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杂交育种技术.doc
16页牡丹杂交育种技术Cross Breeding Technique of Tree Peony(送审稿)前言 2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意义 55技术路线与要求 56杂交操作程序和方法 87采收播种 98苗木移植 109新品种筛选 10木标准是是首次制定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1: I曰o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丽霞、李容、张延东、李建强、成始、张莉、杨国洲牡丹杂交育种技术1范围木标准规定了牡丹杂交育种技术对亲本、人工去雄、人工授粉、杂种采收、播种与育苗、 移栽、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要求以及牡丹杂交新品种的选择标准木标准适用于国内牡丹杂交新品种的选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口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和最新版木凡是不注LI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木适用于本标准GB/T 16620-1996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LY/T 1589-2000 花卉术语,LY/T 1665-2006牡丹苗木质量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木标准。
3. 1 种 species即“物种”生物分类系统上所用的基本单位3. 2 亲本 parent参与交配过程的父本和母本的总称3. 3 母本 female parent参与交配的雌性亲本,常用符号早表示3. 4 父本 male parent参与交配的雄性亲本,常用符号i表示3. 5 杂交育种 cross breeding选择适当的亲本进行交配或结合,将优良性状组合于杂交系统中,通过多代选择、品神 比较和鉴定,创造新品种的育种方法3. 6 远缘杂交育种 distant hybridization breeding选用种以上亲缘关系较远的适当物种进行杂交获得杂种,通过多代选择、品种试验和鉴 定育成优良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之一3. 7 杂交组合 hybrid match指杂交双亲的组合与配置,有时也简称为组合3. 8 种内杂交 intraspecific crossing同一种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3.9 种间杂交 interspecific crossing同属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间的交配3.10 属间杂交 intergeneric crossing同科不同属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交配3.11 复合杂交 multiple cross简称“复交二指采用两个以上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如(aXb) Xc、((a Xb) Xc) Xd、(aXb) X (cXd)等3.12 渐渗杂交 introgression hybridization自然界中由于连续杂交,一个种的基因逐渐介入到另一个种的现象3.13 回交 backcross使杂种了一代再与亲木之一杂交3.14 混合授粉 mixed pollination将几种不同种、品种或无性系的花粉,混合授予母木柱头的授粉3.15 花期不遇 flowering asynchronism亲本因花期不同步而不能进行传粉受精的现象3.16 花期调整 anthesis regulation使雌花的适宜受粉时期与雄花大量撒粉时期取得一致而采取的技术措施3.17 去雄 emasculation在两性花植物中通过人为的方法,将母本植株的雄蕊去除或杀死3.18 控制授粉 controlled pollination按预定计划将目的花粉授予母木的授粉技术包括去雄、套袋隔离和授粉三个环节3.19 杂交种 hybrid由基因型不同的亲木交配所产生的了代,简称“杂种”3. 20 花卉种质考察搜集 exploration and collection of flower germplasm在花卉起源地、主产区、育种中心和其他地区,通过调查,实地勘察和采集,了解和获 得栽培花卉、野生花卉、近缘野生种及新存成品种等花卉种质材料,并掌握其用途及分布地 区、植株基木形态、生长习性、生长季节和生态环境等。
3. 21 引种 introduction引种异地含国内外栽培或野生植物的品种及种类,在木地区,通过试种获得新异花卉的 方法3. 22 抗逆性育种 breeding for stress resistance利用不同花卉种质对逆境抗性的遗传差异,通过一定的育种途径和程序,选存对不良环 境具有抗性或耐性新品种的技术3. 23 种子 seed种了植物中,由受精胚株发育而成的结构3. 24 品种 variety经人工选育,能适应一定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遗传性状稳定一致,在产品数量和质量 上,符合要求,并作为生产资料使用的栽培植物群体3. 25 良种繁育 elite seed production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扩大花卉优良品种群体,保持其原有种性的种子生产技术4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意义人工杂交有种是改良植物遗传特性,培育新品种或新类型的重要途径,它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打破物种间的界限,促使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从而形成新物种杂交育•种是创造花 卉新品种或新类型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杂交可以使杂种后代增加变异性和异质性,综合双 亲的优良性状,产生某些双亲所没有的新性状,使后代获得较大的遗传改良,出现可利用的 杂种优势,有时还可以通过杂交,把野生类型的某个优良性状转移到栽培品种中来。
