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八五七农场计划.docx
14页精品学习资源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八五七农场规划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作者:李尚民 胡中禄 杨庆忠 张运权彭征江 黄胜文 高颜凤 李远波 李伟国 叶长冮 宋建武 武新宇 胡玉玲来源:农业部规划组 发布日期 :2006-07-20<2006— 2021)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八五七农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境内东南部,距密山市区 65 公里,地处穆兴沿湖平原穆棱河中下游,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下属的一个资源优势明显、经济基础雄厚、文化内涵丰富的大型国有农场;为增强农场建设的方案性、系统性和指导性,依据新农村建设有关文件精神、进展需要与八五七农场实际,特编制本规划;一、基本现状与进展需求<一)基本现状农场下辖 12 个治理区和 25 个企事业单位,常住有 12 个民族, 6 203 户, 17 041 人;土地面积 85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52 万亩<水田 36 万亩),林地 4.5 万亩;农场资产总额 2.65 亿元,资产负债率 50.3%;2005年,农场实现生产总值 4.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8.44%;利润总额 1 617 万元,家庭农场净利润 1.94 亿元,人均纯收入 7 808 元;“十五”期间,农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进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农场的进一步进展积攒了后劲;——农业生产稳步健康进展;“十五”期间,共完成投资 2.02 亿元,建成了一批重点生产和公益性工程,防洪、除涝、浇灌和水土保持水平大幅提高; 2005 年末,农场拥有长 30 公里<25 万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亩)的全线科技示范带, 1 个农业综合科技示范园区和 3 个专项科技示范园区,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 78 户;全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7.67 万千瓦,田间耕作机械化率达到 100%,插秧机械化率达到 95%,收成机械化率达到 75%,全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92%以上,有 2 个现代农机装备试验区; 2005年全场粮食总产量 23.68 万吨,其中水稻 19.73 万吨,玉 M2.43 万吨,大豆 1.2 万吨;——畜牧业实现跨过式进展;全场拥有奶牛、肉牛、生猪等各类家庭牧场 335 个, 80%的专业养殖户进入小区;每个治理区都建了标准化奶牛服务站,更新了农场畜牧中心服务站防疫、检疫设备,提高了奶牛饲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集约化水平; 2005 年末,全场奶牛存栏 6528 头,年产鲜奶 1.78 万吨,成年母牛单产 6.3 吨;挤奶机总数达到 168 台套,机械榨乳率达 92%;——工业出现出连续快速进展态势;农场涌现出了富坤粮加工、朝阳制 M、东安经贸、北大荒 M 业等一批规模化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水泥厂等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巩固和扩大了市场竞争优势;规划建设了朝阳工业园区和密山北大营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第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小城镇建设,农场大力进展社区家政服务、生活护理和修理等便民服务业,吸纳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进展的新亮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场部地区集中供热改造工程、休闲广场公园改造工程、场部地区 5.7 公里高等级大路建设,配套完成了场部地区“亮化”工程,建成通治理区硬化大路81.6 公里, 硬化路面 90%以上;建成了以光纤传输为主,数字微波传输为辅,集交换、数据通信、图像传输于一体的现代化专用通信网;建设经济适用、造型美观的住宅楼 4 万平方 M;建立健全职工文化活动场所 126 个;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社会公益事业不断进展;农场现有子弟学校 1 所、幼儿训练中心 1 处,训练设施较完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现代远程训练和职业训练快速进展,老师和治理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现有国家二级甲等医院 1 所,甲级基层卫生所 26 个,病床 125 张,医务人员 139 人,有螺旋 CT、X 光机等设备;甲级卫生所达标率 100%,全面实现了以治理区为单位的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构建了农场文化馆和治理区综合文化活动室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证体系逐步完善;<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建场早、企业负担较重,农场至今仍存在一些制约经济社会进展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生态有恶化趋势;农场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转变,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田间道路不足、农田生产条件标准低、水泥晒场老化、水土流失、黑土退化等问题仍旧存在,抽取地下水的水田面积快速增加,地下水位下降问题日渐明显;目前水田缺水面积逐年增加,农场三个大型灌区水资源总量为 4.49 亿立方 M,有效浇灌面积 23.7 万亩,实际浇灌面积16.7 万亩,水田实际浇灌保证率 70%,浇灌水利用系数 0.5;龙头企业拉动才能较弱;能带动生产基地进展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现有龙头企业也缺乏高新技术的有力支撑,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对基地牵动力弱;治理区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几年,农场加强了场部小城镇建设,场部地区职工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治理区人畜饮水担心全、人畜混居等问题普遍存在,没有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给职工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影响;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改革开放以来,农场专业技术人员、特殊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流出,加之垦区优秀同学升学后普遍离开垦区,农场从业人员素养有下降的趋势;<三)进展需求通过座谈、走访及问卷调查,八五七农场对新农村建设有以下需求: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受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的“瓶颈”制约,朝阳灌区、红领巾水库灌区、小兴凯湖北灌区等三个灌区主干工程无法发挥其全部作用,急需进行配套改造升级;同时,农场防洪除涝工程、旱田浇灌排涝工程也需要加大建设力度;深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循环农业建设;环绕强化优势产业进展要求,农场需要建设一批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和低消耗、低污染的农畜产品加工工程,增强辐射带动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农场畜禽数量大、粪便多,秸秆资源丰富,需要加快以沼气为主的新能源建设和循环农业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农场需要提升科技园区标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开展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及推广,使园区真正成为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呈现基地;另外,农场需要加强抓好科技入户工程建设,目标是科技入户率达到 