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库1204读后感10篇.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读库1204读后感10篇 《读库1204》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17,特用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梦想对大家能有扶助 《读库1204》读后感(一):关于读库1204 热爱这一期的两篇:《“孩纸们”》和《饕餮在六零年》前者是一位在海大教授现代诗歌的老师纪录的跟九零后学生上课的交互和感受读完也是感慨万千即便我已经本科毕业这么多年,还是有好多感同身受,即使看起来时代相差这么久,而环境也大有不同年轻时候的茫然大家都有体验吧后一篇那么让我想起父辈一代跟我们陈述的类似体验当年他们关切的唯一事情就是吃饱肚子,因此偷挖别人家菜的事情也是没少干过油渣变成黑炭大家还是抢着吃的事情就跟文中记载的也分外类似让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文中描写的隔壁石叔家收到邮递员的一封电报,他们家四个孩子都欢呼姥爷死了,姥爷死了!结果却是相反,姥爷要被送回来又占去一份口粮生活在现代的我难免为这种事情慨叹不道德,但也切实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残酷 《读库1204》读后感(二):关于1960 读库1204上有一篇写1960年饥饿的亲身体验的文章。
跟微博上炎热的1942对照一看,倒是很应景 跟别的文章不同,这篇文章完全没有任何背景介绍,处境分析,谁也不怨,只是实实在在地写当时的那种饿,以及一些由于饿做出来的事语气特别宁静,反而让人印象深刻,毛骨悚然 譬如,她说,由于姐姐离家上了大学,可是饿的时候还回家吃饭,她特别怨恨她姐姐,骂她剥削此后一生,她与姐姐都有隔膜,两人从不亲厚 哥哥饿得没手段,常偷东西吃,父亲为此经常打他,不管是不是他干的坏事,都算在他头上两人日后相敬如冰 母亲由于总把吃的留给孩子,60年得了胃病,结果因胃癌去世 有一段写到:“我常读小瑞的高中课本那时语文书有两本,一本叫《文学》,一本叫《汉语》我在文学上读到了鲁迅的《药》,我反复读关于人血馒头的描写,小栓吃人血馒头哪一段让我很馋我常空想,要是有人给我人血馒头吃,该多好呢那是我还没读过《水浒》,不然我也会很想吃人肉包子 在人类最根基的生存本能面前,一切理性道德之类的都不重要 貌似就是这样宁静而又残忍地描写着自己的饥饿 这种饿,切实是肚子空了想吃东西的那种饿没法比的 饿死了多少人的那些数字的可怕,是一种。
这是另一种可怕,人虽然没死,但人性被磨折死了一片面 起题目叫饕餮,不知道是不是想说人变成了只惦记着吃的兽? 《读库1204》读后感(三):流水行云│事关《读库1204》 物资匮乏的岁月绝尘而去,其阴影却经久不散家人十之七八都是高血压,老爸疑心或缘于老妈炒菜放盐过多,而我想到的是,在不远的那个年头,大家炒菜皆如此,菜咸了,人们便少吃了菜,多下了饭数年前,有人批评旧版《现代汉语词典》,提及大量词条爱拿“可食用”说事,不符合环保、和谐的现代理念云云,而我以为,这便是两个时代的隔膜 赵湘源女士无疑是一代人的典型,她以物尽其用为生活哲学,将一张纸拓展出七重用法,让人慨叹不已陈一鸣的《人穷智不短》,虽早已拜读,但文后海量附图,才让我得以深入领会艺术家宋冬及其母亲的心灵世界一个家并非等同于空荡荡的房子,也不止于出入其间的亲人,还在于凝聚生命体温与生活故事的物件熟悉过往的时代,放眼周遭的亲人与风物,所得当不输于已经过滤的历史书 如今在故土,每到青黄不接的春天,大家仍有腌香椿叶子、蒸榆钱和槐花的习惯当然,现在只是调剂口味,不再为替代饭菜杜元的《饕餮在六零年》,颇具画面感,读来亲切又心酸。
