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胃肠超声检查讲解课件.ppt

60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68778144
  • 上传时间:2024-07-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56.50KB
  • / 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胃肠超声检查郫县西医结合医院徐其国 概要•胃肠超声检查是一种无痛、无创、低耗、高效的检查方法,随着仪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和超声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它和内镜检查取长补短,各显其能 内镜的优势和不足•优势:对观察胃粘膜病变最为直观清楚,形同肉眼,可以发现微小的胃溃疡甚至粘膜糜烂,可以直接取活检,可即时进行一些治疗,如止血、局部给药等;•不足:有创、痛苦、不易操作、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有一定危险性、有盲区(胃底、十二指肠降部以下)、仅能观察胃腔内情况,不能观察胃壁各层的结构 超声的优势和不足•优势:无痛、无创、低耗、高效、安全、易于操作、可进行整体观察、除可观察胃腔情况外还可观察胃壁各层结构、对各类型占位病变尤为重要,可观察病变侵入胃壁的情况以及胃肠周边的情况;•不足:对粘膜的细小病变分辨力差,小溃疡可能遗漏 二者对比•超声适合大多数人群,因其费用低、易开展而可作普查和筛查,•内镜因其检查受限,可作针对性检查,对超声发现或可疑异常者可选择性检查•二者互补 胃肠超声检查内容•1.了解胃的整体情况,形态大小是否正常,腔内有无潴留以及充盈和排空情况;•2.了解胃壁层次结构是否正常,有无典型溃疡;•3.明确或提示有无占位性病变,提示病变的所在部位和范围,测量病变大小和管壁增厚的程度,了解肿瘤的周围临界及浸润情况。

      检查方法•胃肠超声检查主要包括:经腹壁胃肠超声检查、胃肠充盈超声检查(又称:胃肠超声造影法)、术中胃肠超声、内窥镜等腔内超声和胃肠肿瘤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 胃肠解剖•胃位于腹腔左上方,上连食管产部分称为贲门端,下接十二指肠的部分称为幽门端,右侧边缘呈凹形,较短称为胃小弯近幽门处有一凹入刻痕,称为幽门切迹左侧边缘为凸形,较长称为胃大弯,大弯长度约为小弯的3倍胃的4/5在中线左侧,1/5在中线右侧,在临床上将胃分三部分•胃底部:是胃的最上部分,位于幽门的左上方 •幽门窦部:在幽门切迹的右方 •胃体部:是底部和窦部之间的部分所占面积最大 胃肠解剖•胃的形状和大小因人而异,并随其充盈程度而改变(图11-1)卧位时贲门、胃底、胃小弯和胃体的一部分被肝左叶、胸骨、肋骨、所遮盖站立时贲门和胃底仍为上述组织的所遮盖而胃小弯和胃大弯、胃体直接贴近腹壁正常张力的胃,幽门切迹水平的最低部在髂嵴线以上低张力的胃,其最低部位则下降到髂嵴线以下胃壁分为4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除了贮藏的机能外,胃可以将食物研磨成半液体状,并与胃液和唾液混合,达到部分消化的作用这样形的食糜再逐渐分批小量排出至十二指和小肠内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检查前准备•(一)胃肠超声检查宜安排在上午进行,注意将胃肠超声检查安排在X线钡剂造影之前,以避免钡剂对超声检查的影响已行钡剂造影者,则应待钡剂完全排出后再行超声检查•(二)胃、小肠超声检查前准备:1.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小时内禁水2.胃内潴留物一般不会影响检查效果无须做洗胃准备因为这种潴留物可被作为胃充填剂使病变得以良好的显示3.嘱受检者备好饮料或其他胃充填剂 仪器与调节•(一)高分辨力实时超声诊断仪可对脏器进行动态观察,为首选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能观察病变内及其周围的血流•(二)探头频率:3.5 ~ 7.5 MHz 检查方法:•(一) 空腹检查:空腹检查目的是对腹部各脏器有全面了解,确定胃肠区病变的大致范围•(二) 胃、小肠充盈检查:嘱患者一次饮入充填剂400 ~ 600 ml,然后依次采取右前斜位、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右侧卧位对贲门胃底、胃体窦、幽门和十二指肠做系统观察如继续做小肠观察时,应每隔10~15分钟检查一次,直至检查到回盲区 •(三) 大肠灌水检查:清洁灌肠后,患者取右侧卧位,经肛门置管,然后患者取仰卧位,灌注温生理盐水沿直肠至盲肠逆行顺序做超声检查。

