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学讲义4.docx
11页第二部分 刺法灸法第二十一单元 毫针刺法一、针刺前的准备(一)选择体位 临床上常用体位有以下6 种1.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部分四肢的腧穴2.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和四肢外侧的部分腧穴3. 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肩、背、腰、骶和下肢后面的部分腧穴4.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面、颈、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腧穴5.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顶、后头、项、肩、背部的腧穴6.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侧头、面、耳前后和侧颈部的腧穴二)消毒 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1. 针具器械消毒: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菌法为佳2. 医者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 后,方可持针操作3. 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 擦,稍干后,再用 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4. 治疗室内的消毒:二、进针方法 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有以下几种:(一)单手进针法(二)双手进针法1. 指切进针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2. 夹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 舒张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 提捏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三)针管进针法: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一)针刺的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以下3 种角度: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 度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 度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 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3. 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 度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 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二)决定针刺深度的原则1. 年龄:年老体弱,小儿娇嫩,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2. 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4. 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处的腧穴宜深刺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关系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平刺四、行针方法 基本手法:1.提插法;2.捻转法五、得气(一)得气的概念:得气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 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 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这种感觉可沿着一 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二)得气的临床意义: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针刺治疗效果,而且可以 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临床上一般得气迅速时,疗效较好;得气较慢时,疗效较差;若不得气, 就可能无治疗效果六、针刺补泻单式补泻手法(一)基本补泻1.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 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 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2. 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 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 主者为泻法二)其他补泻1. 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 徐出针者为泻法2. 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 入为泻法3. 呼吸补泻: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4. 开阂补泻: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5. 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七、针刺异常情况的表现、处理方法及预防(一)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表现: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 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 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 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 急救措施预防:对于晕针应注重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作好 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 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少时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 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处理措 施,防患于未然二)滞针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 痛的现象。
表现: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人痛不可忍处理: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 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 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单 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三)血肿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表现: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 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 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 孔八、针刺注意事项(一)针刺眼区穴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 宜大幅度地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 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 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唇甲 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体检时,可见患侧胸部肋间隙变宽,叩诊呈过清音,气管向健侧移 位,听诊时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X线胸透,可见气体多少、肺组织压迫情况等而可确诊,对 此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三)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 骶 部腧穴皆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络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 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慎用针刺例题分析:A1 型题:1. 取背、腰部腧穴最适宜选用A. 仰卧位B. 伏卧位C. 侧卧位d.伏俯坐位E. 侧伏坐位答案:B考点:毫针刺法:针刺体位 分析:针刺背腰部穴位应取伏卧位,这样才能更好地暴露背腰部穴位答疑编号 21020101】2. 在皮肤松驰部位针刺,最好选下列哪种进针法A. 爪切进针B. 舒张进针C. 夹持进针D. 管针进针E. 单手进针答案: B考点:毫针刺法:进针方法。
分析:舒张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答疑编号 21020102】3. 下列晕针处理方法中哪一条是错误的?A. 立即起针;B. 卧床时头部抬高;C. 饮适量温水或糖水;D. 指捏或针刺人中穴;E. 苏醒后当天不能再行针刺答案: B考点: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晕针 分析:晕针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 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患者平卧,不能将头抬高,否则影响头部血液供应答疑编号 21020103】4. 一般进针的角度可分为A.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45°15°B.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20°45°15°C.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80°70°D.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45°15°E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45°5°答案: A考点:针刺的角度分析: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以下3 种角度:直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90°垂直刺入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平刺即横刺 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答疑编号 21020104】5. 提插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A. 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B. 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慢C. 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D. 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E. 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答案:E考点:针刺补泻:提插补泻法。
分析: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答疑编号 21020105】6. 针刺浅薄部位腧穴,应用A. 指切进针法B. 挟持进针法C. 提捏进针法D. 舒张进针法E. 套管进针法答案: C考点:毫针刺法:进针方法分析:提捏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答疑编号 21020106】7. 捻转补泻法的补法操作是:A. 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B.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C.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轻D.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重E. 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答案: B考点:针刺补泻:捻转补泻法分析: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 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答疑编号 21020107】8. 提插补泻法的泻法操作是:A. 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帽度大,频率慢B.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C.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快D. 先深后浅,重提轻插,提插福度大,频率快E. 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答案: D考点:针刺补泻:提插补泻法分析: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 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答疑编号 21020108】B 型题:A. 仰靠坐位 B. 仰卧位 C. 站立位 D. 侧卧位 E. 俯卧位1. 针刺头面,胸腹部及四肢部的部分腧穴宜选:2. 针刺头面、前颈、上胸、肩臂、腿膝、足踝等部腧穴宜选1. 答案: B考点:针刺准备:体位 分析:仰卧位时头面,胸腹部及四肢部的腧穴易于暴露,方便针刺 【答疑编号 21020109】2•答案:A考点:针刺准备:体位分析:仰靠坐位时头面、前颈、上胸等部的穴位能得到最好的暴露 【答疑编号 21020110】A. 直刺 B. 斜刺 C. 平刺 D. 齐刺 E. 扬刺3. 针刺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45°角倾斜刺入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