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58页聊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聊城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十二月目 录前言 1第一章 规划背景 1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1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3第三节 区域经济战略 4第四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4第五节 土地利用趋势 7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任务 8第一节 指导思想 8第二节 规划原则 8第三节 目标任务 9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 10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10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方针 11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布局 11第四节 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12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 14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14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总体方案 15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 15第四节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7第五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1第六节 土地利用差别化政策 26第五章 农用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 28第一节 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28第二节 确保耕地质量 29第三节 强化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 30第四节 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31第六章 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32第一节 强化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32第二节 优化城镇土地资源配置 33第三节 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35第四节 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36第七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38第一节 土地生态功能分区 38第二节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42第三节 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3第八章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44第一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任务 44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重点区域 45第三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 46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7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47第二节 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工程 47第三节 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48第四节 重大基础设施和能源用地保障工程 49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用地保障工程 50第六节 民生重点保障工程 50第七节 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50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1第一节 做好相关规划的衔接 51第二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51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措施 52第四节 增强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 53第五节 强化技术保障措施 54第六节 推进规划的社会监管和公众参与制度 54附则 5648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2006-2020年)文本前 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结合我市实际,制编《聊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管辖区,包括东昌府区、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县、东阿县、茌平县、高唐县等八个县(市、区),1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307个行政村,总面积8717.24平方公里基期年2005年,近期目标年2010年,目标年2020年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一、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资料,经校核:全市土地总面积871723.67公顷其中:农用地712035.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68%;建设用地1469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86%;未利用地12753.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6%2005年,全市耕地568085.05公顷、园地17317.01公顷、林地57477.77公顷、其他农用地69155.72公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79.78%、2.43%、8.07%、9.71%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35342.57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4146.42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17446.00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4.05%、64.07%、11.87%。
未利用地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12753.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6%,以荒草地和盐碱地为主,宜开发为耕地的面积约2530.48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60%二、土地利用特点土地适宜性广全市地貌类型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分为褐土、潮土、盐土和风沙土4种土类,质地、构型优良,广泛适宜温带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土地利用结构单一,耕地比重大农用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1.68%,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农用地中耕地所占比重大,占农用地面积的79.78%土地利用率高,后备资源匮乏全市土地利用率高达98.54%未利用地仅有12753.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6%,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退化比较严重全市风沙化面积达1257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43%土壤肥力有减退趋势,土地生产力下降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市处于“省会城市群”的协作圈层,从2006年到2020年,是我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根据省委、省政府“一体两翼”战略,我市享受北翼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扶持政策,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全市正处在人均生产总值跨越3000美元的节点,正进入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和经济增长加速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发展水平、发展地位跃升的重要战略机遇;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区位、能源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突显;全市抓机遇、谋发展的氛围浓厚;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不断优化,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纵观经济发展,我市仍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是: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和市场供求结构的变化,全市传统产业的优势逐步弱化;经济欠发达面貌仍未根本改观,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不活;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难度增加;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实力弱,辐射带动作用差;城市化水平低,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等第三节 区域经济战略加强区域协作,提升区域竞争力我市位于冀鲁豫交界处,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可以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内陆地区的丰富资源有机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稳固一产,发展现代农业,突出特色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做强二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突出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竞争力;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服务业,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实现“强市名城”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重点打造中心城市,着力发展次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小城镇,形成大中小配套、功能特点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区域一体化城镇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地缩并农村居民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特色强化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水城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特色,实现“河湖相连,水水相通,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特城市水系,营造省城“后花园”第四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聊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以来,我市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上轮规划主要目标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到2010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保持在573103.7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97553.09公顷,保护率达到87%耕地减少控制目标到2010年,全市耕地减少量控制在7266.68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为6000公顷,生态退耕1266.68公顷耕地补充目标到2010年,补充耕地8773.34公顷,其中土地整理、复垦2483.34公顷,土地开发6290.00公顷,耕地净增加1506.66公顷建设用地规模到2010年建设用地调整为200319.11公顷,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700公顷二、上轮规划执行情况耕地保护与基本农田实施情况截止200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568085.0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97553.09公顷。
耕地保有量比规划目标少5018.6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87.00%耕地保有量绝对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所致 耕地减少情况截止2005年,全市实际减少耕地13164.96公顷,比规划目标多减少5898.28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面积6652.90公顷,比规划目标多652.9公顷;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5070.38公顷,比规划目标多3803.70公顷;灾毁面积175公顷 耕地补充情况截止2005年,实际补充耕地面积5706.39公顷其中,通过整理增加耕地61.88公顷,复垦增加耕地1596.57公顷,开发增加耕地4163.89公顷,比规划目标少3066.95公顷 建设用地规模截止2005年,建设用地面积146935公顷,比规划指标少53384.11公顷;新增建设用地6460.13公顷,比规划目标多3760.13公顷由于上轮规划与本轮规划在建设用地归类划分上的不同,造成了新增建设用地增加而建设用地总规模却减少的矛盾但是,全市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土地利用和管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建设用地增长迅速,结构不尽合理全市建设用地面积以年均825公顷的速度增长。
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64.07%;城镇工矿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4.05%;交通、水利及其它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87%,影响了各业协调发展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更加迫切2005年全市地均GDP和单位建设用地产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68.33万元/公顷和33万元/公顷根据“四查清,四对照”结果,存量建设用地中闲置土地、空闲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共计428.53公顷,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量的0.29%;低效利用土地面积4220.33公顷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更加艰巨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对调整区域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也急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各业土地利用结构;各行业、各区域土地利用目标的多元化,加大了调整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难度第五节 土地利用趋势今后,随着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落实,立足我市实际,未来土地利用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耕地保护将进一步加强采取设立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等方式,强化耕地保护土地利用方式面临根本性转变。
要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用地需求,就必须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大力推进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解决建设用地不足的重要途径,必须大力推进以农村居民点和废弃工矿用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用地挂钩工作城镇工矿用地将会增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和水平将逐步提高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需求与可能的关系,严格保护。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