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通行能力.docx
16页3公路通行能力3.1 一般规定3.1.1 在公路规划和设计中,应对公路设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 析与评价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必须对路段,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交织区 段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分析与评价2 二级公路和十线公路上的重要无信号交叉口,应进行通行能力与服 务水平的分析;三级公路宜参照二级公路的分析方法确定新、改建 公路的服务水平3.1.2 服务水平根据公路设施提供服务的程度分为四级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应按二级服务水平设计;二、三级公路和无信号交叉口可按三 级服务水平设计3.1.3 通行能力分析的标准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1 公路通行能力分析采用的标准车型为小型车交通量折算中采用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应符合表3.1.3规定表3.1.3 车辆折算系数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车 型 说 明小型车1.0W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W 1t的货车轻型车1.29〜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1t〜W2.5t的货车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5t〜W7t的货车大型车2.0载质量〉7t〜W 14t的货车拖挂车3.0载质量> 14t的货车2 公路设计与运营阶段,针对不同的公路设施类型、地形条件和交通 需求,应分别采用相应的折算系数。
3 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在通行能力分析中按路侧干 扰因素考虑4 一、二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按路侧干扰因素考虑;三、四级公路 上行驶的拖拉机每辆折算为4辆小型车3.1.4 设计小时交通量1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车道数或评价公路服务水平时,应以设计 小时交通量为依据设计小时交通量宜采用第 30位小时交通量,也 可根据当地调查结果采用第20〜40位小时之间最为经济合理时位的 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DDHV=AADT XDXK式中:DDHV — 定向设计小时交通量(veh./h);AADT —规划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eh./d);D —方向不均匀系数(%),一般取0.5〜0.6,亦可根据当地交通量观测资料确 定;K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2 新建公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宜参照公路功能、交通量、地区 气候、地形等条件相似的公路的预测数据确定3 缺乏资料地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宜根据表3.1-2取值表3.1-2地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公路环境及分类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湘、鄂、粤、桂、琼川、滇、黔、藏陕、甘、青、宁、新近高速公路(%)8.09.58.58.59.09.5一级公路(%)9.511.010.010.010.511.0郊双车道公路(%)11.513.512.012.513.013.5城高速公路(%)12.013.512.512.513.013.5一级公路(%)13.515.014.014.014.515.0间双车道公路(%)15.517.516.016.517.017.53.2高速公路设计通行能力3.2.1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1 高速公路路段的服务水平分级与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表3.2.1-1、 表3.2.1-2规定。
表3.2.1-1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设计速度设计速度设计速度服务水平密度120( km/h) 速度最却E务100(km/h) 速度最却E务80(km/h)速度最却E务(pcu/kmh)V/C交通量V/C交通量V/C交通量(km/h)(pcu/h/ln)(km/h)(pcu/h/lr)(km/h)(pcu/h/ln)一W7N1090.34750N920.30650N740.25500二<18N900.741600N790.641400N660.581150三<25N780.881950N710.821800N600.751500四<44>44N50<501.002200N50<501.002200N45<451.002000表3.2.1-2 高速公路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速度设计通行能力1201600 (pcu/h/ln)1001400 (pcu/h/ln)801150 (pcu/h/ln)2 通行能力影响因素与实际条件下设计通行能力(1)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车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CW应符合表3.2.1-3规定表3.2.1-3 高速公路车道宽度修正系数七车道宽度(m)修正系数(fcw)3.751.003.500.963.250.90(2) 侧向余宽修正系数侧向余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sw,应符合表3.2.1-4规定。
