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成人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高起点文史类).doc
14页成人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1)复数23i(A) 4i (B) 34i (C) 34i (D) 34i【答案】A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解析】231i22()1()34iii.(2).函数 ln()xy的反函数是(A) 210xe (B) 21(0)xye(C) (R)y (D) R【答案】D【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反函数的求法及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互化解析】由原函数解得 ,即 ,又 ;∴在反函数中 ,故选 D.(3).若变量 ,xy满足约束条件1,325xy≥≥ ≤ ,则 zxy的最大值为(A)1 (B)2 (C)3 (D)4【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解析】可行域是由 A(1,)(,41,)构成的三角形,可知目标函数过 C 时最大,最大值为 3,故选 C.(4).如果等差数列 na中, 3452a,那么 127.a(A)14 (B)21 (C)28 (D)35【答案】C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基本公式和性质.【解析】 17345441274()12,, 282aaaa (5)不等式2601x>的解集为(A) ,3< 或 > (B) 213xx< , 或 < <(C) 2xx< < , 或 > (D) < < , 或 < <【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分式不等式与高次不等式的解法.【解析】 利用数轴穿根法解得-2<x<1 或 x>3,故选 C(6)将标号为 1,2,3,4,5,6 的 6 张卡片放入 3 个不同的信封中.若每个信封放 2 张,其中标号为 1,2 的卡片放入同一信封,则不同的方法共有(A)12 种 (B)18 种 (C)36 种 (D)54 种【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排列组合知识,考察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标号 1,2 的卡片放入同一封信有 种方法;其他四封信放入两个信封,每个信封两个有 种方法,共有 种,故选 B.(7)为了得到函数 sin(2)3yx的图像,只需把函数 sin(2)6yx的图像(A)向左平移 4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 4个长度单位(C)向左平移 2个长度单位 (D)向右平移 2个长度单位【答案】B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解析】 sin()6yx=si2()1x, sin()3yx= sin()6x,所以将i2的图像向右平移 4个长度单位得到 2的图像,故选 B. (8) ABCV中,点 D在 AB上, C平方 AB.若 Caur, Abr, 1a,2b,则ur(A) 13a (B) 213ab (C) 345b (D) 435【答案】B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考查角平分线定理.【解析】因为 CD平分 A,由角平分线定理得 A2=B1,所以 D 为 AB 的三等分点,且 2B()3,所以 1CD+CAab33,故选 B.(9)已知正四棱锥 SA中, 23S,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A)1 (B) 3 (C)2 (D)3【答案】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椎体的体积,考察告辞函数的最值问题.【解析】设底面边长为 a,则高 所以体积,设 ,则 ,当 y 取最值时, ,解得 a=0 或 a=4时,体积最大,此时 ,故选 C.(10)若曲线12yx在点12,a处的切线与两个坐标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18,则 a (A)64 (B)32 (C)16 (D)8 【答案】A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求导法则、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的求法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解析】332211',yxka,切线方程是1322()yaxa,令 0, 123ya,令 0y, 3xa,∴三角形的面积是1238sa,解得 64a.故选 A.(11)与正方体 1ABCD的三条棱 AB、 1C、 D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A)有且只有 1 个 (B)有且只有 2 个(C)有且只有 3 个 (D)有无数个【答案】D【解析】直线 上取一点,分别作 垂直于 于 则分别作,垂足分别为 M,N ,Q,连 PM,PN,PQ,由三垂线定理可得,PN ⊥ PM⊥ ;PQ ⊥AB ,由于正方体中各个表面、对等角全等,所以,∴PM=PN=PQ,即 P 到三条棱 AB、CC 1、A 1D1.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所以有无穷多点满足条件,故选 D.(12)已知椭圆2:1(0)xyCab> >的离心率为 32,过右焦点 F且斜率为 (0)k> 的直线与 相交于 AB、 两点.若 3FB,则 k(A)1 (B) 2 (C) 3 (D)2【答案】B【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察椭圆的性质与第二定义.【解析】设直线 l 为椭圆的有准线,e 为离心率,过 A,B 分别作 AA1,BB 1 垂直于 l,A 1,B为垂足,过 B 作 BE 垂直于 AA1 与 E,由第二定义得, ,由,得 ,∴ 即 k= ,故选 B.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 0.5 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2.