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法国新古典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1423228
  • 上传时间:2017-11-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8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法国新古典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古典主义“古典”原文为拉丁文 Classicus,即“典范”的意思在文学艺术中,以古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和文艺思想为典范的创作倾向和理论观点,被称之为“古典主义” 17 世纪初,古典主义思潮首先在法国兴起到三四十年代逐步形成,六七十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八十年代末走向衰落1. 古典主义者在政治上拥护王权,提倡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当时许多文艺家直接为王权服务,如拉辛和布瓦洛都曾任王室史官另一方面,当权者也利用文艺为其统治服务,对文艺予以指导和监督由郎布耶侯爵夫人主持的文学沙龙“郎布耶公馆” 法兰西学院,四十“不朽者” 2.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古典主义以理性主义哲学作为它的思想基础内容上,很多作品都是通过描写理性和感性的冲突,而理性取得最后的胜利来正面赞扬理性例如高乃依的《熙德》 ,写男女主人公在天职与爱情的冲突中,个人感情服从大局的利益,最终重新获得爱情莫里哀,拉辛的悲剧大多谴责不合理性的封建道德,从反面提倡理性形式上,古典主义要求作品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情合理,没有和情节发展不相关的插曲,语言准确,合乎规范3. 古典主义者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之为典范,这是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特征。

      在他们看来,艺术创造不在于创造新的故事情节,而在于运用艺术手法处理现成的故事情节他们的创作,尤其是悲剧家大都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寻找题材来反映当代人们社会生活和感情思想如拉辛的代表性悲剧作品《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均取材于古希腊另外还强调遵守古人创作的法则,发展了贺拉斯关于人物性格类型说一切要有一个中心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规范化,一切要服从权威,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的一些基本信条笛卡尔(R.Descartes ,1596—1650) ,新古典主义美学的创始人《论方法》 、 《论音乐》 、 《论巴尔扎克的书简》《论方法》是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那整个时期中自然科学发展所带来的理性主义思潮的结晶为新古典主义美学奠定了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理论基础我思故我在”——审美主体的确立承认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并存的(二元论) ,用思维来证实存在(我思故我在) ,思维乃人类理性的活动一切要凭理性去判断,理性所不能解决的不能凭信仰就可了事怀疑说:“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 ”通过怀疑摧毁传统观念或种种信仰,积极地建立棋这个坚定不移的“我思”这个主体笛卡尔指出,我可以怀疑这,怀疑那,怀疑一切,但是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只要我一怀疑我在怀疑,就正好证实了我在怀疑;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也就正好证实了我的存在。

      理性——真理标准的确立1. 理性凭借直觉和演绎获得真理性知识 “除了自明的直觉和必然的演绎外,人类没有其他途径走向可靠的知识 ”“直觉是清晰的专心致志的无可怀疑的概念,只能来自理性的光辉 ”这里所讲的直觉,不是指有感官所提供的恍惚不定的证据,也不是指由想象力做出的错误判断 ,而是由春粗和专心致志的心灵所产生的概念而演绎,指的是一种理性活动它是凭借某种定义,定理、公理进行的带有必然性的推理活动2. 理性凭借天赋观念进行演绎推理作为理性的演绎推理的前提是最简单的、自明的天赋观念笛卡尔所理解的理性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和经验与实践是不相干的 “善于判断和辨别真伪的能力——这其实就是人们所说的良知或理性——在一切人之中生来就是平等的 ”这种天赋观念是由理性直观得来的,如数学公理等,一看就知道,清楚明晰,无可怀疑这类观念是普遍必然的,不可能来自个别的,偶然的感性经验美和美感1.美是主客体间的一种关系“所谓美和愉快的都不过是我们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人们的判断既然彼此悬殊很大,我们就不能说美和愉快能有一种确定的尺度 ”美取决于主体的感受,没有客观尺度判断美的标准:听众接受难易的标准“在感性事物之中,凡是令人愉快的既不是对感官过分容易的东西,也不是对感官过分难的东西,而是一方面对感官既不太易,能使感官还有不足之感,使得迫使感官向往对象的那种自然欲望还不能完全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对感官又不太难,不至使感官疲倦,得不到娱乐。

