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文献引用注释标准.docx
49页法律文献引用注释标准(建议稿)罗伟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SchoolMarch 6, 2009目录第一章简介 41. 引注的定义 42. 引注的目的 53. 如何使用该标准 54. 如何使用微软文件处理系统(MS Word)插入引注 55. 尽量采用页下注和连续序号 56. 常用引领词 5第二章基本引注要素和格式要求 61. 引注应有的文献要素 62. 引注责任者的基本要求 63. 引注中的数字 74. 引注中的年代 75. 引注中的页码、条款、段落 76. 被引文献标题的表示 87. 缩略词 88. 不强制采用“同前揭注(号码)”或“同后揭注(号码)” 89.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出版或发表的文献 9第三章中国规范性文献的引注 91•中国成文法引注 91.1现行法律 101.2已失效的法律 101.3长标题的法律法规引注 101.4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111.5国务院规范性文件(通知、意见、决定、批复) 111.6国务院各机构发布的规章 121.7国务院各机构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如公告、通知、意见等) 131.8地方法规 131.9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等: 141.10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等: 14Copyright 2005 Wei Luo 11.11行政、立法、司法部门联合通知: 151.12引自法律法规汇编 152. 案例、裁判文书、仲裁裁决书 152.1基本引注要素和格式 162.2引自案例或裁判文书汇编 173. 条约、公约、宣言、议定书、国际惯例等 17第四章非规范性(二次)文献的引注 191. 著作及其他非连续性出版物 191.1单一作者 191.2两个作者 191.3两个以上作者 191.4仅有编者没有撰稿人 191.5既有编者又有撰稿人 191.6译著 201.7单一作者论文集 201.9系列丛书 201.10法律词典、辞典、辞海 211.11法律百科全书 212. 期刊或其他连续性出版物 212.1期刊 222.2报刊 223. 出版社出版的连续刊物 224. 活页出版物 235. 名人著作集 236. 典籍 236.1现代重印的典籍 246.2标明章节段落的典籍 247. 未出版或未刊登文献的引注 247.1学位论文 257.2会议论文 257.3学术报告 25& 万维网(WorldWideWeb)资源 269. 电子邮件 2610. 首像制品 2711. 光盘(CD-ROM)资料 2712. 微缩资料 2713. 广播电视和电影 28第五章外文文献的引注 281. 法律 29Copyright 2005 Wei Luo 21.1美国联邦法律 291.2英国法律 291.3日本法律 292. 判例 302.1美国 302.2英国 302.3日本 303. 著作 313.1英文 313.2日文 314. 杂志文章 324.1英文 324.2日文 325. 国际法律文献 32第六章国外主要法律引注标准简介与参考 331. 美国 331.1美国成文法 331.1.1 宪法 331.1.2《美国法典》(United States Code) 341.1.3单行法律 341.1.4《美国联邦行政法典》(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341.1.5美国州成文法 351.2判例 351.2.1联邦判例 351.2.2州判例 361.3著作 361.4杂志文章 362. 美国《兰皮书》有关中国法律文献的引注规则 372.1专门规则 372.1.1如果引用的文献有英文版本 372.1.2如果引用的法律文献能在其他出版物或网站上找到 372.1.3如果引用的文献是中文 372.1.4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汉语拼音或英文出现在政府部门名、法律法规、判例中 382.1.5引注案例名称时,如果案例名含有案由 392.1.6缩略词语的运用 392.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02.3法律法规 402.4案例、审判文书、裁判文书 412.5著作 42Copyright 2005 Wei Luo 32.6杂志文章 432.8国际条约或公约 442.8.1双边条约的基本引注要素和格式要求 442.8.2多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基本引注要素和格式 442.9国际判例 452.9.1国际法院 452.9.2欧盟法庭 452.9.3欧洲人权法庭 452.10联合国文献 452.10.1联合国大会决议的引注格式 452.10.2联合国官方档案 452.10.3《联合国宪章》 463. 英国 463.1英国成文法 463.2判例 463.3著作 463.4杂志文章 474. 日本 474.1成文法 474.2判例 474.3著作 484.4杂志文章 48附录 (Appendix) 481. 中文法律缩略语对照表 482. 我国各个省份简称 483. 《兰皮书》有关中国司法、政府机关、公报、等常用的法律名词的英文缩略词语对照表 49第一章简介1. 引注的定义法律引注(citation)指的是在书写法律文书或法学著作时,对文中所引用的法律依据或者文献, 注明其出处。
