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冈地域文化讲稿.docx
7页黄冈地域文化的介绍一、自然地理环境简介黄冈位于湖北省的东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 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地形大部分为丘陵,长江沿岸散布平原,湖泊塘堰众多黄冈属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光照丰富,雨量充足以长江 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具有相当好的农业生产基础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 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黄冈区位交通得天独厚,其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 界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自古具有 “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 海”的区位优势因此,自古以来黄冈就是战略和交通的要道二、黄冈的地域文化特色剪辑黄冈历史悠久,早在旧古器时代,本区域即有人类居住据有关部门查考,夏商时代, 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史记•夏本纪》),本地域即为皋陶后人的封地(英六即英山、 六安一带)这里是才子、将军的故乡,这里有全国闻名的"教授县"、 "将军县,文才武将, 群星灿烂,自古以人文发达著称而五祖寺的菩萨,东坡赤壁的胜迹以及黄梅的挑花,蕲春 的四宝,更令人心驰神往。
一,教授县——才子的摇篮黄冈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理学奠基 人程颢、程颐,学者胡风,经济学家王亚南,爱国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 地质学泰斗李四光,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共和国前任两位国家主席 董必武(代,、李先念,军事家王树声、秦基伟等 230 多位将军都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国三大“教授县”,指的是湖北省蕲春县、江苏省宜兴市、江西省临川县,黄冈就位列 其一据史料统计,蕲春在明代科举考试中进士,文、武举人共有二百四十人;清代 “科甲 鼎盛”,该县中进士,文、武举人共二百零八人;民国时期蕲春籍大学生有五百五十余人, 留学生六十余人自二十世纪以来,蕲春籍人士秉文衡、掌科苑、主讲坛者遍及五洲,在十 多个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如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田桐,训古学家、 “章黄学派”创始人黄侃,著名文艺理论家胡风等蕲春籍著名数学家王中烈,曾发表论文《第 二序线性双曲线方程的柯西衰退问题》享誉世界数学领域蕲春籍教授不仅遍布大陆和台湾各地,令人称奇的是,蕲春县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教 授县”, “教授村”更是层出不穷,有十名教授以上的 “教授村”达三十二个,其中一村二十名 以上教授的村有七个,张塝镇汪瓢铺村走出专家学者教授二十七人。
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这 条五百米长的街道,竟走出了一百二十六名博士,多半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甚至很多 父子、兄弟皆为博士如李宝珍女士一家五名博士,分别为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生化、物理、 医学博士,被传为佳话还有李国宏女士,获美国伯明翰大学微生物学博士,曾为美籍华人 中最年轻教授二)黄冈的教育和黄冈中学北宋庆历四年(1044),蕲州、黄州始有教授,办学训导生徒明、清两代,府、 州、县均建有学宫,并建有书院50 多所李贽在黄安、麻城两地讲学、著书达18年明代 276年中,黄州府中进士328 名,举人1465名清代黄州知府于成龙政绩卓著,居官清苦, 百姓拥戴,被朝廷嘉誉“清官第一”刘子壮、陈沆中状元,帅承瀛、陈銮中探花,金德嘉 中会元仅嘉庆至咸丰3朝65年中,黄州府即考中进士 86名,举人466名废科举后,黄冈新学兴起,黄州府设有中学堂1 所,高等、两等、初等小学堂593 所,师范传习所(初师简易科)2 所,实业学堂8 所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民生艰难,教 育事业仍有缓慢发展建国后,黄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 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行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5978 所,其中大中 专学校 22 所,普通中学 366所,小学3800 所。
一批骨干学校富有特色黄冈中学是湖北省 重点中学,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际数、 理、化奥赛中累计获 6 金、4 银、1 铜共计 11 枚奖牌黄冈中学,全称湖北省黄冈中学,位于中国湖北省黄冈市,为全国重点中学,湖北省重 点中学,当地人简称“黄高”黄冈中学现新老校区占地 600 多亩,有 68 个教学班,在校学 生 4000 余人,在岗教职工 310 余人黄冈中学创建于 1904 年,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湖 北省省级重点中学文化底蕴深厚,青云塔承载着文人学士报国济世的理想,临高亭留下了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饮酒赋诗的风雅三)将军县——将军的故乡黄冈有着辉煌的革命斗争史早在二十年代初,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的重要驻 点;土地革命时期,红安、麻城率先点燃鄂豫皖边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火种,举 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解放战争时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中原突围千里跃进 大别山等新的历史篇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黄冈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冈共有 44 万优秀儿女血沃中原,有 5.5 万人 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伟大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将领在 1955 年和 1964 年两次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 103 