95%以上;改善基层人居环境;目前,基层职工群众对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在治理区居住的职工急需搬迁,而大部分治理区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期望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基层群众的生活条件与人居环境;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环绕重点产业和优势工程,农场需要留住和培育场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内人才,引进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同时,需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群众的生产有用技能,提升综合素养,使其成为新型农业职工,并着力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落地有用人才;地方政府在税收、土地政策方面要赐予充分支持;由于农场没有税收和土地等方面的治理职能,因此也就无法供应税收和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方面对客商没有吸引力;期望地方政府在税收和土地利用方面赐予农场肯定的优惠条件,推动农场招商工作,使垦地共同和谐发展;二、 指导思想、规划原就和进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产业富场、科技兴场、生态建场、人才强场四大重点,贯彻落实中心支农惠农政策,强化产业优势,加大科技投 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增加职工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场综合效益,推动农场经济社会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进展;<二)规划原就突诞生产,全面进展;以进展农场经济为中心,做强做大水稻产业,大力进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新农村建设供应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积极进展农场公共事业,推动场容村貌整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提高职工群众文化素养,实现农场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连续进展;以人为本,注意实效;依据农场经济社会进展水平,合理确定进展目标和任务,着力解决职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工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讲求实效,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政府扶持,职工自愿;切实敬重职工群众意愿,充分进行民主协商,不搞强迫命令;通过工程扶持、直接补贴和拆迁补偿等形式,引导职工群众和社会力气广泛参加新农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场职工的共同行动;改革创新,综合和谐;把改革开放和机制创新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排除农场生产力进展的制约因素,创新投入保证、科学决策和监督评判等机制,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小康建设纲要及“十一五”规划之间的连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据各治理区特点和进展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新农场建设,提倡多样化,不搞一刀切,不贪大求洋,不盲目攀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进展模式;立足长远,实现可连续进展;以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加强环境爱护,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三)进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农场实现生产总值 8 亿元,在 2005 年基础上翻一番,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非农产业加快进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3%;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初步建成节省型生产体系,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 20%;小城镇功能进一步完 善,社会事业全面和谐进展,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城镇人口比重达到 70%以上;生态环境爱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可连续进展才能全面提高,农场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二类地区标准;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规划期末,粮食综合生产才能达到 26.6 万吨,实现种植业增加值 2.8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34.6%;畜牧业实现增加值 1.82 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 40%,畜牧业标准化饲养率达到 80%;农产品综合加工才能 20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5 亿元;流通业物流总量26 万吨;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 95%,种植业标准化率达到 9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农业科技进步奉献率达到 70%;——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规划期末,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 13 300 元,年均增长10%,职工收入差距明显缩小;恩格尔系数 30%以下,职工群众生活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改善,80%以上的职工群众家庭达到总局级小康标准;——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场全部出口路及场区骨架大路实现四级水泥路面连接,场部地区实现 100%水泥硬化路面;农场城镇居民住宅全部砖瓦化,人均住宅面积 27 平方 M;农场居民自来水入户率 100%,住宅集中供暖率 50%,燃气普及率 90%,城镇绿化掩盖率 34%;信息网络全掩盖,互联网家庭普及率达到 25%;治理区开通广播电视 100%,数字电视节目入户率 80%以上;重点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处理率 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0%以上;——社会事业全面进展;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训练,基本普及高中阶段训练; 80%的从业人员达到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其中 35 岁以下的从业人员全部达到高中文化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