      •(四) 直肠水囊检查法,从肛门放入连接胶管的胶囊,经胶管向囊内注水,同时排净气体将水囊充盈后,持探头在小腹区对直肠及周围结构进行检查 正常胃肠超声图像•胃肠声像图辨认:胃肠内容物有气体、液体、食糜或粪便在声像图中,胃肠管腔内气体易于识别;食糜或粪便可呈不同程度的中等至高、强回声液体的回声决定于液体本身的纯净程度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以上几种物质多呈混合类型存在于胃肠内实时超声观察可见它们在胃肠腔内流动的情况,同时因蠕动而在形态上发生的变化特点有助于将正常胃肠结构同腹部肿块区别开来 胃肠常用切面和声像图特征•(一) 食管—胃连接部长轴切面:探头沿左肋弓方向向外上倾斜,见肝左外叶脏面下后方倒置漏斗状结构,中心不规则强回声为壁腔和内膜面的界面回声,紧邻前后两条线状弱回声为前后壁的粘膜下与肌层结构外侧强回声为浆膜面与周围结构所形成的界面复合回声这一结构上端始于横膈食管裂孔,呈一尖端向后上的鸟嘴状结构 •(二) 食管—胃连接部短轴切面,探头置于剑突下,与长轴切面垂直,于肝左叶与腹主动脉间或左侧可见一靶环征象,为局限短轴切面图象 •(三) 胃底与高位体切面:患者仰卧位或身体稍向左倾斜,饮水胃充盈后探头沿左肋弓或在做上腹纵断扫查,声像图中见肝左叶脏面下后方含液结构,形态呈椭圆状,近头侧胃底靠后与左膈紧贴,向下前侧缓行为高位体。

      胃底外后侧壁与脾相邻,胃体后方可见胰体尾和左肾如果这些脏器肿大,常对胃部产生压迹 •(四) 胃体窦切面:患者取坐(或立)位,探头自左肋弓下沿充盈胃腔从胃体向胃窦滑行探查,了解胃的体表透影声像图中,靠腹壁侧胃壁为胃前壁,对侧为胃后壁;胃前后壁间靠近肝脏侧为胃小弯,外下方为胃大弯 •  再持探头对胃行横行扫查,在上腹首先可见左右两个互相分离的圆或类圆液腔,分别为胃体和胃窦横切面探头向下移行,胃体、胃窦两个液腔相互靠拢,并最终报合成横“8”字状,中央胃壁汇合处为胃角自胃角向下胃腔断面呈椭圆状 • (五 ) 十二指肠声像图特征:十二指肠位置固定,第2、3、4段十二指肠位于腹膜后第一段(球部)位于肝左内叶下方,胆囊内下方幽门开放时可见液体充盈充盈良好的十二指肠在声像图中呈一长椎状含液结构,平行于胆囊长轴第二段(降部)内侧为胰头第三段(水平段)位于胰头下方,在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前方横过第四段较短,液体停留时间也短,不易获得较理想的液体充盈象 •(六 ) 空、回肠分布与形态:空、回肠之间无明显分界空肠多居于左上腹和中腹部,粘膜皱壁密集明显液体良好充盈的长轴呈现“阶梯状”结构或称为“琴键征”  回肠位于中下腹和右下腹,粘膜皱壁稀少,内膜面相对平坦。

      •(七 ) 大肠:正常情况下,难以显示出大肠精确而易于辨认的图象,仅能根据解剖关系和肠道内容物加以识别1. 充液大肠可见半月状粘膜皱襞2. 直肠位于子宫阴道后方(男性则位于膀胱和前列腺后方),可在膀胱良好充盈下进行检查 胃肠管壁结构和测量•(一)正常胃壁:充盈状态下胃粘膜皱壁自粘膜层向胃腔内隆起呈小乳头或小丘状皱壁间有强弱回声相间排列的层次结构沿胃长轴探查则见皱壁与胃长皱平行走行关系 •超声图像上胃壁分为5层结构从内膜开始,第一条强回声线和第二条弱回声线表示自粘膜表面界面至粘膜肌层和粘膜下界面的回声范围第三条强回声线表示粘膜下至浅肌层范围第四层弱回声线代表大部分胃固有肌层第五条强回声线则表示浆膜下,浆膜层与其周围的界面回声胃壁内、外两条强回声线间距离代表胃壁厚度正常人胃壁厚度范围为3~5mm(平均值大多在4.1~4.5mm间)胃幽门肌处壁厚不超过6.0mm(新生儿则小于4.0mm) •(二)小肠:小肠管壁呈线状中等强回声,厚度多在3.0mm以下一般情况下小肠管径充盈时小于3.0cm•(三)大肠:大肠壁厚度与小肠相同直肠腔内探头可将肠壁显示出和胃壁相似的5层结构 胃肠病变基本征象•(一) 管壁结构受损:壁正常层次结构紊乱或消失。

