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於二胡的构造.doc
9页關於二胡的構造(一)材質二胡的材質常見的大概有紅木﹐烏木和紫壇木﹐其中以紅木最為常見﹐大多數的上海琴和蘇州琴都是紅木製成﹐烏木則大多用在北京製的二胡﹐紫壇二胡就比較少見﹐原因是紫壇木太過昂貴﹐稀少﹐因為紫壇樹成長的速度太慢﹐據說十年只能長成直徑十到二十公分的細細一棵樹﹐但也因為長得慢﹐所以木頭特別硬﹐特別紮實﹐製成二胡以後音色特別穩重﹐渾厚﹐二胡最好的材料﹐絕對是紫壇無疑﹐一般的紅木和烏木二胡大都在兩萬塊以下可以買到﹐但紫壇木二胡﹐除非有特殊管道兩萬塊是絕買不到的﹐想當年不敗買那把紫壇二胡﹐在樂器行殺價殺不成﹐還特地請老師到樂器行幫忙殺價﹐老闆看在老師的面子上﹐才很不甘願的以兩萬二賣給不敗﹐真是賺到了除了紅木﹐烏木和紫壇木以外﹐想信你也偶爾會見到老紅木的二胡﹐老紅木和紅木又有什麼不一樣﹐這期中可大有學問﹐讓不敗為你好好解釋解釋:所有的木頭裏都有很多的膠質﹐這些膠質﹐可以讓樹枝更有彈性﹐不容易折斷﹐但木頭製成琴以後﹐膠質便會影響共鳴﹐膠質越多﹐共鳴效果也就越差﹐通常在樹砍下來以後﹐要過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膠質才會慢慢消失﹐琴也才能達到最好的共鳴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好的小提琴都是百年老琴的原因了﹐但如果等不了那麼久﹐也有作弊的方法﹐只要把木頭泡在水裡﹐膠質就會加速消失﹐但即使泡在水裡也要至少十年膠質才會消失﹐據說 YAMAHA 的鋼琴就是這樣作弊來的。
因此,老紅木二胡的音色理所當然的會比一般紅木二胡好上許多,但是你也許會想,製琴師傅哪來的這些上百年的木頭,當然不可能有伐木工廠把樹砍下來放了幾百年還沒賣出去,也不會有製琴師傅為了造一把好琴特地去買一塊木頭回來放一百年再製成二胡,唯一的方法是:買張上百年的古董傢具,拆開來,然後製成二胡,這也就是為什麼老紅木二胡比紅木二胡要貴的原因了,因為製琴師傅還要負擔買古董傢具的費用既然有了老紅木,當然也就有老紫壇了,但紫壇的傢具,又要比紅木傢具貴上許多,幾百年前,基本上不是皇宮貴族是用不起紫壇傢具的,而這些皇宮貴族用過的傢具過了幾百年到了現在,幾乎都有國寶級的身價,能落到製琴師傅手裡的,實在少之又少,製好了,可能都還捨不得賣,也許這些木頭﹐還寧可當一把國寶級的傢具也不願淪落為一把二胡二)琴皮除了板胡以外﹐胡琴的琴皮都是以蛇皮製成﹐而蛇皮胡琴除了京胡是以青蛇皮蒙成以外其他胡琴的琴皮都是以蟒蛇皮蒙成﹐胡琴的共鳴﹐全靠這張蛇皮﹐胡琴上最重要也最難伺候的也就是這張蛇皮﹐剛蒙的蛇皮繃的比較緊﹐所以新的琴音色也比較噪﹐很容易出現雜音﹐高把位的狼音也不容易解決﹐新的二胡大概要拉上三五個月左右琴皮才會慢慢習慣二胡的震動﹐音色也才會漸漸拉開來。
