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docx
14页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教案(教学设计)第3单元 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由4道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八组成主要让学生认识数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组第几排”的方式描述教师李座位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这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是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降观念,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本单元的内容还是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n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2.经历用列和行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这个物体的位置的抽象过程,能在放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感受数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数对并能用数对表示位置难点对数对几何意义的理解n 教学建议1.教师要尽量利用生活的教学情境,按照常规课的要求,从实际情境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由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2.教师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3.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并在练习中,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5.引导学生在综合、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从而全面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6.对常见错题,予以帮助、解决对于平移过程中,数对中行列的变化,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n 课时安排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课题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一)1用数对确定位置(二)1用数对确定位置(三)1总计33.1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u 教学内容知识点:数对及相关知识教材第29~32页,例1、说一说、例1,课堂活动1、2,练习八1,2u 教学提示教学例1时分三个层次首先,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红所在的位置其次,要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第三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从情境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转换教学例2时,除了让学生直接说出黑、白棋子各在第几列第几行之外,对于用数对表示其位置,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要让学生弄清楚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u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对在方格纸上的含义,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位置的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与位置对应的描述和应用过程,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学习方法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情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u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的位置u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u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喜欢上电脑课吗?你能描述一下你在电脑教室所坐的位置吗?(课题并板书:位置)2.教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电脑教室里参加一次数学活动3.教师出示教材第29页例1图,从这张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设计意图: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感知“列” “行”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1.新知呈现1)教师:同学们,小红是这个班的班长,你能根据老师这话找到小红吗?(出示:老师问话的情境图)板书:班长小红坐在第几列第几行?(2)明确列、行排列规则小结: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学生按列报数;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学生按行报数3)在方格图上表示出小红的位置。
4)说一说,你能找到小强在第几列第几行?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5)课堂活动1: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好朋友都在第几列第几行设计意图:由原来的两个条件迁移到两个数据直奔重点让学生明白怎样确定列和行,为用数对表示数的正确写法奠定基础2.认识数对1)教师:老师用“小红坐在第三列第二行”这样表示你觉得方便吗?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同桌之间讨论讨论一下,可以用数字,也可以用符号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2)从不同的方法中寻求相同的方法3.介绍数对的方法: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这就是数对板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4.教师:那你们能用数对把小红的位置表示出来吗?(3,2)你还能表示出小强同学的位置吗?5. 生活中,我们也用数对的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请学生自学教材第29页例2,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集体汇报订正6.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看!6.课堂活动2:请大家先独立完成第(1)问,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学习,明确数对的表示方法,明确数对的表示是先列后行的规定,再把学习的东西运用到方格图中表示,达到学而致用的最佳效果,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数学就在身边。
三)巩固新知:教材第32页,练习八第1题、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进行集体订正四)达标反馈习题:1.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的位置时,我们规定:竖排叫做( ),横排叫做(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 )往( )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 )往( )数 2.○在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是( , ); 用数对表示是(2,7),那么它在第( )列第( )行,(8,7)在图中表示第( )列第( )行的位置答案:1.列;行;左;右;前;后2.(4,5);2,7;8,7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六)布置作业第1课时:1.写出三角形ABC各个顶点的位置 A( , ) B( , ) C( , )2. 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如果用(3,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3. 如图是小红写的一幅字1)“印”字在第( )列第( )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2)(5,3)表示的汉字是( )3)诗中三个“不”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 , )、( , )和( , )4)第( )列都是标点符号,逗号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和( , ) 答案:1.(2,8);(7,8);(4,6)2.跷跷板(2,4);碰碰车(5,1);摩天轮(5,4)3.(1)5,4,(5,4);(2)久;(3)(5,5),(6,3),(6,2);(4)8,(8,4),(8,2)u 板书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班长小红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小红(3,2)u 教学反思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初中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实际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但如何让这节课上起来变得丰富多彩,让这个内容学起来感觉这是有用的数学,能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就是我要设计的一个理念。
从身边、生活入手时最根本的开始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在班中的座位,让学生体会自己的座位在学习新内容后还可以用更精确的数对来表示,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授内容中,学习列的确定,行的确定,表示的方法,再对比刚才描述自己的位置,体会用数对表示更加方便,快捷等,感受数学的魅力u 教学资料包资料链接数独数独起源于18世纪初瑞士数学家欧拉等人研究的拉丁方阵(Latin Square)19世纪80年代,一位美国的退休建筑师格昂斯(Howard Garns)根据这种拉丁方阵发明了一种填数趣味游戏,这就是数独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美国纽约的一本益智杂志《Math Puzzles and Logic Problems》上发现了这个游戏,当时被称为填数字(Number Place),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数独最早的见报版本1984年一位日本学者将其介绍到了日本,发表在Nikoli公司的一本游戏杂志《パズル通信ニコリ》上,当时起名为“Suuji wa dokushin ni kagiru”,后来觉得这个名字太长,就改名为“sudoku”,其中“su”是数字的意思,“doku”是单一的意思这个名字也是国际上对数独的比较通用的叫法。
后来一位前任香港高等法院的新西兰籍法官高乐德(Wayne Gould)在1997年3月到日本东京旅游时,无意中发现了他首先在英国的《泰晤士报》上发表,不久其他报纸也发表,很快便风靡全英国,之后他用了6年时间编写了电脑程式,并将它放在网站上(这个网站也就是著名的数独玩家论坛),后来因一些原因,网站被关闭,幸好数独大师Glenn Fowler恢复了数据,玩家论坛有了新处所在90年代国内就有部分的益智类书籍开始刊登,南海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了《数独1-2》,随后日本著名数独制题人西尾彻也的《数独挑战》也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成都商报》等等报纸媒体也先后刊登了数独游戏u 教学资料包说课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来源网络(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2)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数学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4)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是本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