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造就高素质劳动者.docx
6页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 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 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培 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促进实体 经济迈向中高端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德技并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德育内容,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做法与过程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让每个生命都出彩”为办学宗旨; 以“师生幸福、企业青睐、社会敬重”为办学目标;以“勇于担当、善于学习、乐于合作、精于 实践” 为育人目标秉承“厚德、弘毅、笃学、砺能”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德 育内容,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大力实施工学结合、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的实践教学活动。
做中学、做中教,坚持德技并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国学经典进校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 课程、文化、活动、特色社团等提升育人效果课程育人学校开设了《哲学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国家规定德育课程除外,还开 设《心理与健康》、《公共艺术欣赏》、《美术》、《沙画》、《陶艺》、《经典古诗词》、 《励志故事》、《企业文化》、《礼节礼仪》、《美文欣赏》、《弟子规》、《百首名曲赏 析》等校本拓展课程利用拓展课程更加自由、自主和开放的特性,将德育渗透到教学活动 中在其它课程课堂教学中,要求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格教育,把理想信念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 道作用文化育人引国学经典进校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和 途径之一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提高德育实效 性具体做法:(1)引国学经典《弟子规》进课堂将《弟子规》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语 文课堂教学2)在新生刚入学时,班主任就要对学生进行明确要求,《弟子规》是学校学生的必修课。
不仅要学习好《弟子规》,还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实践好《弟子规》,并且把学习实践《弟 子规》作为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考核的重要内容3)成立国学教育研究室策划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编写《百首古诗词赏析》、《百首名 曲赏析》、《心灵的约会》等国学教育校本教材4)用国学经典引领校园文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升育人效果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以“忠”、“孝”、“诚”、“雅”、“礼”为核心内容,利用宣讲团、主题班会、报告会、校园剧、校刊 等形式,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浸润学生的心灵, 创新德育模式,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忠”: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 “孝”:以孝敬老人、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诚”:以 诚实守信、以诚相待、求真务实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雅”:以情趣高雅、谈吐 儒雅、行为文雅为主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情趣、志趣礼”:就是要讲文明 礼貌,讲礼节礼仪,教育和培养学生内在自律性和行为规范性5)营造浓厚的国学教育氛围组建以语文老师为主,德育老师为辅,各科教师广泛参与 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
在学校走廊等醒目位置悬挂名家书写的《弟子规》、《少年中 国说》、《劝学》等国学经典全文,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等场所都悬挂国学经典名人名言,并 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定期宣传国学经典每名师生手中都备有一本《弟子规》读本,正厅的 大屏幕每天都滚动播放国学经典名句学校形成了 “学国学经典,做现代文明人”的浓厚氛围(6)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学校编写了国学教育唱诵读本—《心灵的约会》,共计45周 的学习内容,每周内容分为国学和红色歌曲两部分国学部分精选的是《弟子规》、《论 语》、《中庸》、《大学》、《孝经》等国学经典名句,唐诗宋词,古今美文名篇佳句红 歌部分精选的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经典时尚的红色歌曲、感恩歌曲和校园歌曲以“雅言 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利用晨读、班会、德育课、语文课等时段,组织学生诵读 国学经典,唱响红色歌曲、感恩歌曲在唱诵中理解经典,体会人生哲理环境育人学校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学校教学楼以“五横二纵”网格状国学文化主题设计,建 成以“思想中国、文学中国、科学中国、艺术中国、民俗中国”为主题的国学墙和文化长廊 实训楼以专业文化与国学传统文化的融合,建成校园网络电视台、国学大讲堂、国学心理疏 导室、电子屏、宣传橱窗等,形成了整体国学物质文化环境。
活动育人学校将国学经典教育与德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学校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国学 教育和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举办了以国学为主要内容的“爱的旋律”文学作品朗诵比 赛、“传统民族精神《弟子规》学以致用报告会”、书写《弟子规》、书写硬笔书法比赛、校 园感恩歌手大赛、“读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学做《弟子规》快乐铸人生”报告会召开“感 恩母校 难忘师恩”主题班会,举办了“感恩之情永驻我心”汇报演出、“感谢师恩传递真情”教 师节谢师演出、国学教育话楹联活动,开展了《感恩》校园剧比赛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 动和爱心万里行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育人效果社团育人打造传统文化特色社团,依托学生社团有效开展德育活动组建了诗社、国学社 礼仪社、中华武术、民族舞、剪纸、书法、绘画、合唱、陶艺、沙画、衍纸等社团社团为 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才能、发展个性、提升素质提供了广阔平台学生在社会提供的平台充 分展示个人才艺,发现自己的价值,进而对学习、人生、前途充满信心社团活动也激发了 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2. 