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电视节目 学识点 绪论 1.电视具有的教学功能 ①学识传授功能 ②技能训练功能 ③扩大教学规模的功能 2.教导电视的含义 教导电视是研究在教导、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导电视设备和电视教材、利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举行教导、教学活动,以期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的一门学科 3.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主要内容 ①电视教材的根本学识:电视教材的含义、特点、功能、类型和编制过程; ②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根基:综合应用教导学、心理学、传播学和艺术、美学的理论作为指导; ③电视教材编导的学识:电视教材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的编写创作学识,电视教材导演的工作过程和艺术; ④电视教材制作技术:摄像、录像技术,电视绝技和动画技术,电视编辑和配音技术等; ⑤电视教材评价方法:电视教材评价的标准和常用方法 其次章 4.电视教材的定义 电视教材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用电视图像与声音去呈现教学内容,并且用电视录像技术举行记录、存储与重放的的一种视听教材。
5.电视教材的电视特点 ①以视觉形象为主,以活动图像为主 ②利用电视表现手段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 a.变小为大,变大为小 b.化快为慢,化慢为快 c.变远为近,变内为外 d.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e.化虚为实,化实为虚 ③试听结合,多维度传递信息内容 ④存储再现、抑制时空局限性 ⑤传送方式多样化 适合多种教学方式 ⑥电视手段呈现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6.电视教材的主要类型(表达形式) ①讲授型: a.课堂式讲授型 b.外景式讲授型 ②图解型 ③戏剧型 ④综合型 7.编制电视教材的教学原那么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那么 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那么 ③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那么 ④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那么 ⑤启发性原那么 8.知觉的共同特征 ①知觉的整体性 ②知觉的选择性 ③知觉的相对性 ④知觉的理解性 9.编制电视教材应留神的感知规律 ①刺激强度规律 ②整体规律 ③比较规律 ④主体对象与背景的相关规律 ⑤言语引导规律 10.电视教材常用符号 I.视觉符号 1)图像符号 2)图画符号 3)目视符号 4) 电视绝技符号 5)文字符号 II.听觉符号 1)语言符号 2)音响符号 3)音乐符号 11.电视教材要表达美的特性 ①形象性 ②感染性 ③社会性 第三章 12.专题电视教材的编制过程 1)稿本阶段: ①确定选题 ②选定表达形式 ③选择素材 ④编写文字稿本 ⑤编写分镜头稿本 2)拍摄打定阶段: 拍摄打定 3)现场录制阶段: ①外景录制 ②演播室录制 4)后期加工阶段: ①图像编辑 ②配音合成 ③完成稿本 ④完成电视教材 ⑤教学指导书 5)使用评估阶段 ①使用评价 ②反应 13.编导的任务和要求 ①编稿: 任务: a.确定电视教材选题 b.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编写电视教材的文字稿本 c.辅助导演指挥电视教材录制工作 要求: a.学科专业学识 b.教导科学学识和教学阅历 c.电视教材编制的学识 ②导演: 任务: a.辅助编稿确定电视教材课题 b.根据文字稿本写出符合录制要求的分镜头稿本 c.指导录制工作全过程,直到结果编制完成教材 要求; a.纯熟掌管影视艺术的理论与技巧 b.纯熟掌管电视制作设备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c.具有确定的教学实践阅历,掌管根本的教学原那么与教学方法 d.具有对比广泛的学科专业学识 14.摄像师的要求 ①熟谙摄像机的性能,掌管摄像机的各项操作技术 ②能纯熟并平稳操作摄像机的镜头运动 ③纯熟掌管画面构图、摄像布光等摄影技术 ④摄像要熟谙稿本,在编导的指导下举行工作 15.文字稿本的特性 ①教学性 ②科学性 ③形象性 ④专用性 16.选材原那么 ①直观形象性 ②动作性 ③典型性 ④真实性和科学性 ⑤广度和深度 17.布局的类型 ①时间布局 ②空间布局 ③扩展布局 ④螺旋上升布局 18.阐明词的作用 ①概括画面 ②补充画面 ③强化画面 ④提示画面 ⑤转场 19.画面要富有视觉形象 ①画面要写得形象概括,具有动作性 ②画面素材要有获取与录制的可能性 ③画面内容要有鲜明的目的性,要突出主体 ④画面内容要符合教学要求,符合科学性 ⑤画面设计要与阐明词合作 20.镜头、镜头组 镜头:镜头就是摄像机从开头拍摄到中断拍摄之间所拍下的连续画面 镜头组:由若干镜头构成的具有完整意思的片段 21.景别的区分 ①远景:摄取远距离景物,交代事物发生的地点环境 ②全景:表现事物的全貌,透露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③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既能表现环境又能表现人物活动 ④近景:头部至腰或肩之间,介绍人物,表现人物心绪 ⑤特写:肩至头部,突出刻画被摄对象 ⑥大特写:表现某一局部细节,留下猛烈印象 22.运动镜头 ①推镜头 a.突出介绍重点,强化事物特征 b.表示巨大空间,产生纵深感 ②拉镜头 a.表现主体空间位置及周边环境 b.表现主体与周边事物的关系 ③摇镜头 a.表示空间环境和位置关系 b.表示主体间的空间关系,使活动与环境结合表现 c.介绍大面积主体事物 ④移动镜头 a.表现事物间的空间关系 b.逐一连续呈现事物 ⑤跟镜头 a.突出表现运动事物 b.突出表现技术性操作 ⑥变焦距镜头 a.获得连续变化的不同景别图像 ⑦升降镜头 a.表示更多的空间层次,表现环境与事物的规律 ⑧虚镜头 a.增加纵深感的变化 ⑨甩镜头 a.产生回闪感和紧迫感 ⑩转镜头 a.从不同角度查看被摄物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