琴皮如果保養得好﹐一張琴皮可以用上幾十年沒有問題﹐如果你買的是把好琴﹐即使琴皮年紀大了﹐琴皮搨了以後﹐還是可以送回製琴師傅手上重新蒙一張新的皮﹐不過琴皮重新蒙過以後﹐琴會回到像剛買的新琴一樣幼稚的音色﹐必須再重新拉開過胡琴最大的特色之一是琴皮會隨著溫度和溼度擴張和收縮﹐同一把琴在天氣冷的時候和天氣熱的時候拉﹐就會出現不一樣的音色﹐下雨天和晴天音色也不一樣天氣冷或乾燥的時候﹐琴皮繃的比要緊﹐聲音比較噪﹐也比較尖﹐天氣熱或潮溼的時候聲音就比較柔和在台灣乾冷的冬天﹐通常不需要擔心琴皮﹐除非音色噪得不像話的話﹐可以在琴皮上塗上薄薄一層護膚用的綿羊油﹐塗上以後你會馬上感覺到音色變柔了而溼熱的夏天﹐尤其是雨季的時候﹐就必須要特別小心琴皮的保養﹐琴盡量避免放在溼氣重的地方﹐琴盒裏最好也放上乾燥劑﹐而且最重要的是除了拉琴以外﹐盡量不要給琴皮任何的壓力﹐以免琴皮塌掉﹐最好的方法是在每次練玩琴後把琴弦鬆掉﹐懶一點的話﹐可以不要鬆弦﹐但至少要把琴馬拿掉﹐但拿掉琴馬的時候要千萬小心別刮到琴皮﹐再更懶一點的話﹐你可以準備一根鉛筆﹐墊在琴馬的上方﹐這樣也可以減輕給琴皮的壓力﹐但鉛筆的長度必須和琴皮的寬度一樣﹐或者是更長﹐高度也必須高過琴馬。
只要按照以上的方法小心保養﹐二胡一樣可以和小提琴一樣長命百歲另外必須一提的是﹐在華盛頓條約訂定之後﹐所有的象牙﹐貂皮﹐蛇皮﹐鱷魚皮製品﹐在所有的國家都被管制進口或出口﹐很不幸的二胡因為上面的這張蛇皮﹐也堂堂被列入管制之列﹐要進口或出口二胡﹐都必須有政府的特別許可﹐所以基本上二胡沒有辦法通過任何國家的海關﹐簡單的說就是如果閣下把二胡帶出國那閣下就犯了國際法﹐不敗對這樣迫害民族音樂的法令十分不以為然﹐但也無可奈何﹐不敗雖為不敗﹐畢竟還沒有能左右國際法令的能力﹐於是迫於無奈﹐不敗每次經過海關,只好想盡辦法小心翼翼偷偷摸摸躲躲藏藏得矇混過關﹐不敗到目前為止走私二胡的記錄已經有六次之多﹐還好每次都順利過關﹐不敗的那把心愛的紫檀二胡從來沒有帶出國的原因就是﹐萬一哪天在海關失風被抓到﹐二胡要沒收的話﹐那可就﹐那可就....(三)弓子在唐代詩人"皎然"的詩中曾經記載﹐中國的擦弦樂器在唐朝的時候﹐原本是以竹片拉奏﹐在宋朝"沈括"的詩裏也有記載﹐宋朝的二胡已經有了以馬尾製成的簡單弓子出現﹐這樣的弓子﹐一直沿用了好幾個世紀﹐到了民國初年﹐隨著劉天華引進了小提琴的技巧到胡琴上之後﹐弓子的製造技術也引進了小提琴的技術有了重大的改革。
弓子的改革﹐主要是弓子的彎曲方向和調整弓毛鬆緊度的裝置﹐傳統的弓子﹐長得像射箭用的弓子一樣﹐桿子向外彎曲﹐桿子的兩端各有一個洞﹐馬尾穿過這兩個洞﹐然後打個結卡住﹐這樣的弓子彈性不好﹐表現力非常有限﹐跳弓﹑拋弓之類的技巧在傳統的弓子上都是做不到的﹐新式的弓子桿子向內彎曲﹐彈性好得多﹐尾端也像小提琴一樣有個螺絲可以調整弓毛的鬆緊度﹐許多弓子上面的技巧都是在弓子改良了以後才被發明出來的前面在"製琴重鎮"一篇裡提過﹐二胡的製琴廠﹐大概分布在北京﹑上海和蘇州三地﹐三個地方的琴各有各的風味﹐而三個地方的弓子﹐也各有各的特色上海﹑北京﹑蘇州的琴﹑原本都搭有自己風格的弓子﹐但其中蘇州的弓子已經漸漸沒落﹐蘇州琴和上海琴