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doc

58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69514195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9.50KB
  • / 5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2012年)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总 体 技 术 组二〇一二年九月目 录1总论 11.1目的意义 11.2基本原则 11.3“十二五”总体部署 21.4工作思路要求任务 31.5技术路线 51.6 调查方法 61.7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录 82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82.1建立清单 92.2筛选重点调查对象 102.3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142.4调查监测 152.5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32.6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243典型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243.1确定调查对象 243.2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253.3调查监测 253.4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63.5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274典型案例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 274.1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概况 274.2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估步骤与方法 284.3地下水脆弱性与污染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294.4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步骤与方法 314.5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评估步骤与方法 325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初步建设 345.1信息化标准规范研究 345.2数据库初步建设 345.3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初步建设 345.4成果图件编制 355.5初步构建信息平台框架 356质量控制 356.1总体要求 356.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质量保证 366.3样品采集质量控制 376.4实验室样品测试质量控制 407时间进度安排 427.1前期准备阶段 427.2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427.3培训部署阶段 437.4调查评价阶段 437.5案例评估阶段 447.6总结验收阶段 448组织架构 458.1管理层面 458.2技术层面 458.3地方层面 499产出成果 499.1省级成果 499.2技术组 50附件 52附件一: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表格 52附件二: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代码查询表 52附件三:调查所需资料与图件清单 52附件四:测试指标汇总 521总论1.1目的意义地下水作为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下水资源占全国总供水量的近20%,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据统计,全国60%的人口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局部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目前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相当薄弱,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不清,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滞后,水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饮水安全保障产生严重影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制约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是《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中优先实施的重要项目,是地下水环境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进一步完善调查对象实施方案、总结2011年试点省(市)案例地区地下水调查评估的工作基础上,2012年将在全国各省(市)开展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试点省(区、市)进一步拓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范围,同时非试点省(区、市)将启动“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国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的相关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充分检验各项调查评估技术路线、工作流程的可行性,完善调查评估的实施方案、技术指南和组织形式,建立统一模式、统一规范、统一方法,为顺利开展2013-2015年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科学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切实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奠定基础。

      1.2基本原则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围绕查清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及人为污染成因的目标,重点针对“双源”(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和污染源)深入开展详细调查评估,兼顾区域层面;试点省(市)需兼顾“双源”的类型和数量,非试点省(市)以典型案例为主,个别类型面上调查为辅;在调查过程中以调查评价为主,分析模拟为辅;在查清敏感点或者潜在污染源情况下,全面评价反映情况统筹部署,综合协调统筹考虑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利用状况和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整体部署2012年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环保、国土、水利、发改、财政、建设、农业等部门密切合作,各负其责充分衔接和利用各部门污染源普查、地质环境调查、水利普查、供水监测、地下水监测网络等资源和成果,共同做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总体谋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在调查初期制定详尽可行的调查评估的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全面、系统和科学谋划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安排,分步骤、分类型、分区域有序推进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先行试点,统一规范选择部分地区和类型进行试点,检验各项调查评估技术路线、工作流程和数据采集方法的可行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调查评估的实施方案、技术指南和组织形式,采用对同一类型地下水统一模式、统一规范、统一方法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1.3“十二五”总体部署2011年,成立了调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和专家咨询组,完成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顶层设计,提出了《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方案(2011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技术组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初稿)试点省(市)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筛选重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矿山开采区、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农业污染源、高尔夫球场、重点工业源等“双源”以及城市群、井灌区、岩溶区等典型区域,开展案例地区的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编写《2011年试点省(市)案例地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11月底前,初步构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框架;完成了《2011年试点省(市)案例地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2012年,各省(区、市)按照《2012年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开展“双源”及典型区域调查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的顶层设计及相关技术指南;开展全国范围的调查评估培训;编制《2013-2014年度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4年,各省(区、市)按照《2013-2014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调查评估工作。