那时,好多人家都养鸡,不是为吃鸡蛋鸡肉,而是为了吃按“鸡头数”供给的鸡饲料;当年,由于长期养分不良,缺乏脂肪,人的胃壁肠壁变薄而失去了弹性,有人因吃得太多造成胃肠穿孔或破碎而被撑死,其实还是饿死的 就像没有体验过六零年的人难以理解“心里饿”一样,九零后之前的人,也很难理解这代人要靠饱胀感来知会自身,显而易见,本能行为“吃”在不同时代有着别样的意义然而,沟通彼此又是必要的,《读库1204》前三题便有如此创办性成果王小妮的《“孩纸们”》,描摹撕裂的青春的群像,记录人物的选择与进退,在我看来,“没文采”的《上课记》,在社会价值方面比她的诗歌要大转引李鸿谷的话,献给王小妮老师:“文章出来,辩护也罢,记录也罢,都非核心核心的是,你有无才能超越这个时代的其他书写者?假设能,那么未来就将以你的记录为底本来想象这个时代 《读库1204》读后感(四):触动 2022年11月1日 今天中午,读完了《读库1204》 一两周以来,往往在回家午休前的十几二特别钟,翻一翻在余下的半天里,时而如青橄榄一般,品咂一番 很热爱这一本 开头的“人穷智不短”,没有太多的感受。
这样的展览真摆在面前,估计我也会心里直犯嘀咕确实,貌似太不艺术不过,这样的回想,走过的人们,理应心里百感交集了尤其,在过去被无情的大规模的碾平,弃如草芥不如之后 其次篇“孩纸们”,我,分外地,极其地热爱这样娓娓道来的,满怀着对于这些孩子的爱与宽容的表达,结合着这些孩纸们的那样丰富又贫瘠的人生,让我一再又一再的叹,而叹 孩子们的内心的孤独,无助,倔强,固执,敏感,和渴望,一次又一次的,触动着我 外在的他们,是如何的被我们曲解着,被群众,被彼此排斥着,被体制,被社会挤压着而内在的那个小小的孩子,有谁会去倾听关注?又有多少人,会去在意?每个人,都这样,惧怕着,抗拒着,又渴望着一个人的战斗再一次的,想起这句话 奔忙着,我们都在奔忙着,不及自顾,也不屑他顾 只有在难得的时刻,在这样让我们放心的人面前,我们会开启自己,呈现,自己都不知道的脆弱,和坚强 这样的老师,碰见,何其幸运! 再想想,假设多一些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教导,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活得更像一个人一些?更和暖一些?也,更有气力一些? 第三篇“ 饕餮在六零年 ”,让我几乎落泪虽然,他的文字,表现的如此的平淡,平铺直叙我没有体验过这样的日子。
看过《夹边沟记事》,但,那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对象而这,一个家庭面对这样的饥饿的日子,彼此的,为了一点饱肚子的东西提防着,指责着,又是如何的忧伤?尤其,是这个母亲 省下自己的吃食,给从学校赶回来加一口的女儿;放下自己的脸面,去食堂捡拾大师傅丢掉的蔬菜残叶;忍着家人的肚饿,还要给邻居匀一口吃食 的哥哥,这样的一个少年,在这样的艰苦中,还要面对父亲的曲解和责难父子之间,一辈子,都无法走近,无法和解 苦,心苦 第四篇的“庚子年的民族英雄”,乱世,乱人对于李鸿章,由此更多一些熟悉,一个被误读的人物以前所学的历史学识,实在过于片面不能轻易评价一个人,的确实确 与那时的清朝末年相比,现在的中国,又将如何? 历史的重复,只是不同的形式?维稳,唯稳,我辈,还是唯愿稳定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后面的几篇,相比之下,就没有这样深重的触动,慨叹,与欷歔了 但是昂山素季的演讲,让我知道了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再想起开头逐渐重新翻看的《少有人走的路》,苦难,让我们成长至此,不再畏惧,和逃避起码在面对的时候,可以心平气和淡然一点 《读库1204》读后感(五):唏嘘不已,唏嘘不已 《读库1204》读书笔记 《饕餮在六零年》,:杜元 这是一篇亲历者的回忆,饥荒年头的少年,一大家口,无不饿得发慌。