的風格也相差不遠﹐所以現在很多蘇州琴上裝的﹐其實是上海弓目前可以見到的弓子﹐大概只剩下上海和北京兩派﹐以下就讓不敗為閣下分析分析這兩種弓子的不同北京弓北京的弓子是最科學﹐也是最接近小提琴弓的二胡弓子﹐北京弓子的特色是弓毛的右端不是連在琴桿上而是掛在琴桿延伸出來的鉤鉤上﹐這樣的設計換弓子的時候特別方便﹐只要把"掛"上去的弓毛拿下來就可以﹐不必拆弦或拆螺絲弓毛的前端有一個小鐵片把弓毛固定成扁平的一字形﹐這樣一來﹐弓子不論在弓尖﹑中弓或弓根﹐擦在弦上的弓毛數量都一樣﹐音量也大﹐像極了小提琴弓。
但設計這弓子的人忘了一點﹐小提琴的弓和琴是分開的﹐當演奏者想要放小音量的時候﹐可以把弓稍微頃斜﹐只用部份的弓毛觸弦﹐而二胡的弓子是夾在兩條弦中間的﹐沒有辦法把弓子側過來﹐如此一來﹐演奏者只能以弓毛壓在弦上的力量大小來控制音量﹐而不能以弓毛擦在弦上的數量來控制音量通常慣用北弓子的演奏家拉琴的時候不把弓桿靠在琴上﹐所以弓子上的竹節並不會影響演奏﹐弓子的彈性也大致比上海的弓子要軟一些第一把弓的弓毛夾扁﹐二三把則是自然的圓形上海弓上海弓是不敗最喜歡的弓子﹐上海弓的弓毛是連在弓桿上的﹐換弓子的時候必須把整個弓子拆開﹐稍微有點麻煩上海弓子的弓毛不像北京弓被固定成一字形﹐而是圓圓的 o 字形﹐輕點拉擦在弦上的弓毛數就少一點﹐重點拉便多一點﹐這樣的弓子很容易做鬆弛的長音上圖由上而下依序是北京弓﹑上海弓及蘇州弓﹑由圖上可以清楚看見﹐北京和蘇州弓的弓毛都是『掛』上去的﹐而上海弓的弓毛則是連在上面的上海弓另一個特色是﹐弓毛在手腕握住的部位不是用塑膠套套住﹐而是以魚網線編成一個保護套把弓毛牢牢套住﹐所以上海弓又稱"魚網弓"﹐因為這個套子的韌性很強﹐所以不論怎麼用力拉外弦﹐弓根處的弓毛和弓桿的距離都不會太大﹐內弦和外弦的手型不必做太大的改變﹐換弦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上海弓子的唯一缺點是魚網護套的上下兩端有點尖銳﹐剛練手型還不是很正確的時候﹐虎口難免會痛﹐不過練一陣子抓到要訣之後﹐就不會再痛了挑選弓子 要作好各種弓子上的技巧﹐除了勤練之外﹐挑選一把好的弓子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像拋弓﹑跳弓一類利用弓子彈性來作的的技巧﹑有一把彈性好的弓子甚至比練習要來得重要挑選一把好的弓子﹐第一個必須注意的當然就是弓毛了﹐弓毛太少的弓子拉起來音量小又單薄﹐太多的話又容易不小心拉到另一條弦﹐不過如果閣下打算多花些錢買一把好弓﹐弓毛的數量就不需要太在意﹐因為好的製弓師傅懂得控制毛量﹐每一把弓子上毛的數量都是幾乎一樣的﹐我們只要把弓子尾端的螺絲拴緊﹐看看每根弓毛的鬆緊度是不是一樣就行了其次需要注意的是竹節的位置﹐一般南方的拉法弓桿是靠在琴筒上面拉的﹐雖然製弓子的師父會盡量把竹節修得平整﹐但不論再怎麼平整﹐每當弓子拉到這個竹節的地方難免會"嘎"的頓一下﹐這時候如果你正好在拉一個悠揚的長音﹐那可就不太妙了﹐所以竹節的位置當然是在弓子越不常用的地方越好﹐也就是越靠近手握住的地方越理想﹐竹節的數量當然也是越少越好﹐沒有竹節的弓子到目前為止不敗還沒有見過﹐大部分的弓子都會有一個竹節﹐如閣下仔細看溫金龍"念念不忘"專輯 CD 背面的那把二胡上的那把弓子就會看到﹐竹節正好在手握住弓子的部位。