      二) 管壁增厚: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管壁增厚也可是壁局部肿块形成当管壁厚度高于正常值时提示增厚厚度为正常3倍时为明显增厚•(三) 回声异常:病变区或增厚管壁内部发生改变,以此可作为某些疾病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内部回声增强或减弱;均匀与否及透声性等•(四) 功能紊乱:包括壁蠕动异常和管腔的基本病理变化1、壁蠕动异常:管壁蠕动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为蠕动亢进,反之为浅缓(减弱),无蠕动者为蠕动消失(壁僵硬),另外包括逆蠕动 管腔基本病变•(1)管腔增宽:管腔明显扩张•(2)液体潴留:腔内容物排空明显延迟或无排空•(3)液体返流:腔内容物自下而上逆流•(4)管腔狭窄或消失:正常管腔的开放功能或腔内液体通过不畅局部腔明显狭小或腔闭锁 胃肠常见病理征象•1. 新月征:表示管壁局限性增厚;•2. 戒指征:在管腔充盈时所示局限性增厚;•3. 马蹄征:形似马蹄铁状管壁增厚;•4. 靶环征:胃肠短轴断面所示全周壁厚和管腔狭窄;•5. 假肾征:胃肠长轴断面所示全周或较广泛管壁增厚;也可见于胃肠外生肿瘤伴有假腔形成•6. 面包圈征:胃肠短轴断面所示全周壁厚和管腔充盈时;还可见于溃疡环堤的冠状面•7. 火山口征(弹坑征):于增厚管壁或肿瘤内膜面呈现缺损凹陷,中心凹陷区为溃疡部位,周围隆起处为溃疡环堤。

      胃肠疾病• 胃癌:胃癌在我国是常见的癌瘤之一好发部位半数以上见于胃幽门窦,其它部位依次为胃小弯、贲门区、胃底及胃体•1、声像图特征:(1)管壁不规则增厚或肿块形成2)内部回声呈低回声,欠均匀3)病变区内膜面不平整,或有管腔狭窄4)常见功能异常:蠕动减缓,幅度减低或蠕动消失,胃潴留等•2、胃癌常见误诊疾病:胃炎、胃溃疡、胃嗜酸性肉芽肿等非肿瘤性胃壁增厚性疾病另外尚须与其它类型胃肿瘤相鉴别 胃平滑肌类肿瘤•:胃平滑肌类肿瘤是源发于胃平滑肌层的间叶组织肿瘤,分为良性胃平滑肌瘤和恶性的平滑肌肉瘤•1、平滑肌瘤的声像图特征:(1)胃壁粘膜下肿物,呈圆球状或分叶状;粘膜层被抬起,形成拱桥样粘膜皱襞;(2)肿瘤最大直径多小于5.0 cm,但也有直径达9.0 cm的报道;(3)内部呈均匀或较均匀的低回声;(4)可出现小溃疡,溃疡规整,基底较平滑 •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特征:(1)胃壁粘膜下肿物,形态多为分叶状或不规则状;(2)直径大于5.0 cm,文献报道肿瘤平均直径多在10.0 cm;(3)瘤体内部因弥漫出血、组织坏死而回声增强、回声不均匀与弥漫出血的程度相关;(4)溃疡深、大而不规则;(5)瘤内液化,若液化与溃疡贯通,肿瘤内生成假腔;(6)易发生周围淋巴结和肝脏转移。

