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docx
8页湘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以永州新田县龙家大院为例郭启欣摘 要:传统古村落是人类居住文化史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当前传统聚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 聚落的特色风貌与文化特征面临着现代建筑形态同化的威胁从永州新田县龙家大院的保护与利用实例中可以得到以下 启示:应重点保护村落的整体形态;恢复和提升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重点场所应对村落资源进行整合和综合利用,并 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关键词:龙家大院 传统村落 特色保护 合理开发引言村落是聚落的一种基本类型是长期生活, 聚居, 繁衍在一个边界清楚的固定区域的, 主要从事农 业生产的人群所组成的空间单元从历史成因上说,“乡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①每家 所耕种的面积小, 所谓小农经营, 所以聚在一起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过分远②需要水利的地方 , 他们 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③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④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 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 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 成为相当大的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充分 体现出“天人合一” 的整体观念, 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机思想湘南地区指湖南南部,这里丘陵起伏,山峦连绵。
在湘南地区居住着瑶、苗等少数民族由于地 域偏僻,地势险要,受不同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 中,融合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对湘南传统村落空间的保护和利用,将对保护和传承这里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产生积极的意 义1 传统聚落的价值体现作为乡土建筑的载体,湘南传统村落同时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1.1 社会价值在人类社会中,多民族、多种社会形态构成了社会生态的多样性正如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 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人类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也需要多元的社会、文化作为支撑从龙家大院传 统聚落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其相对稳定、和谐的聚落空间结构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形态的空间得以保存和延续正如1972 年11 月在巴黎召开的第 17 次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会议所提出的:“在生活条件迅速变化的社会中,能保持自然和祖辈留下来的历 史遗迹亲密接触,才是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对这种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均衡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传统村落以其几十年乃至上千年的时空尺度诠释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是任何“标本”所无法比拟的,同 时,聚落所体现的生态精神及人文精神,正是现代城市及其环境所缺乏的一种精神基础。
传统聚落以多样性的生活为背景,携带着大量的乡土文化、社会和历史的信息原汁原味的聚落可 以帮助我们寻根溯源,以作为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基地,具有文化 传承和社会教化的双重意义1.2 经济价值陈志华先生说过:“乡土村落保护的经济目的目前只能从旅游中得出”湘南传统村落的经济价值主 要体现在旅游开发和由此带来的商业效应方面这种聚落原始、朴素而浓烈的民俗风情和特色鲜明的自然环境及建筑,成为了旅游开发不可多得的 资源并且,一些处于“深闺之中”的村落,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可以在地区及更大范围内产生间接利益,如改善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全方位开放等通 过旅游开发而产生的“投入保护—产出—再投入保护—再产出”良性循环模式在不少地区产生了积极的 效应,国内的丽江、平遥、周庄及桂北龙脊十三寨的旅游资源开发都是成功的例子1.3 美学价值当代美学家朱光潜说:“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美就是情趣意象化 或意象情趣化时心中所感受到的‘恰好'的快感审美是感官知觉产生联想、诉诸情感而达到理解的 一种过程审美应当包含三个方面,即:自然认知观、思维方式、美学意境。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中崇尚 以“善”为先,然后才是“真”,即审美被置于道德的法则之下强调统一性、有序性、和谐性与西方 重实体的美学观不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重关系、亲自然,是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湘南村落的 “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均呈现出一种与“物象”相对的“意象”,强调“天、地、人”和谐统一,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以天道质人事”“以人事观天道”的哲学思想因而聚落既有着对“世 外桃源”般的意境追求,也有着诗画般的理想境界每一个村落大到自然山水环境,中到聚落整体的空 间环境,小到村内的建筑环境都渗透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一幢幢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在色彩、材料、造 型、布局等方面相似,但细微之处却富于变化,其特征明显的形象,给人以和谐、生动、自然和优美的 艺术感受2 传统聚落发展面临的问题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导致了传统聚落中社会观念、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的诸多改变,这些 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聚落的再发展过程,使传统聚落的生存及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开发过程中基础 设施的建设,游人的涌入等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村落的生活和生产模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传统 村落的存在基础和发展轨迹因此,一直以来,对有关传统民居的经济价值的开发被认为是对民居发展 产生影响的“双刃剑”。