      ”花坛的例子:一个花坛的各部分,如果只有一两种形状而安排又完全一致,看起来就要比有十几种形状而安排又彼此不同的花坛的区分容易得多;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因此毫无条件地断定这样布置比那样布置较美,实际情况是按照某一批人的幻想,有三种形状的最美,按照另一批人的幻想,有四五种或更多的形状的最美按理,凡是能使最多数人感到愉快的东西就可以说是最美的,但是正是这一点事无从确定的 ”美与丑的感觉与当事人的生活经验有关:“同一件事物可以使这批人高兴得要跳舞,却使另一批人伤心得想流泪;这全要看我们记忆中哪些观念受到了刺激例如某一批人过去当听到某种乐调时是在跳舞去了,等到下次又听到这类乐调时,跳舞的欲望就会又起来;就反面说,如果有人每逢听到欢乐地舞曲时都碰到不幸的事,等他再次听到这种舞曲,他就一定会感到伤心 ”在这里他似乎放弃了理性主义的立场,采取类似后来英国经验主义的“观念联想”的观点来解释美感了在《论音乐》里他把声音的美溯源到声音的愉快,把声音的愉快溯源到声音与人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对应声音中以人声为最愉快, “因为人声和人的心灵保持最大程度上的对应或复合 ”音乐能感动人,也是按照对应的道理,缓慢的调子引起厌倦忧伤之类温和安静的情绪,急促活跃的调子引起快乐或者愤怒之类激昂的情绪。

      2.美:“比例” 、 “协调” 、 “适中” 、 “均衡” 、 “结构完美”笛卡尔毕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在把美归结为主体的感受、判断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偶然的联想”的同时,其美学准则,最终还是反回到了数学和逻辑学的理想上来这就是他将美的本质,同比例等联系起来《论巴尔扎克的书简》里,他称赞巴尔扎克的“文词的纯洁” 第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协调与适中(形式上) ;“这种美不在某一特殊部分闪烁,而在所有部分总起来看,彼此之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没有一部分突出压倒其部分,一致失去其余部分的比例,损害全体结构的完美这种协调和适中是客观呈现的,而不是取决于主体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在《论音乐》中,那种使人既不厌烦也不疲劳的时间与安排,音程与节奏,是令人愉快的把这种作为美的本质的比例贯彻到审美感受中,就是强调应该避免各种极端:令人难以捉摸的形象即矫揉造作和令人厌倦的形象,枯燥无味的东西和无法满足的欲望因为这些同人的感官感受不成比例,令人不愉快第二是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思想和语言的一致)文章的四种毛病:第一种是文词漂亮而思想低劣,其次是思想高超而文词艰晦,第三种是想要质朴说理而文词粗糙生硬,第四是追求纤巧,玩弄修词格,卖弄小聪明。

      纯洁与明晰(理性如果要掌握真理,那真理就必须明晰地呈现出来,不容有可怀疑的余地布瓦罗(N.Boileau—Despraux,1636 —1711)《论诗艺》《论诗艺》共分四章计 109 行第一章属于概论性质,提出新古典主义美学—文学理论的一般原则如:写作必须要有灵感;热爱理性;听从贤智友人的劝告第二、三两章是分论,分别阐明各种诗体的特征和创作规律其中第二章讨论牧歌、挽歌、颂歌等次要的诗类的写作原则第三章探讨悲剧、史诗、喜剧等主要诗体的创作规律第四章是结论,讨论诗人的修养问题《论诗艺》对法国以及整个欧洲的新古典文学的创作和理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认为是新古典主义的法典理性的价值和光芒“理性”是贯穿《论诗艺》全书中的一条红线在第一章里布瓦罗就把这个口号很响亮地提出:“因此,要爱理性,让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从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文艺的美只能由理性产生,美的东西必然是符合理性的理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是普遍永恒的人性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理性是“人情之常” ,满足理性的东西必然带有普遍永恒性,所以美也必然是普遍永恒的,是美就会使一切人都感觉美理性是普遍永恒的,那么理性就是真理,于是他就得出另一结论“凭理性判断是非” 。

