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错误.doc
6页山东省方言常见的语音错误举例(方言辨正)此以涵盖山东人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方音现象为原则,每种现象列举方言点一至二处一、语音错误把本应该属于甲音类(音位,下同)的音素或音节读成了乙音类并且因而容易造成误解的读音,叫做语音错误,其中也包括发音严重偏离普通话语音规范、造成明显的听感差异的方言读音1.声母语音错误声母方面的语音错误是指发出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不符合普通话语音规范的读音大体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1.舌尖后音声母 zh,ch,sh [tʂ],[t ʂʻ],[ʂ]⑴读成舌尖前音声母 z,c,s [ts], [tsʻ], [s],如济宁话(全部);⑵读成舌面前音声母 j,q,x [tɕ], [tɕʻ], [ɕ], 如烟台话(一半);⑶读成唇齿音声[pf],[pfʻ f],如枣庄话(合口呼韵母前)1.2.舌尖后浊擦音声母 r[ʐ]⑴读成舌尖前浊擦音声母[z], 如济宁话(全部);⑵读成零声母,如烟台话(全部);⑶读成舌尖中浊边音声母[l],如济南话:荣(合口呼韵母前);⑷读成舌尖后浊边音声母[ ,如临沂话(全部);⑸成唇齿浊擦音声母[v],如枣庄话(合口呼韵母前)。
1.3.舌面前音声母 j,q,x[[tɕ], [tɕʻ], [ɕ]⑴读成舌尖前声母 z.c.s [ts], [tsʻ], [s], 如曹县话(尖音字);⑵读成舌面中音声母[c][c' ][ç],如烟台话(团音字);⑶读成舌叶音声母[ʧ],[ ʧʾ],[ ʃ],如诸城话(团音字);1.4.舌面前塞擦音声母 j,q [tɕ], [tɕ]⑴读成舌尖中塞音声母 d,t[t],[t'],如五莲话“井、晴”;或 d,t读成 j,q,如 “顶、停”⑵读成舌面前塞音声母[t],[ tʻ], 如诸城话(尖音字)1.5.舌尖前塞擦音声母 z.c[ts], [tsʻ]读成舌尖中塞音声母 d,t[t],[t'],如济阳、昌邑部分地方的方言(几乎全部)1.6.把齐齿呼的舌尖中鼻音声母 n[n]字读成零声母,如临沂话里“牛由”不分、“凝盈”不分、“拟移”不分等等(部分)1.7.把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鼻音声母 nɡ[ŋ],如济南话、聊城话、泰安话(全部)1.8.有的方言把普通话里的舌尖后音声母 zh,ch,sh [tʂ],[tʂʻ],[ ʂ]读成两套,如青岛话、烟台话、威海话;有的方言把普通话里的舌面前音声母 j,q,x [tɕ], [tɕʻ] , [ɕ]读成两套,如济宁话、烟台话、威海话;相对立的一套属语音错误。
烟台话把普通话里的舌尖后音声母 zh.ch.sh 读成 j,q,x [tɕ], [tɕʻ], [ɕ]和 z.c.s [ts], [tsʻ], [s]两套,都算语音错误2.韵母语音错误韵母方面的语音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甲韵母字读成了乙韵母字(即音类错误,注意,不一定是该类字的全部),另一类是韵母结构与普通话有明显的差别(即音值错误)2.1.把甲韵母字读成了乙韵母字,如:(1)把 o [o]韵母读成 [ɛ],如德州话“伯”;读成[əi],如济南话“伯”;读成[ə] ,如烟台话“伯”⑵把 e[ɣΛ]韵母读成 [ɛ],如德州话“色“;读成[əi],如济南话“色涩”; 读成[uo], 如威海话“歌”⑶把 ɑi [ɑi]韵母读成[ əi],如济南话、泰安话、菏泽话“白麦”⑷把 ɑo [ɑu]韵母读成 [uo],如济南话、泰安话、菏泽话“烙”; 把 iɑo [iɑu]韵母读成 [yə],如济南话、泰安话、菏泽话 “药、脚”⑸把合口呼韵母 ui( uei)[uei], uɑn[uan],un(uen)[uən] ,读成开口呼,即丢掉介音[u] ,如烟台话、威海话“端、团、暖、乱、钻、酸”,“顿、吞、论、尊、村、孙”,潍坊话“腿、对”。
⑹把 uo [uo]读成[uə],如济南话“说、多”⑺把合口呼韵母 onɡ[uŋ]读成开口呼韵母 enɡ[əŋ],把撮口呼韵母 ionɡ[yŋ]读成齐齿呼韵母 inɡ[iŋ],如胶南话、诸城话“东永”等或者与上述问题相反,把开口呼韵母 enɡ [əŋ]读成合口呼韵母 onɡ[uŋ],把齐齿呼韵母 inɡ[iŋ],读成撮口呼韵母 ionɡ[yŋ],如青岛话“灯、影”等⑻把 ie [iɛ]韵母读成[iə]与[iæ]两种韵母,如济南话、泰安话、菏泽话、济宁话“业、挨”,“斜、鞋”⑼把 er [ər]韵母读成[l ɨ],如潍坊等地2.2.韵母结构与普通话有区别的,如:⑴把复韵母 ɑi [ai]读成单韵母[æ]或[ɛ]、以及与此相关的把uɑi[uai]读成[uæ]或[u ɛ],如山东大部分方言里的 “代、盖”,“快、怀”⑵把复韵母 ɑo[ɑu]读成单韵母[ɔ]、以及与此相关的把 iɑo[iɑu]读成[i ɔ],如山东大部分方言里的“敖、高”,“要、好”⑶把复韵母 ou[ou]读成复韵母[ɣɯ],以及把 iou[iou]读成[iɣɯ],如潍 坊话的“钩、久 ”⑷把鼻韵母 ɑn [an] ,en [ən] 以及与此相关的 [iɛn],[uən],[uan],[yɛn]读成鼻化韵母,如济南话。
3.声调常见错误(指保留了方言声调的调形)3.1 调类错误读错调类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古代的入声字当中⑴古代的清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里无规律地分配到了阴阳上去四种声调当中,而在济南话、泰安话、济宁话、菏泽话里基本上全归于阴平,在烟台话、威海话里全归于上声,这是造成调类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⑵古代的次浊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全部读入去声,而在济宁话、菏泽话里则全部读入阴平声,这也是造成调类错误的原因之一3.2 读法错误⑴调形错误把平调读作升、降、曲折调;把降调读作升、平、曲折调;把升调读作平、降、曲折调;把曲折调读作平、降、升调⑵调值错误阴平调在重读音节中读作 33、22、11阳平调在重读音节中读作 12 或 13上声调在重读音节中读作 211去声调在重读音节中读作 31 或 214. 音变、变调、轻重音常见错误4.1 应读轻声而未读轻声的4.2 注明儿化未读儿化,包括两种情况:⑴完全没有儿化痕迹,如“小孩儿”读作“小孩”;⑵将二题多音节词语中的“儿”读成独立的音节,如“小孩儿”读为三个音节4.3 未标儿化读成儿化,又不合口语语感的4.4 上声未按规律变调4.5 “一”、“不”应变调而读原调4.6 语气词“啊”音变错误。
主要限第三、四题)4.7 叠字形容词习惯上应变调而未变调如“沉甸甸”二、语言缺陷(可以略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