人是黄冈人在黄冈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不仅诞生了三位军事家李先念、王树声、林彪,这有邓小平、 叶剑英、刘伯承、彭德怀、王震、徐海东、陈赓、黄克诚、许继慎、曾中生、蔡申熙等十多 位著名军事家在鄂东战斗生活过,他们的历史功绩已经镌刻在中国革命历史的丰碑上,他们 的战斗经历已成为老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同样是老区人民永久的纪念和骄傲仅红安县就有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共和国主席,有 2 人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有 4 人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有 10 人任过国家正副部长,有 12 人任过大军区司令员或政委, 有 17 人任过大军区副司令员或副政委、顾问,这有 24 位兵团职干部、130 多位省军级干部, 其中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的有 6 人、中将 11人、少将45 人一县之内有如此之 多的高级将领在国内外实为罕见,以至西方军人将红安誉为“将军的故乡”麻城乘马岗乡 有 2 万多人参加了长征,锻造了 32 位将军其中,大将 1 人、上将 3 人、中将 7 人、少将 21 人。
一个乡镇走出了32 位红色将军,其人数之多,军衔之高,出生地之集中,全国绝无 仅有,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之乡”四)方言俗语与风俗民情黄冈属于鄂东北地区鄂东北方言在湖北方言中别具一格,它基本上属于北方方言,是 古楚语与早期北方方言融合后的变体有的语言学家将鄂东北方言与九江,安庆等沿江市县 的方言划为"楚语区"黄冈方言当然位列其中,她的方言俚语很多反映了其独特的风俗民情在称谓上,黄冈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称父亲为"大"或"爷";称母亲为"乜"," 姨",也有叫"大"的,在英山县南一带称"丫";称祖父为"爹";称祖母为"奶";称自己的妻子 为"堂客","屋里的”;黄梅一带称妇女为"嬷嬷[ma]儿","嬷嬷”;"嬷嬷"也可以指自己的妻子 有很多地方称小孩为"细伢",男孩为"男伢",女孩为"女伢"; "兄弟"一词在多指弟弟;英山 一带还称叔父为"老";如二叔称为"二老",妹妹称为"老妹"黄冈方言在生活用语上也颇有特色上衣叫"褂子";裤衩叫"裤头儿";水壶叫"吊子"; 自来水笔称”电笔”;上午叫"晏凶沁]昼”;下午叫"下昼";晚上叫”黑里"或”夜心”;吃晚饭叫” 过夜";睡觉称"困醒",简称为"困"。
还有一些民俗特色极浓的俗语:怀孕的妇女常馋嘴,称 为"害肚子";私生子称为"黑耳朵";英山一带把结婚称为"吃鸡胯儿",因为结婚宴席中必有 一碗鸡是专给新郎、新娘吃的;人死了称为"上山",因为黄冈有大一部分地区属丘陵山区, 人死后都要抬上山去安葬;给受惊的小孩收"魂"称为"叫吓(音he)";因做事外行而闹笑话, 被称为"白鼻子",这与舞台上的白鼻子小丑逗人发笑有关;假心假意地请人吃饭被称为 "卖 白菜",此词源于一个单吃别人而自己一毛不拔的卖白菜小贩的故事这一地区的方言古朴,一些目不识丁的妇女口中也常出颇有文言意味的词语,如"鄙而 和之"(意即不注意身份与人调笑), "树家野嘴", "互不来哉", "归怨", "耻人"等鄂东北方 言中还有一些古词遗风:比如"慊",古汉语意羡慕和思念至今鄂东北方言中仍体现了这两 种意义,如"麻城的屋,浠水的谷,黄冈中间慊得哭 "慊在这里指羡慕人们说"这孩子慊 她妈",这里的"慊"就作思念讲诸如此类古词,鄂东北方言中不少,它们看起来极土气, 但在古代文献中都可找到根据这种语言现象与鄂东北地区的特殊历史文化传统有关,可以 说是一种语言活化石.(五)黄梅五祖寺——四祖、五祖佛教文化区简介: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咸亨三年(672 年)创建,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 12 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
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 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之地它既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来源:东山,又名 冯茂山,海 拔八百米,气候宜人,宏伟辉煌 的庙宇建筑 群就座 在山峰之中 五祖寺是由五祖寺弘忍大师亲手 创建于唐永微五年(公元六五 四年) 弘忍大师俗姓 周,祖籍黄梅县濯港人 ,生于隋代仁寿元年(公元六零一年),圆寂于 唐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享年七十四岁寺庙自 唐到清十分兴旺,唐宋 尤盛,有 殿堂楼阁一千 多间,僧侣一千多人,先后 还出了一百多名高僧自建寺 以来,每年朝 山的香客数以 万计,不少的文人骚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许多 赞美的诗句唐代宗赐封 弘忍大师为 [大满禅师 ],南唐加封为广化禅师唐宣宗改赐 寺为[真慧禅师 ],宋黄宗 御书[天下祖庭],宋微宗御书 [天下禅林],元文宗赐弘忍大师法号为 [妙圆普觉禅师 ], 并改赐寺额为 [东山五祖寺 ],简称五祖寺,此 名一直沿用至今弘仁:弘 忍是唐高僧,对禅宗发展颇有 贡献他在东山寺授徒时,不用传统的 《楞伽经 》,而改用《金刚般若 经》从此,这种 传习法成为禅宗授徒的定 。
弘忍选 拔接班人的方 法也很别致,曾经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分辨其 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 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 台时时勤指拭,勿使惹尘埃弘认为慧能的悟性高 , 所作偈能见本 性,而神秀的悟性略逊一 筹,所作偈未见本性 ,于是将慧能定为接班人 弘忍所倡导的 这种禅风影响深远,早已波 及东南亚和日本,每年慕名 而来五祖寺的参 谒者至今不衰 ,且有与日俱增之势六)蕲春——李时珍文化区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 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518 年 7月 3 日, 合新历 7 月 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 1593 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 学家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 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 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 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 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 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 本,另著有《濒湖脉学》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