      •3、超声分型:(1)腔内型:肿物向腔内生长,局部管腔变窄2)壁间型:肿瘤同时向腔内、外生长,管腔内粘膜稍见隆起3)腔外型:肿瘤主要向浆膜外生长,管腔受压变形不明显 胃恶性淋巴瘤•(三) 胃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胃粘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1、声像图特征:(1)肿瘤位于粘膜下,大部分瘤体表面可见拱桥样粘膜皱襞2)肿瘤表现为胃壁增厚或肿块形成;瘤体呈低回声,并常见有肿瘤内多结节融合的特点,结节多为无回声,内部回声均匀,透声好3)管腔狭窄不明显,一般不会伴有梗阻4)有时可见肝脾肿大或腹部淋巴结肿大 2、超声分型:•(1)肉瘤型:病变广泛,壁厚明显,多伴有肿块形成内部回声欠均匀,并见瘤内有大小不等结节融合征象各结节间有中等回声边界,使整个肿块区呈网织状2)浸润型:以全周广泛而明显壁增厚为特征,壁厚可达2.0cm以上增厚壁呈结节隆起状瘤内可见有多个低回声小结节3)多结节型:胃粘膜隆起,酷似粘膜肥大;胃粘膜下多发小结节(直径小于1.0cm)4)肿块型:肿物局限呈肿块状,胃部肿块型淋巴瘤在胃腔充盈下可见粘膜被抬起现象肠道肿块型淋巴瘤则因肿块局限,加之内部回声低,易被误认为囊性肿瘤5)溃疡型:较大而明显的溃疡容易发现,溃疡环堤处有粘膜层覆盖,肿瘤体内常见较低回声结节,超声诊断较容易。

      小溃疡多发且表浅,不易辨认 胃肠恶性肿瘤• 胃肠恶性肿瘤转移征象的发现:1、淋巴结肿大2、远隔转移:最易受累脏器为肝脏和胰腺女性卵巢受累时可见卵巢区肿物,常为双侧性发病肿瘤呈实性不均质低回声,常伴有少量大小不等小囊样结构(Krukenberg’s tumor )脐周、直肠窝转移时可见局部低回声型肿块3、腹膜腔种植的超声征象:1)腹膜腔内散在大小不等低回声结节,多伴有肠粘连2)病灶小时仅可见大量腹水和肠粘连 胃息肉•胃息肉是胃粘膜层良性肿瘤声像图特征:病变自胃粘膜层向腔内隆起,形态各异,大小约1.0cm(偶可见大于2.0cm者),瘤体多为不均匀的中等回声鉴别诊断:多发息肉要和胃粘膜皱襞相鉴别;基底较宽的息肉则以等或较高回声的特点和低回声胃癌的相鉴别;而较大息肉的实质回声不均,伴有低回声时,应警惕癌变可能 胃迷走胰腺•在胃粘膜下或肌层内出现胰腺组织称为胃迷走胰腺一般无症状,少数人以胃区不适或类似胃溃疡的症状就诊声像图表现:空腹超声检查时不易发现胃充盈下检查,病变呈扁平球体状,大小多在直径3.0 cm以下;实质回声为等或较低回声;高频率探头或内窥镜超声检查发现实质内小囊性或细管道结构时有助于明确诊断。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属于先天性新生儿疾病,男婴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婴声像图表现:超声在空腹检查时就能在胃幽门区查见"假肾"样包块,并且常伴有少量胃潴留胃充盈后可见幽门管的第四层低回声区(胃壁固有肌层)局限性、均匀性增厚,厚度约为0.5~0.8 cm,长度在2.0 ~2.5cm 之间;并常伴有幽门管腔狭窄和胃内容通过困难,胃排空延迟 胃炎•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胃粘膜弥漫性炎症感染性物质或毒素,化学性、物理性(温度或机械)损伤,心、肝、肾、肺等严重疾病均可以成为急性胃炎的病因慢性胃炎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有胃粘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腺体萎缩、粘膜层变薄;进而出现肠上皮化生门静脉高压所至胃粘膜炎性改变主要是粘膜充血疣状胃炎属于慢性胃炎,又称为豆疹样胃炎或慢性胃炎活动期;胃粘膜轻度糜烂和多发小疣状隆起是此种胃炎的特点 声像图表现•1、急性胃炎:空腹胃壁轻度低回声型增厚,厚度多在1.5 cm 以下;胃充盈后胃粘膜层肥厚,粘膜皱襞粗大,尤其在胃窦区出现粗大粘膜皱襞有确诊意义因酸碱烧伤,胃粘膜急性损伤时可见粗大的粘膜表面呈不平整状;或可见粘膜断续及部分呈游离状。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胃炎的肥厚中可以测及到血流信号 •2.慢性胃炎:超声诊断慢性胃炎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主要异议在于慢性胃炎的超声表现也经常见于许多正常人;而超声的诊断和胃镜活检结果经常出现不一致因此单纯用超声诊断慢性胃炎宜慎重当胃粘膜上出现多发的较强回声疣状赘生物时,称为豆疹样胃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选用有回声型超声造影剂检查发现幽门区的液体返流征象时,对于诊断胆汁返流性慢性胃炎有一定帮助 胃粘膜巨大肥厚症(Menetrier 病)•是一种较少见的胃粘膜过度增生性疾病,发病部位在胃底、体,很少累及胃窦部胃粘膜外观隆起、明显增大,粘膜皱襞间凹沟深声像图表现:空腹超声检查见胃底、体部“假肾”征胃充盈后见:胃底、体粘膜层明显增厚,粘膜皱襞肥大、增多,走行迂曲,表面状如大脑沟回粘膜实质为低回声,内有多发小囊肿样结构,为粘膜腺体过度分泌所至的潴留性囊肿.一般胃壁蠕动功能无异常变化严重时可见腹水 克隆氏病• 克隆氏病(Crohn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管慢性炎症以回肠末端和结肠最多见主要病理和病生理有:病变的肠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近端肠管扩张,严重时出现梗阻;粘膜有多发溃疡;局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声像图表现:病变肠管为均匀性低回声,管壁厚度在1.5 cm 以下由于内膜面溃疡的存在,局部管腔呈不规则状狭窄,周围可见较小的淋巴结肿大近端肠管常伴有扩张 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时,胃冠状静脉、胃底以及食道管壁的静脉、扩张和迂曲向胃粘膜层膨隆,称为静脉曲张声像图表现:明显的胃底和贲门区静脉曲张在空腹情况下就可以发现;轻微的胃底静脉曲张灰阶超声不容易发现二维彩色多普勒能显示曲张静脉内的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中多为低速度血流 胃下垂•在站立位胃正常充盈时,胃的最下缘达盆腔,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超声诊断时应该严格掌握标准,勿将瘦长体型的无力型胃诊断为胃下垂!超声诊断标准:1. 站立位胃正常充盈时,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以下;2. 胃呈低张力型;3. 胃排空明显延迟,餐后6小时仍然有近1/4~1/3的胃容物充盈 贲门失弛缓症•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道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以吞咽困难、食物返流和胸骨后疼痛为主要常见症状好发年龄以青壮年为多,无性别差异声像图表现:空腹有时也可以发现食道末端管腔内有液体潴留,嘱患者饮一般水后食道明显扩张,贲门开放不能,局部贲门管壁轻度、限局性增厚,厚度在1.0 cm 以下。