      2013年,收集“十一五”以来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相关数据,全面推进全国31个省(区、市)水源地、污染源、区域的调查评估工作2014年上半年,地市级调查评估机构对本地市调查数据进行汇总,核查上报省级调查评估机构;下半年各省调查评估机构对数据进行汇总和调查评估收尾工作,各省级调查评估机构根据汇总数据,系统开展分析评估区域内地下水环境问题和成因,研究提出辖区内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编制各省调查评估报告,完成数据库建设,并绘制地下水环境信息图集2015年,完成全国地下水环境信息调查评估报告;建设数据库和全国地下水环境信息图集;拟定技术指南;构建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技术、政策体系1.4工作思路要求任务1.4.1工作思路2012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开展,进一步拓展试点省(区、市)的调查评估对象的类型和数量,启动非试点省(区、市)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在收集整理国内已有工作资料的基础上,充分总结2011年试点省(市)案例地区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调查评估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通过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技术培训,统一调查模式和方法明确全国地下水污染源和水源地总体样本,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理清污染源、水源地空间对应关系,结合水源地和污染源的环境风险特征,选取具有较高环境风险的重点对象开展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布设监测点位、采样分析、地下水质与污染现状评价工作,针对污染严重的典型案例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

      结合2012年全国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最终形成完善的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相关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谋划2013年各省(区、市)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实施方案1.4.2工作特点(1)突出“双源”,点面结合重点针对“双源”(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和污染源)深入开展详细调查评估,兼顾区域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两者互相衔接、互为支撑2)指标选取,因源而异地下水水质监测指标除监测常规必测指标外,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筛选特征指标进行监测土壤监测指标除了常规的理化指标外,针对地下水污染指标,增设相关的土壤监测指标3)水质评价,深浅分层污染源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工作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兼顾有水力联系的深层承压水或水源开采层,饮用水水源地的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以目标含水层为主,兼顾潜水层,对不同层位地下水水质开展分层评价4)案例评估,注重示范在查清水质现状和污染成因基础上,选择污染严重、代表性强的典型案例区评估地下水污染趋势和健康风险,对于健康风险较大的典型案例研究制定修复目标和方案,形成完善的调查评估模式1.4.3工作要求(1)明确职责,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财政部会同其他有关部委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各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要密切配合,沟通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地方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总负责,落实牵头部门,统筹协调省、市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2)技术支持,质量控制技术组要进一步完善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理清技术路线和工作步骤,严格控制调查评估的质量,组织好调查评估的培训工作总体技术组会同地方技术组开展地下水综合评估、脆弱性评估、健康风险评估及修复方案评估,为地方开展调查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3)精心组织,深入调查各省(市)要制定相应的调查评估实施方案,结合技术组共性要求,发挥本地区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调查评估地区特点,精心组织实施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工作,配合技术组开展典型案例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的完善工作,分析汇总省(市)级调查评估成果1.4.4主要任务(1)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2012年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工作主要包括:①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污染源的基本属性、管理状况、水质状况、敏感点(或风险源)等四个方面的内容;②典型区域的土地利用、水文地质及地下水水质等三个方面内容2)开展地下水水质与污染现状评价根据2012年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价结果,对每个重点调查对象进行地下水水水质与污染评价。

      3)开展典型案例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评估根据2012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价结果,选择地下水污染严重、风险较高的调查对象作为典型案例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评估,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状况综合评估、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污染风险评估、健康风险评估和修复(防控)方案评估4)完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在2011年初步建成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数据库、数据采集以及评估系统,改进地下水信息化标准规范,编制地下水成果图件,建成满足2013-2014年全面开展地下水调查评估需求的信息平台1.5技术路线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工作单位,综合协调环保、国土和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地下水保护工作,调查“三类对象”,查清“四个要素”,开展“四项评估”,建立“三大平台”2012年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工作,调查对象以“双源”为重点,兼顾典型区域,力争基本查清地下水基本属性、管理状况、水质状况和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