湘南地区的传统村落,同样面临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2.1 人口与环境问题(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逐年增多,传统聚落的人口密度不断增 长;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更新,一些改建、新建的房屋不断出现由于经济利益的 驱动,加之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聚落的建筑密度、容积率未能得到合理控制,人口容量未能得到有 效疏解,导致聚落原有空间的模式发生熵变2) 人口膨胀引起的过度建设,导致了占用土地、破坏森林植被等问题,并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中,不适当选址、排污设施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工业和商业活动中的环境污染,进 而破坏了村落的整体生态环境2.2 整体风貌与文化特质产生变异(1) 一直以来,湘南村落中的民居维修、拆建多处于自由状态有的村民热衷于建造新房而不屑于 对旧宅进行修葺,老建筑便被废弃、闲置或挪用有些新房不经规划便随意建在村外,与老村间既无保 护隔离区,也无过渡区,结果产生了“新旧对立、新包围旧”的不和谐景观,使传统聚落的整体风貌难 以延续有的村落由于防火意识不强、措施不当,造成成片木结构民居建筑被烧毁,使村落的整体风貌 遭到破坏。
2) 湘南居民聚族而居,一直生活在安定、祥和的环境之中如今交通体系逐步完善,传媒发达,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村民的走出,外部世界观念的进入,几百年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不 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文化新陈代谢不可避免在这一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引进先进的居住理念、现代的室内装饰符号和装饰技术及舒适的生活设 备有助于提升聚落文明如采光面积的加大;空调机、洗衣机的使用但另一方面,以钢筋水泥、瓷砖 及现代营造技术建筑的新房可循环性差、亲自然性大为减弱;出于强调私密性、节约能源等目的,开敞、 通透的空间趋于封闭;粉饰一新的装修无视历史材料真实的尺度和印记 这些问题对聚落的整体风貌产 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导致村落传统文化的迷失3 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利用传统风貌与建筑文化是否必须以贫穷保守为代价,对现代生活的追求是否一定会影响其价值湘南 村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并开始了一系 列的行动3.1 保护和利用实例分析近年来,湖南在传统民居与聚落的专业研究及保护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本文以新田龙家大院为例进一步说明3.1.1 龙家大院概况 龙家大院位于新田县枧头镇黑砠岭村,因全村为龙姓,故又称为龙家大院。
龙家大院周边山清水秀、 风光旖旎,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大院积淀了600 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雕刻巧妙,建筑格局独 到,湘南古民居特色资源特别显著本次修建性详规旨在以新田县旅游总体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龙家大院各项建筑工程设计和施 工的规划设计,从而深层次解决该景点的旅游发展问题本次修建性详规规划面积 25.49 公顷3.1.2 现状特色分析3.1.2.1 大院环境 龙家大院坐西南朝东北,处于山冲之中古村后高前低,左拥龙山,右抱和岭,于精巧中见大气 村前有一座大约三亩的荷塘,塘近圆形,塘水清冽,经年不干,为全村消防和洗衣之用;塘堤坝宽为两 米,全用宽大精致的青石砌成,也为进村道路,塘的东北面有一青石砌就的半圆形三级洗衣码头整个 村在塘后作扇面展开,临塘一面可见护院墙、吊脚楼和两个巷口楼门,中间临水植芭蕉数株,蕉叶随风摇曵,在青砖黛瓦中极显风韵3.1.2.2 传统民居1)建筑形式全大院建筑形式均为青砖黛瓦马头墙,砖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用白灰勾细线,墙脚用青石为基, 大多为一层,飞檐马头墙都是一个形式的卷角图 1 :现状分析图(2)院落结构龙家大院有两条门,右为东门,为入村正门;左为北门,门较东门小。
大院临水塘一面,有两道巷 道门,四道门把大院分成三部分,古村落体量较小,其横向距离七八十米,纵向距离三四十米,院内小 巷纵横3)建筑年代 大院大多为明末时期的建筑,部分为民国初年所建,但建筑风格和形制十分统一,至今保存相当的 完整3.1.2.3 院落文化一门一对联是龙家大院的文化特色,现存对联 128 幅诗礼相传端本务,耕桑以外不关心”和“居 同靖节先生宅,家衍零陵太守风”是龙家大院两幅有名的对联,前幅是数百年来龙家大院居民生活写照, 后一幅则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龙家大院作为东汉零陵太守后裔的居住地,有诗礼相传的家风,他 们崇尚并坚守祖先“敦厚周慎,谦约节俭”的八德另一个能表现龙家大院深厚文化底蕴的是门额堂名和墙头彩绘龙家大院的客厅和堂屋的门额上, 多写上堂名,以示其不是普通百姓有抒情的如“得趣庐”“舍和”墙头彩绘更有特点,如日神月神彩 绘,御收彩绘,福字彩绘,兵书宝剑彩绘,彩绘均以粉壁为底,上绘倒垂蝙蝠,下绘祥云,中间绘需要 表现的日神月神等等,彩绘面积都在四平方米以上还有一个能表现建筑工艺精湛的是角柱石石雕和窗 花及绦环板木雕角柱石又叫墙角石,是起房屋墙角保护作用的,在建筑上相当重要。
龙家大院的角柱 石上多有刻有喻意“万代平安”“福传万代”“福禄寿禧”“暗八仙”和“阴阳八卦”之类的呈祥图案的 浅浮雕3.1.3 现状存在的问题3.1.3.1 建筑有一定的落败程度龙家大院中的民居大多为明、清建筑,部分为民国初年所建有的 民居已经倒塌,只留下残垣断壁;龙氏祠堂、戏台早已毁坏,仅存留遗迹;学堂、药房、院门、哨门残 缺不全3.1.3.2 外围现代建筑景观不协调性,严重损害了龙家大院特有的景观格局,对龙家大院原有的结构 形态造成破坏3.1.3.3 龙家大院“西边花园,东边果园”的传统景观风貌已经荡然无存无序建设和砍伐,对龙家 大院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3.1.4 保护和利用思路及原则3.1.4.1 通过规划设计,(1)保护——体现地域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弘扬龙家大院悠久深厚的历史 文化传统,展现其古朴庄重的建筑街巷景观2)发展——赋予活力,面向未来,在设计中不仅要保留 现有的街巷、建筑,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层次的利用,保留其独特的文化特质与历史文脉,并通过规划设 计赋予其更开放的功能,从而为其注入活力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确定旅游主题等,合理的进行更新改造,体现院落特色,为龙家大院的旅游 发展奠定基础。
主题一:“百年大院”—— 龙家大院历史悠久,规划应充分挖掘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再现百年大院 的历史风韵主题二:“太守遗风”—— 传承和延续龙氏世代相传的宗族遗风,彰显龙家大院居民的荣耀感与自 豪感、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