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时间意象与精神维度——论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毕业论文】.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5524236
  • 上传时间:2021-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0.8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科毕业论文(20 届)时间意象与精神维度—论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目录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时间意象 11、 时间意象的呈现和功能 12、 “清晨”、“正午”、“黄昏”等时间意象的象征作用 2二、 民族历史叙事与历史意识 31、 鄂温克民族历史的诗意叙述呈现历史感和历史精神 42、 鄂温克民族日常生活图景和萨满文化表现民族历史 5三、 回归家园的启示 61、 鄂温克民族精神的本真和崇高 72、 满怀温情展现生命意识 83、 回望家园追寻精神归宿 9参考文献 1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东北作家迟子建创作的一部讲述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百年历史变 迁的长篇小说本文以迟子建的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为研究对象, 从文本中所呈现的时间意象为起点分析文本包含的深刻的历史意识,并进一步探讨小说的精神向度 和作者的价值立场关键词】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时间意象;历史意识;精神维度【ABSTRACT】&g/” Bank of The Argun is a saga novel composed by Chi Zijian ,who is an author from the north-west of China, talking about a hundred years history of ewenke ethic group・ The subject of this thesis is Chi Zijiarfs saga novel Right Bank of The Argun. Beginning with the time imagery contained in this text ,this thesis analyzed the deep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further researched into the dimension of the spirit and the authors values.【KEYWORDS】 Chi Zijian Bank of The Argun; time imagery; historical consciouness; spirit dimension•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展示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民族生存图景及其百年历史 风云变幻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成长在最北端的雪地里的迟子建,以其始终保持 的晶莹明亮的文学品格,创作了反映鄂温克民族百年风云变幻的具有史诗性的作品相对于作家以 往的作品,这部小说显示出少有的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对这部小说的研究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研究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深层化综观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注重小说的 文化视角、思想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部分评论文章有涉及时间意象,但却没有 更深入的文本研究,关于小说时间意象的运用和处理的研究相对薄弱,对小说对当前生命状态和现 代性反思的关注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文则以小说里的时间意象为起点,分析文本包 含的深刻的历史意识,并进一步探讨小说的精神向度和作者的价值立场—*、时间意象1、时间意象的呈现和功能对于文学作品來说,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能指符号,它是文本六大要素之一《额尔古纳河右岸》 中不乏鲜明的吋间意象,这些吋间意象的呈现对文本结构的安排和文本意蕴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时间意象蕴含作者的思想与理念,既是作家主观哲理的透露,也突显了作品所昭示的主题和意 义时间意象具有表达丰富的可能性,时间是不断流逝的,然而时间又是周而复始的,永不停滞地 流转的,是一个圆。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个体生命的变化与整个民族、整个人类生命的延续的循坏 往复在小说中,90岁的老妇人在一天的时间内的叙述了鄂温克民族百年的历史沧桑在结构上, 小说用上部“清晨”、中部“正午”、下部“黄昏”及尾声“半个月亮”将鄂温克民族历史分成四个 部分,把历史浓缩在一天同时,这一日的四个时段“清晨”、“正午”、“黄昏”和“半个月亮”的 时间意象,象征性地概况了鄂温克民族由兴盛到衰弱、再到明天的希望整个过程正如,最后一个 酋长瓦罗加在那个夜晚所唱:“清晨的盟珠温眼睹,正午的阳光晒脊梁,黄昏的鹿铃最清凉,夜晚的 小鸟要归林” J这隐喻了整个民族在清晨的清新中孕育,在正午的炎热与黄昏的清凉中生存发展, 在夜晚的半个月亮中期盼的历程此外,小说还注重往昔的吋间意象,采用追忆的形式,把心中的 理想寄托在过去的时光中,追怀不可挽冋的消亡的文明,传达出历史的沧桑之感额尔古纳河是一 个真实具体的地理概念,河流的右岸是,左岸是俄罗斯的境地作者对生活在这条河流右岸的1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汁月文艺出版社,2006,第164页. 鄂温克民族历史的书写,并不是理性冷漠的历史记载,她在搜集了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的作用,给予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诗意鲜活的想象和反映。

      小说是虚构的文体, 本身就是想象的产物,作者用小说撰写历史,不拘泥于史料,在不与客观历史相悖的情况下,发挥 了想象和虚构的力量,借助隐喻民族历史的时间意象,完成対鄂温克民族历史的想象与叙述这些 吋间意象承担了叙述历史、想象历史的使命,为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加强了小说的审美效果, 使文本小的历史精神始终被自由驰骋的艺术想象力围绕2、“清晨”、“正午”、“黄昏”等时间意象的象征作用清晨是一天的开始,象征着鄂温克民族的诞生上部“清恳”讲述了民族的发源地和环境根基 及父辈的生命历程传说鄂温克民族发源于拉穆湖,即贝加尔湖,三百年前,俄军的入侵使得他们 的祖先从勒拿河迁移到额尔古纳河右岸,从原先的12个氏族减少到6个氏族,此后额尔古纳河便成 为这个民族栖息Z地鄂温克人被称为“森林Z子”,他们是真正属于大自然的儿女,他们的民族生 存和繁衍与大口然息息相关口然是他们生命和生存的本源,他们的血肉和骨骼与口然融为一体 他们认为万物有灵,因此敬畏、尊重自然他们把驯鹿尊为“上天的使者”,驯鹿是大兴安岭特有的 驯养动物,它的皮毛、茸角、鹿筋、鹿鞭等为他们提供了生活资料,也是很好的搬运好手他们吃 熊肉时要举行祭祀仪式,来赦免人的罪过。