      再嘱患者饮用较热水,可见贲门迅速开放,液体急速进入胃腔 胃潴留和急性胃扩张•胃腔内容物积存,胃排空功能明显延迟,称为胃潴留,若伴有急性而明显的胃腔扩大,胃壁蠕动消失,则称为急性胃扩张声像图表现:空腹检查可发现胃腔内有大量细碎均匀的食糜,胃腔扩张,胃幽门开放困难等胃腔高度扩张,胃壁松弛、蠕动消失时超声诊断急性胃扩张必须的依据 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穿孔最常见于胃或十二指肠球溃疡和急性阑尾炎;也可以发生在肿瘤和手术后的患者声像图表现:腹腔内游离性气体是超声诊断穿孔的最主要征象超声检查的重要部位在上腹部以及肝脾与横膈之间平仰卧位时,腹腔游离气体多在上腹的腹壁下在斜侧位时,肝脾和膈下的气体便是膈下游离气体胃后壁穿孔的气体首先出现在小网膜囊,同时伴有小网膜囊积液;其他部位的穿孔也常伴有腹腔积液;较局限的积液,局部管壁增厚等异常和局部压痛对穿孔部位的判断有很大帮助 肠梗阻•肠管异常充盈,内容物向下运行发生障碍叫做肠梗阻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因梗阻的性质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有肿瘤、结石、疝嵌钝等麻痹性肠梗阻常继发于手术后,还经常并发于胆囊或胰腺的急性炎症梗阻部位完全被阻断,患者无排气排便时称为完全性肠梗阻;仅有少量排气排便时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发生于十二指肠或空肠以上的肠梗阻为高位小肠梗阻;梗阻部位在回肠者为低位小肠梗阻;超过回盲瓣时为大肠肠梗阻 声像图表现:•1. 肠管淤张或扩张,机械性肠梗阻的管腔内可以观察到流动较活跃的气体和液体,其流动的方向呈双向性,既顺向性流动和逆行流动;•2. 管壁蠕动增强,也可以出现逆蠕动麻痹性肠梗阻的肠管蠕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内容物流动也相对减缓;•3. 肠管管壁因水肿出现轻度增厚,其厚度一般仅有数毫米; •4. 肠梗阻部位的确定:扩张肠管终结处为梗阻部位,但超声检查中并不容易辨认空肠主要集中在左上腹,粘膜皱襞大而明显,探头沿空肠长轴扫查呈现“琴键”征象;回肠分布在右侧和下腹部,粘膜皱襞稀少而浅在,长轴的超声切面如长条管状;回盲区位于右髂窝处,回肠末端呈横位状自后方经回盲瓣和大肠衔接在局部梗阻时两叶回盲瓣呈唇样上下分布容易辨认大肠内的半月状粘膜皱襞使大肠壁上出现多个皱折,同时大肠行走位置均可以成为确认的标记;5. 肠梗阻的常见病因诊断:肿瘤,结石,蛔虫团,肠套叠,绞窄性疝气,肠粘连等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肠管时叫做肠套叠小儿肠套叠多为单纯性,大多发生于两岁以下的男孩;成人肠套叠往往继发于肿瘤。

