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专题训练题-精选文档.docx
5页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优秀教案 欢迎下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专题训练题一、挑选题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 20 世纪 70 岁月开头种植大豆, 在积极培养优良品种的同时, 勉励农夫组建农场联合体, 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 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 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 (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 1-3 题;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由于巴西A.技术力气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分【答案】 C【解析】本组题是以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 〕切入,着重考查同学猎取解读信息的才能;A 项错,由于巴西是进展中国家,技术力气不行能比美国雄厚;本试题错的较多的是 D 选项,许多同学把“巴西劳动力的价格较美国低”认为就是“巴西劳动力较美国充分”其实,巴西人口比美国少了近一亿, 所以劳动力的数量上也比美国少; 气候条件对这两国大豆种植影响不大(适应大豆种植的地方较广) ;巴西高原面积广大,开发种植较晚,土地资源丰富是最 大的优势,应选 C;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缘由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 B 科.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答案】 D技投入较大动力价格较低【解析】 美国大豆生产的历史比巴西早 (美国是二战以后就成为大豆的生产国, 而巴西大豆在 20 世纪 70 岁月才开头种植) ,再加上美国是发达国家,所以美国大豆专业化水平及劳动生产率都较高, 科技投入也较大;而巴西大豆是进展中国家, 经济进展水平低,大豆生产的 专业化水平、 科技的投入及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 只是劳动力的价格比美国低; 应选 D;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A. 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答案】 A【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 “品种退化”严峻,要提高大豆质量需要加大科技投入;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再说扩大种植面积,能提高大豆的总产量, 但不能提高大豆的质量;增加劳动力投入及加大化肥使用量也不能提高大豆质量;应选 A ;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 先是增施肥料, 但农作物增产成效柔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成效显著;完成 4~ 5 题;4.增施肥料成效柔弱的最主要缘由是该地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掩盖率低【答案】 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肥料, 但农作物增产成效柔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成效显著; ”说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成效柔弱的最主要的缘由,由于在山坡地上,由于坡度大,土、水、肥很难储存(在坡度大的地方,即使增施再多的肥料,每遇到降水, 雨水冲刷坡面,会导致土、肥流失) ,使农作物增产成效柔弱;假如把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就可以削减水土流失,也利于土壤中水肥的储存,增产成效就会明显;应选 C 5.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剂大气湿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优秀教案 欢迎下载【答案】 B【解析】 从题干中可以看到, 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所给选项中与农作物产量高低的直接因素就是土壤肥力的大小; 人们通过把山地改造成水平梯 田,削减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但山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对调剂大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影响不大;应选 B;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 25 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 字 按 左 右 顺 序 分 别 代 表 1979 年 和 2021 年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 完 成 6-7 题 ;6.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答案】 A气湿度明显增加生生物物种增加【解析】依据题干和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 2021 年比 1979 年湖泊面积大量削减而转化成耕地;湿地面积削减,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空气的湿度减小,水生生物物种削减;故 B、D 选项错;又由于该区域是辽宁西北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加剧(由于湖泊面积削减, 导致空气湿度减小, 蒸发旺盛,使土壤中的盐分增加);故 A 对;另外由于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湖泊面积大量削减,会导致本区空气湿度削减,降水削减,干旱频度增加;湖泊面积削减,调蓄洪水的功能降低,遇到降雨,易行成涝灾,使本区干旱洪涝频率可能增加;故 C 也错; 7.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连续进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C.进展节水浇灌农业 D.进展大牧场放牧业【答案】 C【解析】解答试题时肯定要留意: “该区域为辽宁西北部某地” ,这里降水量较少,进展节水浇灌农业是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连续进展的举措; 蔗基鱼塘主要相宜在降水量大的珠三角地 区;本区由于降水较少, 也不宜推广水稻种植,由于种植水稻需水量较大; 该区域草地资源少,而“大牧场放牧业”需要在地广人稀、面积宽阔的草原地区进展;故只有 C 对;十八世纪墨累 -达令盆地开头种植小麦, 饲养绵羊, 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间续显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 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 ,完成 1-2 题;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优秀教案 欢迎下载8.以下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 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D【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农业进展特点; 在做题中肯定要留意,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一种面对市场的农业生产类型,它的农产品 (小麦和羊毛) 主要是面对市场的, 另外它的农作物也有一部分用来饲养牲畜; 由图中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可知①、 ②两项作物都没有指向市场, ③选项作物没指向牲畜, 说明牲畜的饲养不用农作物, 这不符合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 特点,所以①②③是错的;第④幅图最能说明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应选 D; 9.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邻近腐蚀作用增强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 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答案】 A【解析】该盆地由于处在雨影区,降水少,农业进展限制性因素就是水资源不足, 这样会使该区引用河湖水浇灌,大水浇灌再加上蒸发旺盛, 简单导致土壤盐碱化;水资源不足, 大量引用河水, 使河水流量削减, 故②错; 引用河湖水浇灌, 有可能导致河湖水削减, 湖泊退化,湖泊中的水生动植物也不行能大量繁殖, 所以③也错;大量引水浇灌, 湿地萎缩, 牧草生长不良,④对;应选 A;10.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下表为 2021 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形的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国家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万公顷)(吨 / 公顷)(万吨)甲44002.149416.00乙1684.36732.48丙29504.2312478.50丁10361.801864.80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答案】 A【解析】解答试题时,要依据各国国情去判定;第一确定日本,日本在试题所列出的四国中是面积最小的一个国家(日本面积约是 37.7 平方千米,泰国是 51.31 平方千米)且日本地势 3/ 4 为丘陵山地,耕地比重小,所以种植面积也是最小(乙为日本) ;然后确定印度,它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属热带季风气候区, 在恒河平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广泛种 植,种植水稻的面积在四国中最大 (甲为印度)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总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生产力水平低于日本,所以单产也低于处于现代农业阶段的日本(丙为中国) ;应选 A;11.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PAR);图 5 示意 1961~ 2021 年我国年平均 PAR 强度的空间分布;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答案】 D【解析】 本试题考察了光照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同学的读图才能; 试题要求 “仅考虑光 合有效辐射” 即( PAP),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在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青藏高原的 ( PAP)强度最大;应选 D;二、综合题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优秀教案 欢迎下载1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疑题;图 9 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照充分、 水源丰富、 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 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缘由;【答案】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 ,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便利,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便利);【简析】 本试题变式地考察了影响棉花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 这个试题和一般试题的不同之 处是先给出了图示两区域棉花生地共同的有利条件, 然后让同学们进一步分析其缘由; 图中显示的两个棉花生产地一个是尼罗河三角洲, 一个是长江三角洲, 两地都接近回来线,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下游的三角洲地区,有浇灌水源,土壤肥沃;13.为明白区域自然地理特点并熟悉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 8 供应的是考察路线( R 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疑题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 3 内容;表 3 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农业区域差异比较对比区域比较内容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相宜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答案】对比区域比较内容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 大盆地加利福尼亚谷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