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4027394
  • 上传时间:2022-01-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5.9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基金项目:建设部科技项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保护措施研究》(20031018)资助作者简介:赵勇(1972—),男,河北平山人,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博士研究生,河北省建设厅村镇建设处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耍研究方向为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管理赵勇7张捷」,章锦河7(1.南京人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 2.河北省建设厅,石家庄050051 ;3.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241000)提要: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 命名公布,遗产保护工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较国外起步较晚,相关研究 也欠深入全面,导致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颇具价值特色的古村镇没有得到很好保护本文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历史小城镇、村落保护的演变发展,然后指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在价值特性方面,不同 于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内容方面,要在以往偏重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在保护方法方面,要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才能 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内容;方法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幅原辽阔,历史小城镇、村落众多,它们是各地传统文化、民俗 风情、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 遗产但是在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历史文化村镇在进行经济发展和大 规模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对历史文脉的科学保护,或一味采取拆旧建新、营造仿古建筑的 做法,或单纯将遗产保护活动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居民生活割裂对待,都不同程度 地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造成破坏,将很多遗产变成“遗憾”为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 继续蔓延,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200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首次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还于2003年 10月公布了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这些均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带来 前所未有的契机围绕名镇(村)的命名公布,全面开展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和实 践工作,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任务1国内外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发展1.1国外历史村镇保护的发展国外很早就注重对历史小城镇、古村落进行保护1930年,法国出台《风景名胜地保 护法》,将天然纪念物和富有艺术、历史、科学、传奇及画境特色的地点(包括自然保护区、 风景区、小城镇和村落)列为保护对象。

      1960年前后,欧洲建筑与遗产保护的对象由原来的 建筑单体和著名的纪念物,开始向住宅建筑、乡土建筑、工业建筑、城镇肌理和人居环境(如 城镇街区、村镇)转移C3]o 1964年出台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又明确将文物古迹 的保护范围扩人到乡村和城市一些国家如美国、法国、英国和H本等,也纷纷开展历史小 城镇、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建立乡村建筑遗产登录制度、成立保护协会、筹集保护资金等°叫 此外,国际社会还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或涉及历史小城镇、古村落保护的国际宪章建议,对保 护的理论、原则及方法进行了相应规定(表1)表1 涉及历史村镇保护的国际宪章、建议Tab.l The international charter and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 宪章建议名称涉及历史小城镇、村落保护的相关内容《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公约》(1972年)文化遗产的定义: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价值的文物、建筑群、遗址 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特别强调在设计、材料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关于保护历史小城镇的 决议》(1975年)面临的威胁:经济活力不足、人口外迁、古镇风貌的破坏 保护的政策措施:国家立法、地方政策、保护规划保护成功的条件:当地居民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参与程度《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 当代作用的建议》(1976年)保护观点:历史地区是不可移动的世界性遗产,政府和公民都有责任 保护内涵:历史地区及其环境的鉴定、保护、保存、修复、更新、再生 保护措施:包括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关于小聚落再生的 Tlaxcala 宣言》(1982 年)认为乡村聚落和小城镇的建筑遗产及环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建议小聚落保护要注重地方材料和传统工艺的使用《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 宪章》(1987年)认为历史城镇保护应包括历史特征、物质和精神财富,及以下五个方面: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建筑物和绿化、开放空间之间的关系;历史建筑内外 面貌,包括体量、形式、风格、材料、色彩及装饰等;城镇或城区与周围环境的关 系,包括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关系;城镇或城区在历史上的功能作用《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1999年)认为乡土性的保护要通过维持和保存有典型特征的建筑群、村落来实现 认为乡土建筑、建筑群和村落的保护应尊重文化价值和传统特色1.2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我国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首次提出是1985年在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叙述中体现的, 即“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 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予以保护,……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2 年,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又明确提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 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 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⑴,使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开始纳入法 制化轨道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第一批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⑵, 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制度的正式建立(表2)表2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Tab.2 The first famous historic cultural towns & villages in China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区系及 价值特色类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区系及 价值特色类型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用直镇 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重庆市合川市诔滩镇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三晋文化、建筑遗产型 吴越文化、建筑遗产型 吴越文化、建筑遗产型 吴越文化、建筑遗产型 吴越文化、建筑遗产型 吴越文化、建筑遗产型 闽台文化、革命历史型 巴蜀文化、传统文化型 巴蜀文化、商贸交通型 巴蜀文化、建筑遗产型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塘镇川底下村 山西省临县磧口镇西湾村 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 浙江省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 安徽省黔县西递镇西递村 安徽省黔县宏村镇宏村 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 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 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燕赵文化、建筑遗产型 三晋文化、环境景观型 吴越文化、建筑遗产型 吴越文化、建筑遗产型 徽文化、建筑遗产型 徽文化、建筑遗产型 楚文化、建筑遗产型 闽台文化、民族特色型 楚文化、建筑遗产型 岭南文化、传统文化型 岭南文化、传统文化型 秦陇文化、建筑遗产型2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概念与内容2. 1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基本概念“历史文化村镇”的提法是我国独有的,其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两部分, 也可简称"名镇(村)”;国外一般称历史小城镇(smaller historic town)>古村落(old village and hamlet)等。