本卷共 10 小题,共 90 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3)已知 a是第二象限的角, 4tan(2)3,则 tan .【答案】 12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切的二倍角公式和解方程,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解析】由 4tan()3得 4tan23,又 2tan4t13,解得1t2或,又 是第二象限的角,所以 .(14)若 9()x的展开式中 3x的系数是 84,则 a . 【答案】1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和求指定项系数的方法.【解析】展开式中 3x的系数是 339(),1Ca.(15)已知抛物线 2:0yp> 的准线为 l,过 (,0)M且斜率为 3的直线与 l相交于点 A,与 的一个交点为 B.若 A,则 p . 【答案】2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定义与性质.【解析】过 B 作 BE 垂直于准线 l于 E,∵ B,∴M 为中点,∴ 1BA2,又斜率为 3, 0AE3,∴ 1A2,∴ ME,∴M 为抛物线的焦点,∴ p2.(16)已知球 O的半径为 4,圆 与圆 N为该球的两个小圆, AB为圆 与圆 N的公共弦, 4B.若 3M,则两圆圆心的距离 . 【答案】3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球的截面圆的性质,解三角形问题.【解析】设 E 为 AB 的中点,则 O,E,M,N 四点共面,如图,∵ 4AB,所以22ABOR3,∴ =3,由球的截面性质,有 OME,N,∵ MN,所以 与 全等,所以 MN 被 OE 垂直平分,在直角三角形中,由面积相等,可得, E2OA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本小题满分 10 分)ABC中, D为边 上的一点, 3BD, 5sin13, 3cos5ADC,求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两角和差公式和正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参考答案】由 cos∠ADC= >0,知 B< .由已知得 cosB= ,sin∠ADC= .从而 sin∠BAD=sin(∠ADC-B)=sin∠ADCcosB-cos∠ADCsinB= =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 .【点评】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这类题型难度比较低,一般出现在 17 或 18 题,属于送分题,估计以后这类题型仍会保留,不会有太大改变.解决此类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运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边角或将边角互化.(18) (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数列 na的前 项和 2()3nnSA.(Ⅰ)求 limnS; (Ⅱ)证明: 1223naa…>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数列基本公式 1()2nnsa的运用,数列极限和数列不等式的证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19)如图,直三棱柱 1ABC中, ABC, 1A, D为 1B的中点, E为1AB上的一点, 3E.(Ⅰ)证明: D为异面直线 1与 D的公垂线; (Ⅱ)设异面直线 1AB与 CD的夹角为 45°,求二面角 11ACB的大小.【参考答案】(19)解法一:(I)连接 A1B,记 A1B 与 AB1的交点为 F.因为面 AA1BB1为正方形,故 A1B⊥AB 1,且 AF=FB1,又 AE=3EB1,所以 FE=EB1,又 D 为 BB1的中点,故 DE∥BF,DE⊥AB 1. ………………3 分作 CG⊥AB,G 为垂足,由 AC=BC 知,G 为 AB 中点.又由底面 ABC⊥面 AA1B1B.连接 DG,则 DG∥AB 1,故 DE⊥DG,由三垂线定理,得 DE⊥CD.所以 DE 为异面直线 AB1与 CD 的公垂线.(II)因为 DG∥AB 1,故∠CDG 为异面直线 AB1与 CD 的夹角,∠CDG=45°设 AB=2,则 AB1= ,DG= ,CG= ,AC= .作 B1H⊥A 1C1,H 为垂足,因为底面 A1B1C1⊥面 AA1CC1,故 B1H⊥面 AA1C1C.又作 HK⊥AC 1,K 为垂足,连接 B1K,由三垂线定理,得 B1K⊥AC 1,因此∠B 1KH 为二面角 A1-AC1-B1的平面角. 【点评】三垂线定理是立体几何的最重要定理之一,是高考的的热点,它是处理线线垂直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它也是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手段.通过引入空间向量,用向量代数形式来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淡化了传统几何中的“形”到“形”的推理方法,从而降低了思维难度,使解题变得程序化,这是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的独到之处.(20) (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由 M 到 N 的电路中有 4 个元件,分别标为 T1, T2, T3, T4,电流能通过T1, T2, T3的概率都是 p,电流能通过 T4的概率是 0.9.电流能否通过各元件相互独立.已知T1, T2, T3中至少有一个能通过电流的概率为 0.999. (Ⅰ)求 p;(Ⅱ)求电流能在 M 与 N 之间通过的概率;(Ⅲ) 表示 T1, T2, T3, T4中能通过电流的元件个数,求 的期望.【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独立事件的概率、对立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及数学期望,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及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