在牡丹 的品种改良和生产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是牡丹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5技术路线与要求5.1亲本或育种原始材料种质资源是所有基因资源的统称,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丰富的育种原始材料,中国 有丰富的牡丹种质资源5.1.1野生种质资源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约9个野生种均原产中国分为两个亚组.:革质花盘亚组,包括稷 山牡、卵叶牡丹、杨山牡丹、紫斑牡丹、四川牡丹5个种;肉质花盘亚组,包括紫牡丹、黄 牡丹、狭叶牡丹和大花黄牡丹4个种这两个亚组的种类从形态特征到生态习性都有显著差 别,在育种上有着不同的应用前景5.1.2品种资源牡丹由野生到家生,由药用到观赏栽培,逐渐形成了一个分布广泛的栽培群体作为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相当丰富,主要有以下栽培类群:5.1.2.1中原牡丹品种群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以山东荷泽、河南洛阳为栽培中心5.1.2. 25.1.2. 3江南牡丹品种群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上海、南京、铜陵、宁国等地为其栽西北牡丹品种群主要分布于甘肃黄土高原区,以兰州、临夏、临洗、陇西为其栽培中心,主要由紫斑牡丹演化而来,乂称紫斑牡丹品种群培中心5.1. 2.4西南牡丹品种群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西藏东南部,其中四川彭州是重 要栽培中心。
5.1.2. 5国外牡丹品种群主要有LI木牡丹、欧洲牡丹、美国牡丹、法国牡丹四大品种系列,它们既起源于中国牡丹(包括野生种和栽培品种),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5.1.3搜集育种原始材料 5.1.3.1建立野生牡丹种质资源对野生牡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适生生境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引种驯化近代生物学研 究表明,物种虽是由个体组成,但种内的个体并不是象一盘散沙似地存在着,而是根据对生 境的特殊要求和选择结合成或大或小的居群(population)o在对野生牡丹进行引种保护时, 应尽量对同一种不同居群进行引种驯化,建立较为完善的野生种质资源圃5.1.3. 2品种资源圃建设品种资源圃建设是搜集、整理、异地保存、观察研究品种的重要基地对经长期栽培, 在务地形成牡丹栽培类群,即各栽培品种群中有代表性的品种进行引种栽培,建立牡丹品种 种质资源圃对于探讨其起源与进化、遗传变异规律、进行品种整理与选育,保护品种资源、 进行品种改良、丰富当地观赏植物资源,进而进行产业化栽培意义极为重大5.1.3. 3资源圃管理除II常田间管理外,种质资源圃应有专人负责何一个种及品种都要建档,认真观察记 载,包括其•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对当地生境条件的适应性、物候期、开花授粉结实等特性, 并与原产地进行比较。
记载资料应长期保存,必要时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资源圃实 行动态管理,以提高效率、保证安全5.1.4开花授粉习性观察了解掌握牡丹生长发存规律及其开花授粉习性,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取得牡丹杂 交尤其是远缘杂交育种的突破5.1.4.1野生牡丹开花授粉习性观察野生牡丹为两性花,雄蕊多数,花柱很短或花柱与柱头分化不明显有的种类柱头翻转 成耳状或波状以增大授粉而,柱头授粉而表而有明显的乳突,进入盛花期可分泌粘液,但分 泌粘液多少依种类而异野生牡丹属虫媒花,传粉的昆虫在野外有蜜蜂、甲虫类、蝇类野生牡丹按雄蕊和雌蕊成熟的先后,可分为雄蕊先熟即雄先型和雌雄同熟型雄先型即雄蕊 先成熟后散粉,雌蕊成熟滞后,与栽培品种不同,一般在花粉散落第二天开始分泌粘液;雌 雄同熟型,即在雄蕊散粉的同时,柱头口开始分泌粘液革质花盘亚组除杨山牡丹外,均属 雄先型,肉质花盘亚组及杨山牡丹均属雌雄同熟型野生牡丹IT花授粉可部分结实,但结实 率不高,在野外主要通过同株授粉或异株授粉来进行有性繁殖,居群内有一定的变异5.1.4. 2栽培牡丹品种开花授粉习性观察牡丹栽培品种的开花授粉习性与野生牡丹基木相同5.1.5花期调控为了使杂交亲木花期相遇,便于开展人工杂交工作,花期调节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牡丹开花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可通过控制温度的办法调节花期;利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 物候差异采集花粉进行异地授粉;此外,将花粉贮藏起来备用,贮藏条件一般是低温、干燥 和避光贮藏的方法一般是将干燥好的牡丹花粉放入干净的纸袋中,然后置于干燥器内,再 放入冰箱即可,使用前应测定花粉的生命力大小5.2确定杂交育种的目标目前牡丹的主要育种目标有:5. 2.1丰富花色中国现有的牡丹栽培品种中以粉色、红色、紫红色占绝大多数,缺乏真正的黄、红、绿、 蓝等色彩,丰富花色仍然是主要任务通过黄牡丹、紫牡丹、大花黄牡丹、狭叶牡丹等与各 牡丹品种群的品种进行杂交,培存纯黄色、纯红色、桔红、深紫色等一系列具有肉质花盘亚 组野生牡丹所特有颜色的品种5. 2. 2延长花期牡丹花期短而集中,需选育单株花期较长的品种,增加早、晚花品种数量利用肉质花 盘亚组的野生牡丹具有侧花芽的特性,通过远缘杂交将其引入栽培品种中,花序可依次开花, 相对延长整体花期5. 2. 3色香兼备肉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牡丹有其特殊的茶香味,不同于传统的栽培品种,用野生种与栽培 品种杂交,有望培育出香味独特的新品种5. 2. 4其他特色品种选育包括适于盆栽的微型盆栽、切花、多次开花等牡丹品种选育。
5. 2. 5增强抗性为扩大牡丹栽培范围,延长其观赏期和提高品质,减少病虫害的侵袭,应选育抗寒、抗 旱、耐湿热、抗病虫害的品种5. 2.6提高繁殖能力、缩短实生苗开花年限牡丹实生苗需4〜5年以上才能开花,使育种周期延长,需选育繁殖容易,实生苗开花 早的品种5. 3亲本选择原则5. 3.1亲木应尽可能选用综合性状好,必须具有所需性状,优缺点互补,且优点多、缺点少 例如,甘肃省林业总站为了培育为选育花色新颖,花香奇特,花期延长的重瓣化优良品种, 选择野生原种紫牡丹(花朵小,单瓣型,花深红色,有侧花蕾、一个花序最多有8朵花,茶 花香型,)作母木,以中原牡丹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