表3.2.1-4 侧向余宽修正系数*左侧余宽右侧余宽侧向余宽(m)0.750.50.25N1.51.251.00.750.5修正系数1.00.980.951.00.990.980.970.95(3) 交通组成修正系数根据各车型的车辆折算系数,应按公式3.2.1-1计算交通组成对通 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f =HV1+ ZP.(E. -1)(式 3.2.1-1)其中:Pj 一车型i的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一车型i的车辆折算系数;不同设计速度下,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上各车型的车辆折算系数应符 合表3.2.1-5规定表3.2.1-5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各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车 型设计速度(km/h)100〜1208060小型车1.01.01.0轻型车、中型车、大型车1.72.53.0拖挂车3.04.07.0(4) 实际条件下的设计通行能力高速公路在实际公路、交通条件下的设计通行能力值应按公式 3.2.1-2 计算式 3.2.1-2)C = C xf Xf Xf X fD CW SW HV p其中:C—实际条件下的设计通行能力(veh/h);C —设计通行能力(pcu/h);Dfcw一行车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sw一侧向余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HV—交通组成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f〃一驾驶员总体特征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取值在0.9-1.0之间3.2.2 分、合流区通行能力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由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设 计通行能力控制,并由匝道出、入口处三个检验点的服务交通量所 决定,其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标准应符合表3.2.2规定表3.2.2匝道分、合流区服务水平服合流区分流区不同设计速度下高速公路交通量务交通量交通量120(km/h)100(km/h)f80(km/h)60(km/h)水VVd四车道六车道四车道六车道四车道六车道四车道六车道平(pcu/h)(pcu/h)(pcu/h)(pcu/h)(pcu/h)(pcu/h)(pcu/h)(pcu/h)(pcu/h)(pcu/h)一<650<700<1500<2250<1300<3000100015008001200二<1450<1500<3200<4800<2800<4200<2600<3900<2000<3000三<1750<1800<3800<5700<3400<5100<3200<4800<2600<3900四<2000<2000<4000<6000<4000<6000<3800<5700<3600<51003.2.3 交织区的通行能力1 交织区的设计通行能力根据交织区内交织车辆变换车道次数,交织区 宜分为I类和II类两 种型式。
交织区的设计通行能力应按公式3.2.3-1计算C w =C d X 七 X 七 X、X、 (式 3.2.3-1)其中:Cw 一交织区设计通行能力(pcu/h);C 一非交织车道的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ln );Drs 一交织区类型修正系数,第I类交织区取0.95,第II类S 取 1.0 ;rN —交织区内车道数N修正系数,对2、3、4、5车道交织 村 区分别取1.8、2.6、3.4和4.0 ;rL —交织区长度L修正系数,按公式0.128Ln (L) +0.181 计算(L< 600米);rvR一交织流量比VR修正系数,按表3.2.3-1取值,中间值 VR可内插 表3.2.3-1 交织流量比修正系数VR00.050.10.150.20.250.30.350.40.45rVR1.0000.9800.9710.9660.9590.9420.9090.8530.7680.6472 交织区运行速度交织区内的车流运行速度模型应按式3.2.3-2计算SW或旨20+ 1+a (1+VR)*pgXL)]V (式 3- 2-3-2)其中:S,.、Snw一交织车流,非交织车流平均行驶速度(km/h);VR — 交织流量比;V —交织区内断面总流率;N — 交织区内车道数;L —交织区长度(m );a ,P,y 一回归分析系数,按表3.2.3-2取值。
表3.2.3-2 回归分析系数构型公式aPYS0.0058.0010.840I类W—S0.0045.3100.761NW—S0.0066.2570.716II类W—SNW0.0034.2210.7543 交织区服务水平交织区的服务水平采用车流密度和v/c比作为评价指标,其服务水 平应符合表3.2.3-3规定3.2.4 长陡纵坡路段在长陡纵坡条件下,大型车的长陡纵坡折算系数计算应符合表 3.2.4规定当长陡纵坡路段的设计小时交通量超过其所在单向车 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时,需要设置爬坡车道连续上坡路段,可按平 均纵坡与坡长考虑;连续下坡路段,按上坡值的一半考虑表3.2.4大型车辆长陡纵坡上坡路段折算系数表坡度(%)坡长(m)四车道高速公路六或八车道高速公路2400〜120033> 1200443400〜80044800〜120054> 1200654<40033400〜80054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