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52101395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3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 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操纵,提高其风险 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显现代跨国银行治理和 内部操纵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治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 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缘故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要紧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 出了治理层的操纵范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那么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那么中有明确规定,其中 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专门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 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为此,英国银行监管部门总结了如下 五条重要的体会教训:1、 治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治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往常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能够在多个金 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往常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 合管辖。

      〔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 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藏 和快捷,造成的缺失也更大在巴林银行中,最高治理层和日常治理层都没有充分明白得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 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觉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治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 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 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 关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 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专门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 领域巴林银行的教训在于高级治理层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严峻脱节,高级治理层对巴林银行所 从事的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在一些危险的信号显现时,治理层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相关治 理人员定期巡视从事相关交易的海外分支机构。

      巡视包括向交易员、风险治理人员、后勤人员了解情形,进 入交易所进行实地调查,对分支机构和交易员的具体业务情形有所了解2、 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不管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治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 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专门指出,关于 ''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 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形下,必须专门注意治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确实 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要紧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治理层必 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截了当对当地分支机构的治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 的治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形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关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mainstream〕,即所谓的创新或表外业务,银行治理层必须有足够的并表和监控措施;〔3〕在''矩阵〃模 式下,可能存在着 ''多头汇报〃的信息沟通体系,即业务人员可能既向当地治理层汇报,又向总部业务治理 部门汇报,因此在接纳信息的治理层之间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

      当银行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专门是当将几个业务性质完全不同合并时,应注意防范利益冲突和权 责不清所造成的风险巴林银行在倒闭前俩年就进行了类似的业务结构调整,巴林银行总部承诺尼克.里森 同时负责交易和清算,前台办公和后台稽核等性质完全不同的业务,最终使得新加坡分行的业务完全操控在 李森一人手里,为其舞弊交易提供了便利,最终酿成无可收拾的局面因此,报告要求银行在对其组织结构 和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时,应注意保持核心业务和监控业务的有效隔离,在交易的各个时期必须确保内部操纵 机制的独立性,幸免''一言堂〃式的治理模式3、 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操纵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巴林银行最惨痛的教训在于没有实现 ''前台职务 [front office〕和 ''后台职务 [back office〕的有 效分离所谓前台职务,要紧指交易业务,所谓后台职务,包括清算、稽核和业务准入尽管后台业务与前 台业务往往是并行发生,一一对应,如一笔交易必定相伴着相应的清算交割和业务稽核,但并不等于说,后 台业务是从属于前台业务的,巴林银行明显就混淆了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之间的关系,将后台业务作为前台 业务的附属品,这种以交易盈利作为重心的作法必定导致对风险因素和稽查工作的忽视,造成严峻的危机隐 患。

      实际上,二者之间应当是互相制约、互为犄角的一种协作关系,一样情形下二者应当严格分离,甚至后 台职务不同性质的业务也应实现有效隔离〔如清算与稽核应当分离〕,如此才能实现内控机制的、'牵制〃作 用就业务性质和地位而言,前台与后台业务没有主次之分,只有业务分工的区别,前台要紧服务于银行的 盈利性,后台要紧服务于银行的安全稳健性,当清算或稽核部门发觉前台业务的不正常征兆时,应及时报告 银行的高级治理层,以便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4、 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治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缺乏专门的风险治理机制是巴林银行的里森能够顺利从事越权交易的要紧缘故巴林银行案件的一个关键线 索是巴林银行伦敦总部向其新加坡分行提供的巨额资金的去向,巴林总部的官员相信这笔钱是应客户要求的 付款,而实际上该资金转移是里森用来拆东墙补西墙的伎俩由于缺乏专门的风险治理机制,琐事缠身的总 部官员全然没有对这笔资金的去向和用途作审慎审查,不仅没能查出本应查出的错漏,反而加重了巴林银行 的缺失,导致该银行百年基业的最终坍塌英格兰银行的报告认为,风险治理部门的要紧职责是对银行的各项业务设定限定风险值限定风险值反映了 各个业务部门所能承担的风险极限。

