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遗传试题评析.docx
4页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遗传试题评析 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遗传试题评析 我省从2008年开始高中新课改,2011年首次新课标高考,理科综合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新课标全国卷,此方案延续至今从测试难度看,三年来理综生物最难的题几乎都是遗传题(表1) 下面对其中的几道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据对备考提些建议 1.试题例析 例1 (2011年32题):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解析:此题难度系数0.225,是我省首次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最难的一道题本题出现了6个杂交组合,情境新颖,考查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遗传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2 (2012年31题):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
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的基因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解析 此题难度系数0.441,在我省该年高考理综生物中难度排第二位本题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考生对遗传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 此类题应先假设结论,再在假设的前提下推导相应的实验结果若为基因突变,又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该突变只能是显性突变,即aa突变为Aa,此时题中所述交配的后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色鼠比例均为1∶1;若为隐性基因携带者交配的结果,则该鼠与基因型为Aa雌鼠交配,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为1∶1,该鼠与基因型为AA雌鼠交配,后代均为毛色正常鼠 解析 题难度系数0.08,是今年我省理综生物最难的一道题本题集中了上述两道题的难点,既考查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考查考生遗传杂交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
如果考生获取到题中的关键信息“紫色(显性)”和“大量种植,偶然发现1株白色植株”,很容易就得出紫花为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CCDDEEFFGGHH如果还注意到另一关键信息“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很快能推导出5个白花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等8种中的5种 第二问首先应考虑杂交实验的材料问题:题中只有紫花品系、5个白花品系、待定的白花植株三种材料从材料出发考虑杂交实验的思路——若待定的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杂交,后代只有紫花;若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后代表现会因该白花植株的不同而有差别 最后一小问应先假设结论,再在假设的前提下推导相应的实验结果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则其后代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若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则其后代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必定其中1个杂交组合的后代为白花 从卷面可以看出,考生失分最多在实验思路,其次是准确表达,少数是因为书写导致失分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具体如下: (1)第1小问,两个基因型共32个字母。
不少考生在书写时遗漏字母;部分考生在书写字母时因不工整而被判错;少数考生涂改答案时使用符号不当,只在原答案右侧打“×”,导致阅卷歧义;少数考生不按答题卡的横线提示,将两个基因型写在同一行而被判错可见,答题规范性十分重要,否则将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2)许多考生先将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杂交,再将子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二代表现由于先与紫花品系杂交对作出正确判定毫无意义,且导致繁琐操作,所以被判错 (3)本题两个小问的0分率依次为74.09%和92.9%,可见,8对基因齐上阵,给考生造成的思维干扰是巨大的第二小问中,由于阅卷时规定,写出了“实验思路”才继续改接下来的“实验结果和结论”7.1%答对了“实验思路”,但只有1.3%答对了“实验结果和结论”,也就是说,答对了“实验思路”的考生中,没答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竟然超过了80%! 可见,此题虽然有思维难度,但是表达不准确也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全为紫花”答成“出现紫花”,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再如,“只有一个杂交组合开白花”答成“只要有一个杂交组合开白花”,这种表述是不严谨的这提醒考生,只想到题目的答题思路是不够的,组织好语言准确答题也很重要。
2.备考策略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对高频考点重点复习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只要是考试说明中的内容都有考的可能;但高考为选拔性考试,往往在容易考查能力的考点上频繁考查根据表1并结合考试说明可以看出,就遗传内容而言,虽然Ⅱ级考点多,Ⅰ级考点少,仅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人类遗传病”三个Ⅰ级考点,但所有Ⅱ级考点中,常考的也就是“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突变”等几个内容 (2)用好高考试题,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直接体现,从高考试题中获得的体验是最直接、最感性的所有问题的解答,最终都要落实到知识上,所以,高考命题必定紧扣教材 该高考题给我们的信息是:一轮复习必须以“教材”为本,不脱离教材,在极为关键的第一轮复习中,步步夯实教材基础知识是关键,不迷信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搞题海战术 (3)提高读题效率,培养审题能力 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占的分值重,题目往往比较长,高考时间有限,考生又比较紧张,如果不能快速读题并获得关键信息,要很快得出解题思路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
例如2013年的第31题,若不能快速读题找出关键语句“紫色(显性)”、“大量种植,偶然发现1株白色植株”和“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并获取关键信息“题中只有紫花品系、5个白花品系、待定的白花植株三类材料”,是不可能很快得出“待定的白花植株与5个白花品系分别杂交”这一解题思路的 要想提高读题效率,平时严格限时训练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在此前提下,做题时注意认真审题,找出关键字词句,挖掘隐含条件,获取有效信息,弄清命题意图只有长期坚持,才能逐步提高审题能力,准确把握解题方向 (4)注意答题规范性,加强书面表达能力训练 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并不是知识点没掌握好,而是不注意答题规范,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失分十分可惜例如,错别字、叙述不清、答题不完整、格式不规范、答非所问等等 比如,2012年的第31题,若平时没有对“原因”的答法进行规范训练,要在紧张的考场上快速、准确作答是很难做到的;再比如,2011年的第32题关于“为什么”的回答,连标准答案都接近150字,若平时对提高表达能力未认真对待,遇到需要用稍多文字作答的题目即“只动眼看答案,不动手勤训练”,那即使读懂了题意明白了思路也很难准确回答、完整回答。
要想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不失分,首先要努力以自己所能做到的最佳表述去答题,除了动笔前多斟酌,动笔后还应快速审读自己的答案,看是否规范、是否表达清楚了自己的理解、是否用专业术语表述,然后进行恰当的修改;其次是每次核对答案之后,如果发现自己的表述与标准答案有出入,需要仔细对照答案,归纳总结,反思一下自己的表述为什么和标准答案有差距,是要点没答全,还是不够简明扼要,等等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