但如閣下習慣北方把弓桿抬起的拉法﹐拉麼竹節的位置就沒有什麼影響了﹐注意看黃安源"山連水水連天"CD 封面上的那把弓子﹐就堂堂有兩個大竹節擺在中間選弓子的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弓子的彈性了﹐當然拋弓﹑跳弓之類的技巧在太硬的弓子上做不出來﹐但弓子也不是一味軟就好﹐軟得太過頭的弓子拉外弦音量又大的時候﹐力量會全被弓子的彈性吃掉﹐會變得中弓音量特別大﹐到了弓尖力量就傳不過去了由上圖可見﹐第一把弓的弓桿外彎﹐彈性肯定不好﹐第二把弓桿內彎﹐彈性比較好﹐但也要看弓桿粗細而定﹐內彎彎得太嚴重的弓拉內弦弓桿容易不小心碰到外弦﹐也不見得是好事另外一三把弓都有很明顯的竹節﹐第二把只有在右邊約四分之一的地方有個不大明顯的竹節而到底什麼樣彈性的弓子才是最好的弓子﹐這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建議您不妨和樂器行的老闆商量看看﹐把你挑中的幾把弓子上上松香﹐實際拉拉看﹐看你用哪一把弓子長弓拉得均勻﹑拋弓拋得清楚﹑跳弓跳得漂亮﹐那就是一把適合你的弓子了﹐與其花長時間練跳弓﹐還不如選一把容易跳起來的弓子省事得多除了以上這些挑弓的正統方法之外﹐今天既然閣下千里迢迢來到"二胡練功房"﹐不敗就特別再傳兩招不敗自創的挑弓絕招第一招﹐是必須打聽好弓子的進貨時間﹐通常在一批弓子進貨後兩個禮拜不到﹐好的弓子就都被那些天天混再樂器行教琴的老師給挑完了﹐所以首先一定得跟樂器行老闆打好關係﹐設法套出進貨的時間﹐然後趕在進貨的第一個禮拜就去挑弓子。
第二招呢﹐是直接找上過松香的弓子﹐上面提過高手選弓子的時候一定會上松香實際拉拉看﹐如果你找到上過松香的弓子﹐肯定是那些高手看上眼的﹐也許不是頂極的﹐至少也是一流的弓子了﹐雖然那位高手最後沒有挑中那一把﹐不過那可能是因為弓子的彈性不適合他﹐但不見得就不適合閣下不是?至於沒上過松香的那些﹐就是那些高手看都不想看的﹐可見也好不到哪裡去了保養原本不敗打算再寫一段介紹弓子的保養方法﹐不過因為這一篇實在寫得太長了﹐反正弓子的保養大部分都和松香有關﹐弓子的保養索性就寫到松香那一頁去弓子的保養唯一和松香扯不上關係的一點是拔毛的方法﹐我們在練習前取下弓子或練習後掛上工子的時候難免不小心會把弓毛勾鬆掉或勾斷掉﹐如果是有一兩條弓毛特別鬆﹐用打火機稍微烤一下就會縮回去﹐而如果有斷掉的弓毛﹐一定要用剪刀小心的剪掉而千萬不要用拔的﹐弓毛拔了一根可能沒有什麼影響﹐但多拔幾根以後弓子前端弓毛打的那個結會漸漸鬆掉﹐鬆掉以後弓毛會變得有得鬆有得緊﹐到時候用打火機怎麼烤恐怕都烤不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