      声像图表现:超声沿肠套叠长轴扫查可显示重叠的多层的平行肠管,由于肠系膜的套入,局部肠管发生缺血的炎性改变,较正常肠壁略厚;套叠边缘处能发现肠壁反折现象;沿套叠的短轴扫查时超声声像图呈现多环的同心圆样征象,因为同时有肠系膜的存在,所形成的同心圆实际上是偏心的 •阑尾梗阻和细菌感染是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的重要急性阑尾炎因素临床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特点主要体征为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和反跳痛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依据是发现肿大的阑尾,同时局部有明显的探头压痛 •阑尾的显像与阑尾大小以及所在位置有关近场较高频探头(7.0~10.0 Mhz )对阑尾的显像有重要作用,周围的结构认读也对寻找阑尾有重要帮助,这些结构有:盲肠,腰大肌和髂动、静脉在声像图中,肿大的阑尾包括低回声增厚的管壁,扩张的阑尾管腔,管腔内强回声的阑尾粪石急性阑尾炎时,在肿大的阑尾周围出现限局性积液时称此征象为“咖啡豆”征,是超声诊断阑尾周围脓肿的重要指征 这些年中我个人诊断阑尾炎的体会•1.诊断和鉴别诊断,从临床症入手,阑尾炎病人多数没有输尿管结石、黄体破裂、异位妊娠那样突发的症状,多数病人至少经过1-3天的反复过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是典型症状,疼痛的具体表现不像输尿管结石那样剧烈,阑尾炎的患者经过1-3天的反复后,多数已痛得筋疲力尽,呈慢性病容,多数患者有高热、血象增高等。

      •2.详细询问病史,女病人务必询问月经史及及具体情况,必要时结合HCG •3.检查时的感触,压痛、反跳痛,并且有一个明显的痛点,而输尿管结石患者往往说疼痛是沿输尿管行径区放射,下段的结石疼痛会放射到会阴部,黄体破裂是突发性的,随后伴下腹坠胀,异位妊娠多数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破裂后腹痛伴下腹坠胀,检查同时作一个尿或血hcg是很有必要的•4.阑尾炎患者麦氏点区正常解剖结构不清楚,不能辨认回盲部,在没有大量气体干扰的情况下,均可在阑尾区发现条状回声, •5.手法与检查重点:轻重适度,多角度多方位,首先寻找髂腰肌、髂外动静脉及回盲部,如气体干扰明显,回盲部多不能清楚显示,这时寻找髂腰肌及髂内外动静脉尤其重要,在其前方仔细观察,可发现条状回声及肿胀的网膜 •6.据我观察,肿胀的阑尾壁回声多数形似正常的胚囊蜕膜,•7.多数阑尾内可发现粪石 •由于时间有限以及本人学识浅薄,以上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斧正•2012年3月于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 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