      这样就肯定了美的绝对价值,和文艺的普遍永恒的绝对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理性自然人性的抽象摹仿按照理性主义,凡是真理都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美既然是普遍永恒的,那么它与真就只是一回事了 “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真应该到处统治,寓言也非例外 ”这种和“美”同一的“真” ,依布瓦罗看来,也就是“自然” ,他说“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但自然就是真实,凡人都可体验;在一切中人们喜爱的只有自然 ”因此,布瓦罗再三敦劝诗人研究自然和服从自然 “让自然作为你唯一的研究对象” 、 “永远一步也不要离开自然” 摹仿自然”本是古希腊的传统观念,具有唯物主义性质但是布瓦罗所要求摹仿的“自然”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自然,也不是一般的感性现实世界,而是天生的天然的事物,是被理性统辖的抽象的人性也就是天然的本性,是与现实无关、先于客观存在的、凝固不变的抽象人性在摹仿中,要做到“逼真” ,也就是继承了亚里斯多德的“合情合理” 为了达到逼真,就要抓住自然人性中普遍永恒的东西也就是说,要创造典型继承了贺拉斯的人物性格类型说写阿迦麦农应把他写成骄横自私;写伊尼阿斯要显出他敬畏神祗;写每个人都要抱着他的本性不离 ”布瓦罗在《论诗艺》里总结了某些类型人物的特点:即一定年龄的相称性格——青年人经常总是浮动中见其躁急……中年人比较成熟,精神就比较平稳……老年人经常抑郁,不断地贪财谋利……学习古人文艺作品必须把普遍永恒的东西表现出来,才能得到古往今来的一致赞赏。

      反之,凡是能得到古往今来一致赞赏的作品也就必然是抓住普遍永恒人性的作品,即符合理性的作品,最好的作品是值得学习的希腊罗马的古典正是符合新古典主义者把时间的考验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价值的标准,因此,布瓦罗强调学习摹仿古希腊罗马的作家或作品既然古典经过长久时间的考验而仍成为人所赞赏,它们就是抓住了自然(人性)中普遍永恒的东西,符合理性的东西,真实的和美的东西它们可以教会我们去怎样看自然,怎样表现自然 “因此,古典就是自然,摹仿古典,就是运用人类心智所曾找到的最好的手段,去把自然表现得完美 ”人类思想没有什么真正是新鲜的,题材,体裁和表现方法一切都要按照古人的规矩重视技巧,因为普遍的东西都不是新鲜的二是人人都知道或都能知道的,艺术的本领就在把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很明晰地很准确地而且很美妙地说出来,供人欣赏而同时也给人教育运用技巧, “绝对没有一条恶蛇或可恶的怪物经过艺术摹仿而不能赏心悦目;精妙的笔墨能用引人入胜的妙计,把最怕人的东西变成可爱有趣 ”例如老鼠是令人憎恶的,但麦克米公司的米老鼠却令人感到可爱有趣我们不但摹仿古人的自然,还要摹仿古人怎样对待自然题材人物等借用古典中已经用过的最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处理题材的方法。

      古典作品体现了表现自然地最好方法,这些方法就是后人的规矩三一律“三一律”要求一件作品的人物描写要严守时间、地点、事件的始终如一我们就要求按艺术去安排情节,要求舞台上表演的自始至终,只有一件事在一地一日里完成 ”“一地”指古典主义戏剧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的要求;“一日”指古典主义戏剧剧情发生发展的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的要求;“一件事”指古典主义戏剧只有一个统一的单线索情节的要求重视形式美,强调矛盾冲突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强调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否认有所谓先天的灵性观念,所以和法国的理性主义是对立的在培根,霍布斯和洛克诸人手里,经验主义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但是由于片面地强调感性经验,它或是停留在机械主义上面(如霍布斯,洛克和博克) ,或是流为感觉主义,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如巴克莱)或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如休谟) 培根(Francis Bacon,1561— 1626)《学术的促进》 、 《新大西洋》 、 《新工具论》 、 《论美》培根对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确立了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