极度饥饿的处境下,也照出不同人的品性记录几个印象深刻的细节 1、苦难的中国人民,在那个年头,养鸡是为了吃调配的鸡粮:麸皮和米糠,结果鸡饿的皮包骨,母鸡不下蛋,公鸡不打鸣; 2、饿到发昏去开养分药,结果养分药带回来给子女解饿,生病的母亲让人心疼不已,可是自个子女们饿成那样了,哪个母亲忍心? 3、去田里一遍一遍地翻开土地,找寻农人遗漏的土豆,结果结果一向走到城外十几公里的田地;找寻糖渣子,面粉屑,事业单位食堂的碎菜叶,一切可以想到的材料 4、极端处境下,父子可以掐脖子亲兄弟姐妹,由于小孩的偷吃,甚至彼此栽赃,即使老了老年,他们竟也不怎么来往人性本恶,世事多难,但错的还是那个地狱版的社会 5、几个一笔带过的细节,说明和当时的政*府有关系的地方,挨饿处境好的好多可政*府还是激励人民,少吃饭,瓜当菜可即使是瓜果,也已经少得很少得很 6、结果的说法很切实什么叫饥饿的感觉?什么是真正地饿?就是你吃饱了,可还是感觉饿得不行 《庚子年的民族英雄》,:聂作平 这是一篇历史表达文,陈述了庚子年前后的中国种种诡异历史,几个印象深刻的摘录: 1、外国联军打进来了,清朝子民一个个的伸头探望,弥漫奇怪,并且无所谓。
由于帝国是你们爱新觉罗家的,与我们老百姓无关我们已经很苦,即使是换个主子,我们还是一样过帝国政府到了这个地步,消亡真的是迟早的事情为什么有所谓的美分,有带路党?由于他们觉得,换了帝国主义做主子,他们会过的更好! 2、义和团,本质上和今天的反对日货浪潮中打砸抢的盲流一个意思最终还是给本国同胞带来深重的苦难一个偌大的京城,被搞得荒芜不堪 3、义和团就两个动作:烧、杀他们搬弄是非,教唆愚民但是纵容他们的是心中只有权力和讨好主子的锦衣玉食的大官们时至今日,反日货浪潮,打砸抢游行,一样得到了官员们的默许与激励,说毕竟都是为了权力阶梯上的爬升和政治资本 4、焚毁教堂,烧杀传教士和中国教徒某省城教堂被焚时,一个英国传教士从火海中逃出来,在众人面前哭号:这些年我在山西花了五六万两银子,救活了数千人,莫非还不够换回我的性命吗? 结果无效,一样被杀另外一个英国妇女带着她的婴儿逃出来,跪在地上向天神一般的义和团求饶:我在此地行医治病好几年了,被我救活的有几百人,今天就请饶了我们母子吧结果连带婴儿,一起被推入火中 5、李鸿章是千古奇才,被政府拉去作为代表在不对等合约上签字,结果被当成替罪羊,被人们骂成汉奸。
就是这些人,在国外联军打进来的时候,无一不翘首以盼李鸿章从两广总督的位置上回京城,和老外谈判联军合约签好撤军了,立刻痛骂李鸿章两个月后李鸿章病逝数十年后的再一次政治运动中,被拉出来鞭尸呵呵,呵呵 再到今天,一百多年了,我看中国也没有啥进步外观上小康社会,实际上极其丑陋 6、所以说,论到自相残杀的才能,中国人民称其次,或许别国没人敢说第一当然了,中国能同时向11国宣战呢 《读库1204》读后感(六):宁静品读 读书的时间跨度对比大,由于中间在做设计,所以从3月买来书后到现在才读完有些文章很有意思,读起来很轻松,而 有些就不那么能抓住我的心思了,看到一半我就是在看不下去了 《人穷志不短》是看得最快的一篇,由于都是图片,翻得也很欣喜方才无意扫过一眼,有人说这篇一般,但我认为这篇真的不错改革开放后,国家丰饶了,人们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是那个时代共同的记忆犹如也随着时代的步伐在往前赶我们不停更换家中的物件,丢弃了我们以前视为珍宝的东西然而,有人在收集它,收集的不是物品,而是一段记忆 《“孩纸们”》一文真是感慨颇多,一位老师能做到如此,我还能说什么呢她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挚友,自己的孩子,想尽她的气力去教导孩子,可能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