这里的法律文书包括诉状、辩护状、证词、法律意见书、备忘录等等;而法学著作 包括法学评论文章、专著、教材、法律实务指南等等法律引注不仅能帮助读者了解和印证法源 和别的法律工作者的观点,而且有助丁增强作品的逻辑说服力和展现作者的治学态度2. 引注的目的法律引注不仅对读者和出版编辑有帮助,对作者本人也是有益的首先,法律引注对读者来说有 以下几点帮助:(1)可直接方便读者和出版编辑按作者所提供的引注来查阅所引用的法律条文、 判例、证据或者他人的观点,以印证作者所引用的法律观点是否与原文相符合;(2)当引用法律 时,有助读者判断所引法律的份量;(3)帮助读者和出版编辑了然作者的论据以及有关的参考文 献书目对作者本人的益处则有:(1)增强作者的说服力法律文书和法学著作要有说服力一定 要援引现行有效的法律,或者援引法理上的概念,法学家、政治领袖,甚至是其他法律工作者的 观点为依据;(2)可反应作者治学的严谨以及参考和阅读有关文献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作者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任何文献或者引用他人的理论、观点借以支持自身论点 时,必须加引注而当作者有必要对文中的某些观点进行资料性的补充说明或者对文中的某些不 常见的专用名词、术语或史实做必要的解释,而此种说明或解释如写入正文,可能打断正文中行 文的流畅,令文脉不清,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
这种注释为解释性注释3. 如何使用该标准(等定稿后加上)4. 如何使用微软文件处理系统(MS Word)插入引注注释采用页下注即顶底脚注的形式,每篇文稿的全部注释编号连排正文中之注号用阿拉伯数字 标注于相关语句标点后的右上角如用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MS Word)的话,可按word文档中 “插入脚注”或“插入章后注”功能使注释自动产生,符号直接使用阿拉伯数字1、2、3……而不必加 任何符号标题注与作者注应以星号单独排序5. 尽量采用页下注和连续序号采用页下注(同页注或脚注)比章后注、节后注或段落后注,更方便读者阅读和容易翻阅、查寻引 文和引注在一编文章或著作中,引注序号采用连续号码也是既方便作者引注又方便了编辑汇编 文献引用索引(citator)=6. 常用引领词引领词指的是在引注的文献前的引用说明词,如:“见”、“又见”、“参见”、“如”、“转引自”等如 果引用的文献直接叙述了所引的事实或观点,引注时可不加引领词・ 当引用的文献支持所引的事实或观点时,为了强调,可在文献引注前加“见”・ 当引用的文献进一步支持所引的事实或观点时,可在文献引注前加“又见“・当引用的文献是用来证明所论的事实或观点时,可在文献引注前加“如”。
・ 当引用的文献不直接支持所引的事实或观点,但与所引的事实或观点有关时,可在文献引 注前加“参见”或“不同的见解,参看”・ 当引用的文献不是该文献的原始文本时,可在文献引注前加“转引自”第二章基本引注要素和格式要求1. 引注应有的文献要素引注的最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作者论证的文献来源,以便作进一步的验证在西方的法律文献学 上,一般将文献分为俩类,即原始文献(Primary Sources)和二次文献(Secondary Sources) o 前者包括:法律、行政法规、政府公告、司法解释、法院判决、政府函令、等规范性的文献后 者则泛指所有非规范性的文献,如:法学评论文章、论文、专著、法学教材、研究报告书、等 这一分类概念已被中国法律图书馆界接受和采用,但在中国法律界尚不普遍为了以下被引用文 献分类上的方便,木文采用中国法律界比较熟悉的名称“规范性文献与非规范性文献无论那一种文献,就文献来源的交待而言,应包括以下几个文献要素(bibliographical elements):1) 主要责任者(包括制定者、颁布者、作者、撰稿人、主编、编者、译者、整理者等)2) 文献标题(包括法律法规名、案例名、书名、文章名等)3) 页码(包括卷、部、章、节、条、款、日、项、段号码等)4) 出版或发表事项(包括文献的出版、发表、颁布、产生者、版次和时间等)除了以上这四个文献要素外,其他文献内容出版地,则不是非有不可。
2. 引注责任者的基本要求若所引用文献为撰著,不必说明责任方式,径以冒号(“:”)表示;若为“编”、“主编”、“编著”、“整理”、“校注”、“翻译”等其他责任方式,则应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责任方 式相同的责任者,用顿号隔开;有三个以上责任者时,只取头两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责 任方式不同的责任者,用逗号分开;译著的翻译者及占籍的点校者、整理者等应置于文献标题Z 后责任者包含于著作名时,不必另行标注责任者责任者可以是公司行号、政府机构、社团组 织、事业单位、等社团法人3. 引注中的数字引注中的页码、条文、段落、时间所用的数字应尽量采用阿拉们数字即:1、2、3、4……但数 字是责任者或文献标题的组成部分时,应保留原文所用的数字形式,如:刘五一、《十二铜表 法》例:《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第一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第5条第2款(2003年)4. 引注中的年代引注中的年代,如岀版时间应尽量采用公元纪年,如引用文献只有非公元纪年的出版时间,应括 注公元纪年,但1949年以后不用民国纪年采用非公元纪年者,著作者应尽可能公元纪年例:朱采真:《法学通论》17页[世界书局,民国17年( 1928年)]5. 引注中的页码、条款、段落条文和页码也尽量用阿拉们数字表示,如中国现代的法律条文一般采用汉语数字(一、一、三、 四),引注时请用阿拉们数字表示。
中国占代的法律条文和书籍的页码一般采用汉语数字或天干(甲、乙、丙、丁)地支(子、丑、寅、卯),遇此情况,可按原文的数字符号注明条码或页 码引用的内容不止一页而又不连贯时,页码之间用顿号(、)隔开;跨页的页码,中间用连字 符(-)O引注的页码可分为“首页” (initial page)和“引文页” (pinpoint page)首页”指的是 被引注文献的第一页,而“引文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