      而且,这里安葬着他们的祖先同时,“我”深情地叙述 了父亲、母亲、和伯父尼都萨满的不平凡的生命历程父亲林克机智、耿直,在瘟疫中为了下山换 取健壮的驯鹿被雷击至死,被风葬在松树上;母亲达玛拉勤劳坚贞,在丧失丈夫和爱情因氏族规矩 不容失败后疯癫,之后穿着羽毛裙子在舞蹈中去世伯父尼都萨满善良正义,他跳神治病、驱邪、 主持丧葬仪式,最后为了战胜tl本人,在作法杀死日军战马中,耗尽体力而身亡这些亲人被“风 葬”,最终都冋到了白然的怀抱,成了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游牧民族就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这片美丽富 饶的地方繁衍生息,父辈们的生命传奇让这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绚烂无比中部“正午”及下部“黄昏”则讲述“我”这一代及下一代的故事正午是一天中最炙热的时 候,在中部“正午”,“我”从七十年前额尔古纳河右岸森林里的“靠老宝”开始追忆在这一阶段, 鄂温克民族遭遇贫困和艰难,没有“清晨”的F静和温暖,连绵不绝的饥饿和战火破坏鄂温克人原 本安宁的生活,但人们的精神是无比坚定殷实的我”邂逅了生命中的爱人,并开始画岩画,说出 心里无限的想念和梦想,摆脱生命的苍凉;妮浩则成为氏族的新萨满,履行天职所有的人在命运 的悲壮中顽强地生活,表现出生命的尊严和坚韧。

      时间不断流逝,过了正午,黄昏就要來临黄昏 意味着白昼的结朿,是黑暗将要降临的时段,这预示着整个民族将面对更多的生存悲剧在下部“黄 昏”中,妮浩履行萨满神圣的职责,牺牲自己的儿女挽救别人的生命她的无畏的牺牲精神,放射 出强烈的人性光芒在1998年初春的兴安岭火灾时,年迈的妮浩披上神衣,为鄂温克人最后一次跳 神,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接受现代化教育的伊莲娜,经受原始与文明、宁静与躁动的撞击,不堪现 代性的生存焦虑,用两年的时间完成鄂温克人百年风雨的画后,终于走向了河流;山外伐木队进山, 动物越來越少,“我们”更加频繁地迁徙,最后不得不离开家园下山定居鄂温克民族在生存和发展 的过程中,逐渐面临衰弱消亡的“黄昏”吋段在不断加快的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的急剧动荡、自然环境的破坏等,使鄂温克民族经受着人 类“文明”进程的挤压,面临着失去“家园”的危机林业工人进山开发大兴安岭后,被迫下山定 居的人不适应新的生存坏境和生存方式,他们脱离了美丽的口然环境、能看见星星的“希楞柱”,听 不到流水一样的鹿铃声,呼吸不了山野清新的空气,变得茫然彷徨面对着鄂温克民族文化的消逝, 作者在悲凉和忧伤中,还是含蓄地表达了对民族美好未来的期盼。

      在尾声“半个月亮”中,作者白 色“木库莲”的归来象征明天的希望,因此“我”激动地说:“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 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作者倾 注笔墨,用“半个月亮”这个时间意彖,寄托对民族未來的希翼尽管鄂温克民族面临着文化悖论, 不可避免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行将消逝但是,“我”画岩画、西班造字等,意味着民族开始有传 承自身历史文化的方式和载体作者坚持一贯的诗意灵动的笔触,以第一人称叙述者一一鄂温克女人在一天的时间内追忆民族 的百年历史,通过一系列时间意象的象征作用,寄寓整个鄂温克民族的历史进程,演绎了波澜壮阔 的主题通过对鄂温克民族百年历程的深情回望,作者表达了对天人合一的生存方式的怀念以及对 当今现实生活的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并希望从鄂温克民族历史中获得精神力量,寻找精神出路二、民族历史叙事与历史意识小说注重往昔的时间意象,以冋顾性质的叙述追忆逝去的历史,在鄂温克民族历史的客观性及 由此生发的历史感的基础上,将历史的沧桑感融入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以民间立场书写鄂温克民族 的历史,完成了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叙事同《伪满洲国》一样,《额尔古纳河右岸》也浸透 着作家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作者以其敏锐的历史感和细腻的笔触,使用独特的叙事策略,使作品 弥漫着一种令人着迷感动的诗意的同吋,呈现出深刻的历史意识。

      2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刃文艺出版社,2006,第249页.1、鄂温克民族历史的诗意叙述呈现历史感和历史精神小说温情灵动的叙述中蕴涵深刻厚重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精神李红秀认为,“迟子建在《额尔古 纳河右岸》中表达的历史意识,凸显了这样一种观念:历史是一门时间中的人的科学,人则是存在 于历史的吋间延续中的存在3正如兰徳曼所说:“(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也是一种历史的存在, 这一点也具有双重意义:他对历史既有控制权,又依赖于历史;他决定历史,又为历史所决定彳作 者既注重历史客体形态,又关注历史主体意识,是对于线性时间历史意识的重视,从而使作品的历 史感与历史精神达到高度融合小说用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我”作为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以 饱含沧桑的口吻追怀一段逝去的历史,通过冋顾性质的叙述进入漫长的时空隧道,从而复活鄂温克 民族其中的一个小分支乌力楞族群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接看,作家按照历史顺序,淡化时代因素 的影响,注重描绘鄂温克民族自身的历史史实:俄军入侵家园、日本人残酷统治、土地改革、政府 建激流乡鼓励下山定居等等在空间上,作品也基本上覆盖了鄂温克民族的发源地和聚居区:勒拿 河、贝加尔湖、额尔古纳河右岸、东北大兴安岭。

      小说以时间的纵向铺陈,配以鄂温克人随时搬迁 的空I可横向流动,使厚重的历史感受、历史情怀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通过对真实准确的历史年 份、历史史实、历史事件等饱含历史感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