      同时,风险治理部门还负责监督业务部门是否遵守限定风险的相关政策, 审查收益和缺失的帐实相符情形,依照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治理策略等与传统财务风险部门关注信 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作法不同,报告强调风险治理部门应关注所有类型的风险,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 还应关注流淌性风险、集中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名誉风险风险治理部门是专事风险治理的职能部 门,它通过对风险因素敏锐的察觉和缜密的调查,来及早发觉危机隐患,达到预防和操纵风险的成效5、 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应当迅速将查悉的内部操纵漏洞报告最高治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后者应尽速采取措 施解决上述问题关于从事多种业务的金融机构而言,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内部审计机构对金融机构整体业务进行监督检查 英格兰银行认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有助于将重大事项和业务弱项及时反馈给最高治理层,并有助于金融 机构研究和打算在整个集团内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金融机构的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地域扩张程度越高, 其风险来源就约多,银行遭遇危机的可能性就越高,就越有必要建立强势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业务进行统一的 内部审计在巴林银行倒闭前几月,巴林银行新设了内部审计部门,分别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银行业务和证 券业务执行内部审计职能。

      这本来是一个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举措,但由于其内部审计机构是分别设置的, 同时内部审计师之间及其与治理层、外部审计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内部审计的成效并不明显吸取了巴林银行的教训,英格兰银行认为,内部审计功能不应单独存在,而应与外部审计相配套、互沟通, 并与治理层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络渠道例如,内部审计负责人应能随时向首席执行官〔或总裁)、审计委员 会主席等重要治理人员汇报工作,或至少保持不被任意干预的联络渠道拥有长期自律传统的英国银行监管 部门认为,内部审计应成为英国银行内部操纵系统的核心环节,银行的审计委员会必须对内部审计机制的建 立和完善负全责在内部审计机制提出问题之后,治理层必须在一定时限内作出及时反应,如提出补救措施或责令业务部门整 改,甚至撤换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舞弊人员等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还应包括 ''回访"〔return visit)安排, 即由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终止之日起假设干日内对被审计单位再进行突击式的现场或非现场检查,以确 认治理层和业务部门是否巳采取了必要的整改措施假如治理层和业务部门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内部审计人 员应及时将情形报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责令治理层和业务部门进行补救或整改。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所创立 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26日倒闭,其因素是一位名为尼克李森的交易员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超额交易,投 机失败,使得缺失14亿美元这是巴林第二次破产,头一次是于1890年,巴林在南美的投资随著阿根廷发 生革命而被蒸发巴林在倒闭后,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卖给荷兰的ING集团,并成为该集团成员之一破产过程李森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经理从1994年底开始,李森觉得日本股市将上扬,未经批准就做风险 专门大的被称作、'套汇”的衍生品金融商品交易,期望利用不同地区交易市场上的差价获利在巳购进价值 70亿美元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后,李森又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上作价值约200亿美元 的空头交易不辛的是,日经指数并未依据李森的方法走,在1995年1月就降到了 18500点以下,在此点 位下,每下降一点,就缺失200万美元李森又试图通过大量买进的方法促使日经指数上升,但都失败了 跟着日经指数的进一步下跌,李森越亏越多,眼睁睁地看着10亿美元化为乌有,同时整个巴林银行的资本 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

      尽管英格兰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挽救措施,然而都失败了事后分析巴林银行之因此倒闭,是由于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确实是让李森既直截了当从事交易又担任交易负 责人,两种职能未能完全分开而监督巴林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却没有发觉那个致命的弱点,这是巴林银行倒 闭的一个核心因素巴林银行的倒闭,还在于李森下注的不是一样的金融产品,而是金融衍生品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特 点在于能够用少量的保证金做大笔交易,假设运用得当,能够猎取高收益运用不当,将缺失惨重金融衍 生产品本身没有错,然而参与其中必须有严格的授权和制度约束李森参与金融衍生产品炒作,确实是在未 经授权和缺乏监督的状态下进行的据说,李森曾被英国银行界誉为 ''金融界”的骄子,是年轻有为的代表, 但正是这些头脑灵活、锐气十足的年轻人为了取得超额的利润和奖金,变得贪欲无比,投身到金融衍生产品 中去事实证明,在银行经营中,人是关键的,然而制度更关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说: ''巴林银行事件说明国际金融界在过去25年中风险率大大增 加,在25年前,一个业务所造成的缺失决1995年2月26日,英国银行业的泰斗,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巴林银行, 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 . 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3月5日,荷兰国际集团(1NG)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 购巴林银行一、案情介绍巴林银行创立于1762年,至1995年巳有233年的历史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19 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100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 等方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