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天津第一零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部分解析.docx
8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19年天津第一零第九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张 露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大师在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意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
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执教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了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间的20多首诗词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做一样,像一样。
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D.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E.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2)文中夏丏尊先生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
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简要概括3)文末说:“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4)作者认为“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BC(A项,根据文意看不出前后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李叔同是“风流儒雅”的少年公子,A项表述与原文有别D项,对李叔同出家原因的阐述在文中缺少根据,并且“这种思想”在他出家前创作的诗词中也可以表现出来E项,“做一样,像一样”不是作者的评价,是夏丏尊先生的评价5分)(2)①音乐方面,他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②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③在戏剧的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④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超越世人;⑤在做教师时,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答出三点即可)(解析:题目问的是“做一样,像一样”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作答时,首先要理解“像一样”的意思,即指在这一领域有成就,然后要从文本中去筛选相关信息,注意在组织答案时要使用概括性的语言。
6分)(3)李叔同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走遍了,而且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建树,最后他又远离了这一切,出家为僧,将生命最大化地归于平淡,因此说他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这句话是对李叔同的整体评价,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结合文本看,李叔同先生在音乐、美术、戏剧、诗词、教育等领域均有瞩目表现,成就斐然,从中可概括出“绚丽至极”的内容文章中提到了先生的出家,平淡当指此回答作用时,应结合该句在文中的位置进行思考6分)(4)赞同作者的观点李叔同先生在做学问上非常严谨这主要表现在他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能认真去做,非常负责任如教书,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为人师表,一丝不苟同时,李叔同先生一点也不拘束,他在所从事的领域,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都极富创新意识,如他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首倡男性裸体模特写生,改变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等解析:理解作者的态度对学生来说不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严谨与不拘束指的各是什么结合全文看,严谨主要体现在李叔同的认真负责上,不拘束主要体现在他的创新精神上然后再联系文本,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8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沈祖炜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
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
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选自2011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6.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7.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参考答案:6.B(A.“崇文”仅仅指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缩小了“崇文”的内涵C.以偏概全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明显错误 D.偷换概念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该题后面表述的内容,而不是“敬老崇文” 7.C(A.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 B.历史上文化获得大发展的因素很多,并不仅仅是由于“敬老崇文”一个因素,犯了以偏概全、过于绝对的毛病 D.无中生有 敬老崇文”的目的说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 慧和经验,原文中没有提到;而且在此选项中也只是解释了“敬老”,而忽视了“崇文” 8.A(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后一句不对从第三段谈到的近代文明史的几个事例可以做参照,我们可以推测,二者完全可以避免,而且可以互为因果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的脱节,更多的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
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