      我国的提法意在突出这一类村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关于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 2002年版《文物保护法》和第一批名镇(村)的公布文件中都作了明确定义,即“保存文 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 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村)2” "保护"一词在遗产领域运用的较多,在国外称"conservation"或"safeguarding",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中对保护作了较为全面的定义,即历史或传统 地区及其环境的鉴定(identification)、防护(protection) >保存(conservation)、修复 (restoration)、更新(renovation)、维持(maintenance)和再生(revitalization)《保护 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中又对保护的定义进行适当延伸,即历史城镇的防护、保存、修复以 及与当代生活发展相协调而采取的各种必要措施,其涵盖的内容更为宽泛,可包括所有的保 护活动和过程2.2历史文化村镇与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于1982年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截止目前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1座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曾一度成为地理学、建筑学领域探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名城保护的理论 和方法也因此逐渐完善。

      历史文化村镇与历史文化名城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差异性(表3) 一方面两者均是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们又分属乡村和城市两种聚落类 型,因此只宜相互借鉴而不可模仿照搬表3历史文化村镇与历史文化名城的相似性及差异性Tab.3 The comparability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storic cultural town & village and city历史文化村镇历史文化名城相似性价值内涵 建筑形态 社会环境保存文物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遗产建筑大多为明清以后所建,体现明清建筑形态与建筑文化 均面临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造、新旧建筑及其环境相协调等问题差异性文化景观 聚落形态 背景区域 历史沿革 聚落规模 产业结构有浓郁民俗风情和乡土建筑文化 整体形态保存较完整,更贴近自然 乡村田园区域大多鲜为人知、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用地和人口规模较小以一、三产业为主现代建筑、都市风情与传统文化交融 整体形态受人为改造多,现代气息浓厚 城市化区域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用地和人口规模较大以二、三产业为主2. 3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对象内容从国外遗产保护发展来看,保护的对象内容已由最初的文物古迹、单体建筑发展到历史 街区、历史城镇,最后扩展到城镇周围环境的保护,而且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日益也得到国际 社会的重视[,2'1:,\以世界遗产为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在申报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基础 上,又增设了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截止到2003年11月,就已先后有昆 曲和古琴两个文化门类被列入世界遗产。

      但是,在目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仍普遍对物质 文化遗产尤其是建筑遗产保护较为重视,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相对较 弱这充分反应在一些古镇内,传统的民俗文化、自然的乡村环境在逐渐衰退破坏的同时, 现代商业气息和都市氛围却过于浓重,与历史环境格格不入因此,要在建筑遗产保护的基 础上,进一步重视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图1福建田螺坑村(客家土楼)2.3. 1乡土建筑乡土建筑(vernacular architecture)的重 要性和概念在《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中有 明确论述,即“乡土建筑是重要的,是社会文化 的根本表现,是社区自己建造房屋的一种传统和 自然的方式它已经被公认为有特征和有魅力的 社会产物”同样,乡土建筑遗产在历史文化村 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定地域的 建筑文化、社会文化和发展历史在第一批名镇 |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