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重点部分.docx
3页刑法重点部分(简略版) 依据章节划分 其实就是老师课上所化重点的文字版 红色部分是重点之间相对更容易考的 犯罪构成 犯罪的停止形态 共同犯罪 正当行为 基本原则 需要详细掌握!!! 第一章 广义的刑法、狭义的刑法 1979 年 7 月 1 日获得一致通过7 月 6 日正式公布1980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我国第一部 刑法典正式诞生 刑法的任务 P17:惩治 保障人权 有权解释 无权解释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学者解释 文理解释 当然解释 扩张解释 限制解释 立法解释不同于立法中的解释性规定,也不同于刑法修正案 刑法解释的限度,不能超过刑法用语本身可能具有的含义,不能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第二章 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可溯及到 《大宪章》 西方学者提出 罪刑法定的 4 个派生原则 P26 有学者还进一步提出 明确性原则 严格解释原则 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等 P26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表现第三章 刑法的空间效力及种类 属人原则 属地原则 保护原则 普遍原则 含义 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注意 隔地犯 拥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 刑法的时间效力 种类 我国所采取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其适用第四章 犯罪的形式、实质、混合概念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概念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构成第五章 犯罪客体及其分类(注意 分类中的直接客体) 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 VS 犯罪客体 犯罪对象 VS 犯罪所得之物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在犯罪构成的四个共同要件中,犯罪客观方面处于核心地位。
危害行为 含义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有:作为与不作为 (注意根据其义务来源来判别不作为行为)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刑法因果关系含义第七章 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划分 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单位犯罪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注重区分几种罪过形式 (如:过于自信 VS 疏忽大意 直接故意 VS 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 VS 过于自信的过失) 认识错误不考第九章 正当行为 正当防卫 成立条件 过当的刑事责任 假想防卫 紧急避险 成立条件 过当的刑事责任 防卫挑拨 对于防卫限度的理解 正当防卫 VS 紧急避险第十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之间的区分 如:未遂 VS 中止 成立条件 相应的刑事责任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含义 成立条件 分类 主犯 教唆犯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含义 了解以下知识点的 概念、要件、处断原则: 继续犯 想象竞合犯 集合犯 连续犯 结合犯 牵连犯 吸收犯 想象竞合犯 VS 法规竞合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含义第十四章 刑罚 含义第十五章 主刑 含义、特点、种类 以及各种类的名词解释 附加刑同主刑第十六章 我国的裁量原则 法定裁量情节 酌定裁量情节第十七章 以下知识点的概念、成立条件、分类、刑事责任: 累犯 自首 立功 自首 VS 坦白 我国的数罪并罚原则 缓刑兼具量刑和行刑的性质。
缓刑 VS 死刑缓期执行 一般缓刑 VS 战时缓刑第十八章 减刑 含义 假释 适用的条件第十九章 刑罚消灭的含义 刑法消灭的事由 时效 含义 及种类 赦免 含义 及种类 时效的中断与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