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说勤奋》.doc
13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说勤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说勤奋》1 茅以升是我国闻名的桥梁汹涌澎湃的钱塘江上的大铁桥,是他设计并施工的建立亚洲第一座现代桥——武汉长江大桥时,他担当技术参谋委员会委员,并负责指挥设计和施工一座座雄伟耸立的大桥,倾注了他很多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那么,茅以升又是怎样走上造桥这条路的呢?那是90多年前的往事了—— 1907年的端午节,在茅以升的家乡南京市,进行了一场喧闹特别的龙舟竞赛刚刚年满11岁的茅以升,早就热切地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不巧得很,就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躺倒在床上谁知小伙伴们却是慌惊慌张地跑回来说:“看赛龙舟的人太多,把文德桥压塌了,许多人掉到了河里,哭声一片 听到这里,茅以升两眼噙满了泪花他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脑际中出现出文德桥下的惨景我长大了肯定要学习造桥,为咱们老百姓造结牢固实、永不倒塌的桥!”茅以和抖动的声音宣誓般地说好孩子,有志气!”父亲走过来,赞许地拍拍儿子的肩膀,给他以肤浅的鼓舞。
从今,茅以升幼小的头脑,便被“桥”这个字眼牢牢占据了大人带他外出,只要见到桥,不管是石桥不是木桥,他总要在桥上桥下来回奔跑,从桥面看到桥桩,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从没有看够的时候阅读古典诗文,只要读到有关桥的句子或者段落,他总会立即抄在本子上;见到有关桥的画面,也会像珍宝似地保藏起来 有一次,茅以升听到一个神话故事——7月7日,牛郎织女希望相见,无奈天河阻隔,这时有一群喜鹊飞到天河上,架起了“鹊桥”,使牛郎织女如愿以偿,相见在天河上…… 听了这漂亮的传奇,茅以升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喜鹊能造桥,我要是喜鹊,那该多好呵!” 有一天,爷爷又给茅以升讲了一个“神笔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有一支“神笔”,用它画鸟,鸟能在天空飞;用它画鱼,鱼会在水里游;用它画楼,一座座高楼便拔地而起……” “那用它画桥呢?”听得入迷的茅以升,全部的留意点,照旧是集中在桥上 “桥就如彩虹一般,飞架在江河上呗!”爷爷哈哈大笑着说 “爷爷,究竟上哪儿才能找到这支神笔呢?”茅以升急不行耐地问爷爷 “这可有秘诀呀爷爷有意做出神奇状慢条斯理地说。
“什么秘诀?好爷爷,你快告知我!我定要找到‘神笔’,画出最美最牢固的大桥!”茅以升拉住爷爷的手,又摇又晃,几近请求地说 爷爷拿起毛笔,严肃其事地在茅以升的手心里写下“勤奋”二字,而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就是‘神笔’的真正秘诀你只要把握了这两个字,无论什么大桥、高楼,都能从你的笔下设计出来……” 茅以升重重地点点头,他最终理解了爷爷良苦专心 从今,茅以升发奋努力,勤奋学习,渐渐成长为著名中外的闻名桥梁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说勤奋》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抱负境地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抱负境地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晰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沟通(只要求说出也许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终又是讲了什么? (2)沟通 (3)依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订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抱负境地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抱负境地的桥梁,胜利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胜利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争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胜利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胜利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爱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沟通自学状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分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抱负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构造,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慧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凡;勤奋也能使根底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胜利=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其次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抱负的桥梁这一中心,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肯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慧) 3、天资聪慧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其次自然段 争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最终”这个词说明白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
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知我们(板书):“胜利=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其次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慧,但是他依旧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终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白“胜利=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以下思索题,并用自己喜爱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状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根底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胜利? (4)童第周的胜利说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沟通争论 3、师生围绕思索题沟通探讨 4、学生争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教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依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管天资聪慧还是根底比拟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鼓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索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依据自己的状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略) 六、作业完成课后思索题3、4两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说勤奋》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抱负境地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由于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抱负境地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第一教时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答复 今日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争论疑难问题。
4、答复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连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沟通 你可知道,通往抱负境地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胜利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方) 用“鲜花“比方胜利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方胜利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抱负境地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明确,引起读者的思索 五、作业 抄生字 其次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