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歌舞]西湖歌舞几时休.docx
17页[西湖歌舞]西湖歌舞几时休 【散文诗歌】 西湖歌舞几时休篇(一):赞扬西湖的古诗: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朝代:宋代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巡游志余》录其诗一首 【译文】 俏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数不胜数地呈现在我眼前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他们简直把临时脱身的杭州,当成了如梦般繁盛的汴州! 【解释】 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府邸,官邸(dǐ),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沉醉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生,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鉴赏】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华太平景象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沉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责备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头?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既能理解为一般游客,也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生,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尽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涵着极大的愤慨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奇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喧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的确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这首诗针对南宋黑暗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阔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西湖歌舞几时休篇(二):林升诗词《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据时期,不但倾吐了郁结在广阔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前言】 《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据时期当时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偏安,对外一味屈膝媾和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尽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诗歌不但倾吐了郁结在广阔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这首诗的有诸多说法,通常,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被认为是,此外也有说是泉州晋江人林外 【解释】 ①题:写临安:南宋的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邸:府邸,官邸,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②休:暂停、停止、罢休 ③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沉醉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生,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④直:简直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原北宋都城 【翻译】 俏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数不胜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漫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鉴赏】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经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涵着深邃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意思是说,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妙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妙,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意思是说,西湖边轻歌曼舞何时才罢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境况,触景伤情这样美妙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默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境况的伤心,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尽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盼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悲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生,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的意思是说,暖和的风熏得“游人”沉醉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沉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遗忘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默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巨大与喧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尽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一个“醉”字,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感受到“游人们”在这美妙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由于“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人们就感觉到是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比在对比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别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慨之情。
西湖歌舞几时休篇(三):题临安邸教学课件 题临安邸教学课件篇一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解释,结合课外资料,经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也许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心情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过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已经学过的诗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知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渴望的是什么?(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渴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据的中原失地) 3、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比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据了多少出示地图)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据,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凄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4、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据,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板书:权贵)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日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板书诗题)生齐读 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推荐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无能,达官显贵一味尽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状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推荐,你认为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慨、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比解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3、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 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常说的游人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平常是出去旅游,不是每天都玩,只是偶然的,而这里的游人却是每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 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准确,大家说好不好?(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 4、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不一样。
喝醉酒”是醉了还会醒过来,只是偶然的,而这里的“醉”却是每天如此,永久也醒不过来的) 5、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想象说话)小精灵儿童 (1)透过这个“醉”字你犹如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犹如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犹如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师: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时这些权贵们吃喝玩乐的一幅图画课件出示) (2)经过这个“醉”字,你犹如听到了什么?(犹如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犹如听到了被金兵占据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6、师: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 7、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 师:也就是说那些家伙早已遗忘了故都汴州,遗忘了被金兵占据的半壁江山 老师解说: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盛的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已经把当时汴州的繁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