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

23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01594641
  • 上传时间:2023-03-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5.02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件 2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立项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设计星级目标: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填写说明1. 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 由申报单位填写2. “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 写叫”;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x”;不参评的项在□中 填写“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 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 中提供证明材料3. “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 料的全称4. 本报告封面的 “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 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公示问题,后果自负5. 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 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目录一、 评价标准 85二、 项目效果图 85三、 自评估结论 85四、 条文说明 86五、 控制项自评 914 节地与室外环境 91控制项 915 节能与能源利用 94控制项 94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97控制项 97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99控制项 998 室内环境质量 101控制项 101评价标准评价依据:1.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314-2015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4.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二、 项目效果图项目概述:简要说明项目投资、 筑个数等: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单栋建三、 自评估结论节地与室 外环境节能与能 源利用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 资源利用室内环 境质量提高与 创新总分总分值10010010010010010100达标分数4040404040/一/二星50/60自评得分不参评分权重系数0.160.280.180.190.191/权重得分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 个等级。

      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所有控制项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 分当绿色建筑总分分别达到50 分、60 分、80 分时,绿色建 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根据对条文分析,本项目可达到绿色建筑XX星级四、 条文说明节地与室外环境子项条文 编号条文分数不参 评分得分控制项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 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 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 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 边建筑的日照标准4.1.5种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和体现地方特色的 乡土植物,其占场地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不小 于 70%彳土地利 用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19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7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6室外环 境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4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 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4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 筑的自然通风。

      6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44.2.8利用建筑底层架空形式改善场地通风环境,增 加室外活动场地4交通设 施与公 共服务4.2.9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74.2.10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34.2.11合理设置停车场所64.2.12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6场地设 计与场 地牛态4.2.13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 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 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34.2.14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 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仃雨水专项规划设 计94.2.15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 施外排总量控制64.2.16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6合计100节能与能源利用子项条文 编号条文分数不参 评分得分控制项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相关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5.1.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 供暖热源5.1.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 立分项计量5.1.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规定 的现行值。

      5.1.5对于有空调通风采暖需求的建筑,如采用集中供 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合理设置室外的机组、冷 却塔、水泵等设备的位置;采用分体和单元式空 调的建筑,统一设置室内外机位置在保证空调 运行效率的情况下,减少噪声对室内外环境的干 扰彳建巩与 围护结 构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 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65.2.2建筑能获得良好的通风65.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和地方现行有 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85.2.4南向外窗米用外遮阳,东、西向外窗米用可调节 外遮阳,同时兼顾其安全性45.2.5东西墙进行绿化、遮阳或米用通风隔热措施45.2.6米用通风间层保温隔热屋面、畜水屋面或植被屋 面55.2.7建筑中庭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必要时设置机械排 风天窗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2供暖、 通风与 空调5.2.8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43/003的 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55.2.9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 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湖南 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43/003等的有关 规定,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规定值低20%。

      55.2.10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85.2.11米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 耗55.2.12米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 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7照明与 电气5.2.13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 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 能控制措施45.2.14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 计标准》GB 50034中的目标值规定65.2.15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 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35.2.16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5能量综 合利用5.2.17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25.2.18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25.2.19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 热水需求35.2.20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 能源10合计100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子项条文 编号条文分数不参 评分得分控制项6.1.1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6.1.2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元善、安全6.1.3应采用节水器具节水系 统6.2.1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 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 求。

      106.2.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76.2.3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66.2.4设置用水计量装置66.2.5公用浴室采取节水措施4节水器 具与设 备6.2.6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106.2.7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106.2.8空调设备或系统米用节水冷却技术86.2.9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 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5非传统 水源利 用6.2.10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156.2.11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66.2.12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 计,景观水体利用雨水的补水量大 于其水体蒸发量的60%,且采用生 态水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76.2.13米用雨水收集利用、调畜、入渗技术,执行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0的规定,合理规划利用雨水资源,降低 地表径流6合计100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子项条文编号条文分数不参 评分得分控制项7.1.1不得米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 材料及制品7.1.2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 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7.1.3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节材设 计7.2.1择优选用建筑形体67.2.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 计,达到节材效果57.2.3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87.2.4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米用可重 复使用的隔断(墙)57.2.5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47.2.6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37.2.7采取适当措施,减轻建筑自重57.2.8合理利用场地内尚可使用的构筑物、市政设 施2材料选 用7.2.9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107.2.10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87.2.11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57.2.12合理米用咼强建筑结构材料107.2.13合理米用咼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57.2.14米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 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