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提升中医药疾病预防能力工作方案.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刘****2
  • 文档编号:340970160
  • 上传时间:2022-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41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提升中医药疾病预防能力工作方案一、 促进融合联动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中西医结合能力,推动优势互补,共同维护人民健康统筹协调不同地区、不同业态的中医药发展,完善中西医协作应对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的服务模式,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二、 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中药加工制造为主体,中药材种植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为补充,力争到2025年,全省中药制造业营业收入580亿元、中药材种养业经济总量200亿元、中医药服务业及流通贸易文化旅游等实现经济总量420亿元,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1、加快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完善道地资源保护名录,加快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以赣十味赣食十味和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加快种质资源收集、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支持种质资源基因库与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动中药材品种遗传改良,推广育繁推一体化模式加强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生栽培基地建设,推动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推广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生产等中药材供需模式,引导资源要素聚集,建设一批中药材道地优势产区和名产地,做强赣中道地药材、赣东特色药材、环鄱阳湖药食同源药材三大优势产区鼓励发展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支持中药材趁鲜切制,培育中药材种植产业新增长点。

      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2、提升中药工业发展水平持续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江西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袁州、小蓝、章贡、峡江、永丰等中药集群能级提升,打造百亿级中药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传统中药加工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结合,鼓励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名老中医经验方等开发复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药新药,推动江西传统名优中成药大品种、独家品种二次开发,培育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新增长点,培育一批全球认可的名中药推进互联网+中药工业发展,推动数字化工厂建设,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5G+工业互联网企业,推进中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中药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拓展产业链、壮大规模,打造一批中医药企业航母;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中医药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研发飞地,加快提升中药新药开发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3、打造中国药都新品牌支持樟树市以擦亮中国药都品牌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中药饮片产业园、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生产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中药材大数据平台,配套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及原产地云仓,高质量举办樟树全国药材交易会,打造现代中医药交易中心和中药产业集聚基地,力争到2025年中国药都中医药产业规模实现五年倍增。

      4、强化中药安全监管完善江西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种植采收、趁鲜切制、加工储运等技术规范标准,健全热敏灸等中医诊疗技术、中医药治未病及康养服务、药膳制作、健康食品等标准体系,优化中医药机构、人员等中医药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江西省中药材地方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和医疗机构制剂规范鼓励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中药材质量监测中心,推动中药材溯源体系试点建设,加强定制药园建设实现重点中药品种抽检、监测全覆盖完善中成药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强化中药说明书、标签管理强化中医药监督执法工作,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将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依法依规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建立智慧药房区域煎药中心等一站式智能用药服务模式三、 加快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1、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深化医教协同,优化中医药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完善学业评价体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探索师承教育融入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推动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加大省部局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支持力度,建设一批中医药教育、科研、文化平台(基地、中心),力争培育1-2个国家一流学科、2-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支持南昌医学院做强做大中医药类学科和专业,建设中西医结合特色高校支持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建设一批中医药高水平专业(群),推动升格为中医药类本科院校2、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持续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杏林计划,培养一批享誉全国的名医大师,着力构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为引领,特色骨干人才和基层优秀人才相衔接的中医药人才队伍高标准支持和建设院士工作站,引进3-5个国家级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培养200名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完善师承教育激励机制,鼓励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推进传承工作室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加大产业发展亟需的中医药科技创新、经营管理、技能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中医医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薪酬奖励、职务晋升制度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学生规模,建立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长效机制推广县管乡用,引导中医药人才在基层扎根3、完善落实西医学习中医制度(1)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试点完善临床医学类专业中医药课程设置,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支持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必修课程落实允许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在读期间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增加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内容,鼓励非中医类别医师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开展西医学习中医项目,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四、 深化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以国家中医药领域综合改革示范区为牵引,以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为重点,着力探索中医药综合改革有效路径,坚持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推动价格和医保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体系,打造全国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样板区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先行区1、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中重点考虑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对来源于古代经典、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的中医传统技术以及创新性、经济性优势突出的中医新技术,简化新增价格项目审核程序,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医疗机构优先纳入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特色优势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配制的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在中医药主管部门确定临床路径和推荐中医优势病种的基础上,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推动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按规定将中医药服务纳入门诊统筹支付范围遴选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探索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方式,一般中医诊疗项目可继续按项目付费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推行中医治未病等中医药特色健康保险产品积极争取国家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特色试点2、优化中药审评审批制度落实国家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具有江西特色和原创优势的中药品种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目录,将我省具有独特炮制方法的中药饮片纳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推动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的研发开展中药监管试点,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备案管理,按规定在医联体范围内调剂使用支持具备生产条件和质量管理能力的药品生产企业试点开展产地加工(趁鲜切制)3、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公立中医医院建立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功能定位,规范中医医院科室设置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制度;推进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薪酬分配政策,切实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探索协议工资、目标年薪等形式。

      加快建立符合中医药规律的公立中医医院运营管理机制,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五、 提升疾病预防能力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在所有公立中医类医院设立治未病中心,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开展治未病服务,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配备治未病服务工作人员积极培育中医药治未病市场主体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药治未病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药治未病签约服务围绕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建立中医药防治中心支持开展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稳步提高覆盖率六、 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省中医药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传承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国际合作持续深入,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临床救治和社区防控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131家,县级中医医院基本实现全覆盖;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医院床位数、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达0.78张、0.48人;99.56%的乡镇卫生院和72.6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量占比达31.32%;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设置比例达到100%。

      2、中医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2020年,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65亿元,中成药销售额过亿元的优势品种36个;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1万亩,主要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达65%,34个定制药园项目有序推进,中药材溯源体系初步建立,道地药材生态种植规模逐步扩大3、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赣江中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成国家级中医药创新平台3个,省部级创新平台达61个中医药领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级科学技术奖项53项江西中医药大学成为省部局共建高校,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评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1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名4、中医药国际合作持续深入在传统医药领域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夏季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成功举办在葡萄牙、瑞典、突尼斯等国建立中医药海外中心,创立国内首家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南昌)试验区5、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设立全国第二家省级中西医结合定点救治医院,组织成立中医药专家指导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

      及时启动中医药抗疫应急攻关专项,形成了覆盖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等全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及时研制出一批有效的传统中药制剂二)机遇挑战当前,我省中医药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江西省中医药条例》颁布施行,为中医药强省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与法律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此同时,我省中医药发展仍存在不少挑战,突出表现为: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不足,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中医药产业发展质量不够高,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中医药治理体系仍需完善七、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推进六个江西建设、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作出中医药的独特贡献二)基本原则1、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