉 D. 收藏东方文物蔚然成风14. 下图英国与其他地区工人工资水平收入差异图据此推测,当时英国( )A. 国内市场日益缩小 B. 工场手工业技术进步C. 产业升级进程加快 D. 生产流水线应用广泛15. 1978年,卡特政府在颁布的《文官制度改革法》中规定,在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低级文官时,对妇女、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人群的录用比例,要根据性别、种族或民族在其所在城市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而定卡特政府的举措( )A. 克服了多党制的社会弊端 B. 平衡了美国各阶层间的利益C. 增强了政治运行的稳定性 D. 回应了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16. 2022年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计划五年内投入520亿美元加强其半导体研发和制造能力;韩国、日本、欧盟、中国等也相继宣布对各自半导体行业进行大规模补贴这表明( )A. 全球科技竞争态势加剧 B. 半导体行业被西方垄断C. 西方国家内部发展平衡 D. 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动摇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 古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赋税征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福建建阳县田赋案案件起因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六成接任建阳县知县,因见民间钱粮历年拖欠,前官多致挂误,于是遍访舆情,发现阳邑民田皆系下则(不肥沃),明朝初年每亩只征银五分一厘,后加至七分三厘一丝五忽,赋重田硗(薄),民力难完,以至积逋累累李六成目击其艰,遂私自下调税额,将已开垦的田地归入未垦荒地,用其征赋来弥补降税之田的差额——据《闽浙总督郝玉麟奏陈福建建阳田粮始末酌办清厘征粮册籍折》案件判决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二十八日,户部大学士张廷玉等经密议后提出处理意见:清朝中央政府放弃已垦荒田695顷余的田赋收入,将向中央上报的奏销册改为每亩征银六分一厘四毫,使其与李六成在1686年私自减则以来的该县实征册科则相符同时删去本不存在的荒田695顷的记载并且将该县存在的虚粮八百余两中无从征收的631两余予以豁除同时针对李六成自行减则及其在赋税征收问题上引起的混乱,决定“罚俸一年”乾隆帝批准执行——据《大学士张廷玉等为请照建阳县册载亩数赋额征收并改正部册事奏折》学者评价这种处理看起来是十分宽松的,并为今天的史家引为清朝政府对垦复或新辟土地升科条例执行时往往采取宽厚措施的例证。
——摘编自何平《从乾隆建阳田赋案论清代的赋税管理》(1)根据“案件起因”和“案件判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阳县知县李六成行为引发的后果2)综合上述材料信息,简析清廷采取“宽厚”措施处理该案件的缘由18. “治国者,以奉法为重”,大国外交必重国际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30年以后,欧洲进入了所谓“宗教战争”时代,各国新兴君主为广开财源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对土地和黄金等财富展开激烈争夺面对和平的丧失,神学家维多利亚继承了古罗马法律思想,并创造性地将万民法的范围扩展到远远逾越其传统界限的领域正是依靠他的理论,所谓“国际法之父”雨果·格劳秀斯才建构起“富有灵感的体制”因此,与格劳秀斯相比,维多利亚更有资格被视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者”或“先驱者”——摘编自陶永新《从万民法到国际法——近代国际法概念演进考》材料二 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共有26个国家参加,其中来自欧洲20个,亚洲4个,美洲2个会议签订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在维持普遍和平的强烈愿望的激励下;决心竭尽全力促进国际争端的友好解决;认识到文明国家集团各成员国的联合一致;愿意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加强国际正义感;深信在各独立国家之间设立一个各国均能参加的常设仲裁法庭将对达到此目的作出有效的贡献。
——据《国际条约集(1872—1916)》(1)根据材料一,概括维多利亚“万民法”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多利亚法学新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的特点及其影响19. 下表是某教师采用主题教学的方式,设计的关于“宋朝”历史的教学思路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主题:“流动”的宋王朝立意立意依据江海奔流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百物周流繁华的城市、新生的纸币、和平的榷场、跨海的丝路重心南流形成了江东经济甲天下,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经济新格局,引发了东南科举冠天下的文化新趋势四民合流科举竞流、婚姻交流、土地转流——摘编自苗颖《“流动”的王朝》参照材料主题设计思路,围绕“‘流动’的____________”提炼一个中国近代史发展主题,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可从时段、群体或发展特点等角度提炼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晚清中国出现了大量“官督商办”企业,这些企业名为“商办”,实由官府控制现代股份制企业要求以严格、科学的经营管理作为保证,否则,企业就根本不可能有效地运作所以,“官督商办”企业的腐败性是它们适应不了商品经济日益发展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直接原因。
其结果引起了“官督商办”企业本身及其从业人员的分化与转化——摘编自(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等材料二 随着贸易半径的扩大,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兴起,英国商人在继承了旧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合伙制的组合形式,最终开创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股份公司到17世纪末,英国商人不再用获得特许状就可以成立一个法人企业,摆脱了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控制,具备了私人企业的性质——摘编自李新宽《重商主义时代英国企业组织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早期企业的不同2)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的差异是中英两国早期企业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观点要求:赞成、反对或另提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