深化教学改革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学校确立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 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典型职业活动为载体、以职业技能标准为参照”的改革思路,按照工 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在学校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的 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三大专业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全科化、综合化、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 建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构建了以具体岗位为导向的课 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确立了 “工作学习结合,校企双元共育,课堂车间融合,理论实操一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在学 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形成了“‘校'‘园'一 体”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形成了“教、学、做、用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电子电 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形成了“对接岗位、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建立了“四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各专业建立了以能力为核心的学校评价与 企业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比例一般为6:4)的“四结合”多元评价模 式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素养纳入评价内容,建立以作品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强化学生 综合职业能力考核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身心素质和综合素质测评,并将其作为 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条件。
定期开展校内职业技能竞赛学校将每个学期期末前一个月作为学校职业技能竞赛月每学 期开学初,各个教研(专业)组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重点研讨本学期每门课程学生期末竞 赛活动方案,竞赛内容贯穿本学期每门课程应知应会重点内容公共基础课以培训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重点;专业技能课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为重点,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成果以作品形 式展现竞赛分初赛和决赛,初赛要求全员参与,成绩记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将研讨确定好 的方案向全校师生公布开展校内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以赛代检”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上进心,培养学生人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 创新“五种 ” 模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创新“五种”校企合作模式,为学校开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活动和毕业生就业提供 了广阔空间1)“校中厂”模式,建设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与大连思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 作,建立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大连爱丁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建立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产品生产、学生实训一体的合作形式其中,生产原料、流动资金、产品销售及市场开 发由企业负责;厂房、机器设备、工卡量具及动力电由学校负责,双方各自投入的资金和固 定资产产权不变。
校企通过积极协商、联合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将直接带动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 在真正的企业生产实际环境中实习,实现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改变了过 去将“大料加工变小、小料加工变废”实习实训模式,进而避免材料和能源的大量浪费,并有 效的改变了学生厌倦实习和缺乏责任感的状况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利于探索和实 践工学结合的“学校工厂化、工厂教室化”的全新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教师、 企业和学校各得其所,实现了多方共赢2)“厂中校”模式,举办校外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与大连欣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 司合作,共同建立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投入实训设备,企业提供实训基地土地,并投 资建设实训厂房、实训设备、实训场地、办公场所、教室等场所学校与企业共享使用权, 共同指派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日常维护、调试,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实训基地需要修 缮、整改的费用由企业负责,双方各自投入的固定资产产权不变实训基地为生产性实训基 地,在满足学校学生实训条件下,可对外经营经营主要由企业负责,所产生的损益由企业 自行承担企业在对外生产性服务同时,企业师傅以师傅和教师双重身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学生以学生和徒弟双重身份在“做中学”,实现理实一体教学,学做合一,学以致用。
3)“就业贯通”模式,举办专业冠名订单班冠名班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 议,按企业用工标准,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考选30 名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冠以企业名称 近年来,学校主动与一些紧密型合作企业协商,在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的基础上,大力倡导 企业冠名班办学学校汽修专业与中德诺浩(北京)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中德诺浩班”;汽 修专业与东风集团大连欣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开发中心合作,举办“东风汽修班”;机械加 工技术专业与大连机床集团合作,举办“大连机床班”;电子专业与海尔集团合作,举办“海尔 班”;物流管理专业与东风风神物流集团合作,成立“风神物流班”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 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通过这种 方式培养的学生针对性强,学习兴趣高学生既能了解企业的实际,又熟悉企业生产与服务 过程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进入角色迅速,非常受企业欢迎通过与企业合作举 办冠名班,使校企双方各自尝到了甜头,既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也为企业输 送了量身定制的急需人才,实现了校企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