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保护应急预案.docx
10页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工程文物保护应急预案II)IQiwuuonuuuiiu中铁电气化局集团 中国中铁铁科院科研业务用房工程项目部2017 年03月 25日项目部施工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会议记录表施工组织设计名称铁科院科研业务用房工程文物保护应急预案编制单位铁科院科研业务用房工程项目部评审时间2017年03月29日 主持人 福明参加 评审 部门 意见 及建 议工程部意见及建议:签字:安全质量部意见及建议:签字:工程经济部意见及建议:签字:物资机械部意见及建议:签字:财务部意见及建议:签字:办公室意见及建议:签字: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1 法律法规 11.2 施工设计图纸 11.3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11.4 工程地勘报告 11.5 其他 1第二章 编制目的 1第三章 适用围 2第四章 工程概况 24.1 项目建设基本概况 24.2 项目设计概况 24.3 工程周边及地下管线情况 34.4 气象特征与水文条件 3第五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5.1 组织机构 45.2 职责 55.2.1 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55.2.2 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55.2.3 文物保护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55.2.4 工程现场文物保护办公室职责: 5第六章 文物保护应急响应 66.1 应急物资及材料准备 66.2 预防预警信息 66.3 应急响应程序 66.4 应急措施 6第一章 编制依据1.1 法律法规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
1.2 施工设计图纸(1)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施工图纸序号图 名1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项目)-1#、2#楼建筑专业2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项目)-1#、2#楼结构专业3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项目)-3#楼建筑专业4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项目)-3#楼结构专业(2)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基坑支护设计图纸1.3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1#科研业务用房(铁路产品认证检测试验基地)等 3 项(铁科院办公区科研 业务用房(1#、2#、3#))施工总承包合同——2016 年 12 月1.4 工程地勘报告《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 1#、2#、3#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016 勘 1121)》1.5 其他(1)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总设计》2)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工程《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第二章 编制目的随着工程基础施工过程的进行,挖出地下文物有可能发生,一旦挖到地下文 物,如不妥善处理,将很有可能文物损坏和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造成重大 财产损失。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预防和及时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对 文物和施工现场的危害和影响,特制定本项目建筑施工文物保护专项应急预案 确保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或挖掘到文物后,能够有效地保护现场第三章 适用围本预案仅适用于铁科院科研业务用房工程施工现场第四章 工程概况4.1 项目建设基本概况序号项 目容1工程名称1#科研业务用房(铁路产品认证检测试验基地)等3 项(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2工程地址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3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78366m24建设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5勘察单位中铁工程6设计单位市建筑设计研究院7监理单位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8施工总包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9承包围1#科研业务用房(铁路产品认证检测试验基地)等3 项(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3#)地基 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给 水、排水及采暖、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智能建 筑、电梯工程、室外工程等10质量要求合格11计划开竣工日期2016 年 12 月 15 日-2019 年 07 月 16 日12合同工期943天4.2 项目设计概况铁科院办公区科研业务用房(1#、2#和 3#项目)位于市海淀区大柳树路 2 号 院。
该工程由 3 个单体工程组成,其中 1#楼、2#楼地下 3 层、地上 8 层,3#楼地 下2层、地上6层工程建设用地面积为129276肝,总建筑面积约78366平方米 (地上48474肝,地下29892肝)1#和2#楼地下室三层连成一体,基底相对标高 -15.08m,基坑深度约14.50m3#楼地下二层,基底相对标高- 11.28m,基坑深度 约10.70m2#楼基坑东西长174.10m,南北宽57.60m; 3#楼基坑东西长45.30m, 南北宽20.40m4.3 工程周边及地下管线情况本工程位于海淀区大柳树 2 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东侧为铁科院总 部办公区,西侧紧邻大柳树路,南侧与交通大学毗邻,北侧紧邻学院南路,距离 北三环约 1 公里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图及现场实际勘测结果得知:1#、2#楼基坑东侧为场道路,围挡外为院道路和绿地围挡外有多条地下管线,距离基坑上口线最近为约6.00mm西侧为场道路,围挡外为市政道路场地 有一条地下管线,埋深约1.50m,距离基坑上口线最近约为2.00m南侧有两栋建 筑物4层通号所办公楼为独立基础,基础埋深4.90m,基础边距离基坑上口线 0.70m°1层轨道检测试验室为独立基础,基础埋深按2.0m考虑,基础边距离基坑 上口线按0.5m考虑。
基坑南侧距离建筑物较近,原有管线需要改线北侧为空地, 场地下有地下管线,地下管线均与基坑东西向平行走向地下管线距离基坑上口 线2.5m,埋深约1.50m3#楼基坑东侧为院道路并有 6层信息所办公楼基坑上口线距离 6层信息所 办公楼11m,基础埋深按2m考虑围挡外有多条地下管线,距离基坑上口线最近 为约1.50mm西侧为道路及运动场场地有多条地下管线,埋深约1.50m,距离 基坑上口线最近约为1.20m南侧为空地,地下管线最近基坑上口线1.20m,地下 管线埋深约1.50m北侧为空地,场地下有地下管线,地下管线均与基坑东西向平 行走向地下管线距离基坑上口线1.3m,埋深约1.50m基坑上口线距离北侧电 子所4层楼10.00m,基础埋深按2m考虑4.4 气象特征与水文条件地区位于东亚中纬度地带东侧,有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受季风影响,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 爽;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据市观象台近十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3.1°C, 极端最高气温41.9°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7.0°C,年平均气温变化基本上是由东 南向西北递减,城区近二十年最大冻土深度小于0.80m。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26mm,降水量的年变化大,降水量最大的1959年达 1406mm,降水量最小的1896年仅244mm,两者相差5.8倍降水量年分配不均, 汛期(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旱涝的周期性变化较明显, 一般9〜10年左右出现一个周期,连续枯水年和偏枯水年有时达数年拟建场地在勘察期间勘察深度围揭露有 2 层地下水,第一层为上层滞水,主 要受大气降水及地下管道渗漏补给,地下水水位埋深9.4m,相应标高41.80m(仅 在 19 号孔揭示);第二层为层间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面径流补给,地下水 水位埋深17.0〜20.3m,相应标高31.33〜34.32m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 在场地普遍分布,水位受地下水开采或工程降水的影响略有起伏主要接受大气 降水、生活废水和自来水、污水等地下管线渗漏的垂直补给,以径流和人工抽降 地下水的方式排泄经调查收集场地相关资料,历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表(1959 年),近 3〜5 年最高稳定水位标高约为40.00m (不考虑上层滞水)第五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5.1 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文物保护应急领导小组,由本工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总 监、生产经理及项目各部门组成。
应急指挥小组组成如下:组 长:工程总负责人(付会彬)副组长:工程协调负责人(贾雪明) 工程技术负责人(福明)组 员:工程部、技术部、安质部、物机部、工经部、综合办公室(华新、 贺志刚、娄肖、常国蕾、田艳红)项目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组织机构详见下图:5.2 职责5.2.1 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组长职责:a. 建立健全施工期文物保护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b. 向文物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事态 发展情况,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c. 发布有关文物保护命令、信号;d. 掌握汇总有关情报信息,及时作出处置决断5.2.2 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a. 负责对工程现场发现文物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调动有关力量进行文物 保护工作;b. 及时向组长报告事态发展及文物保护情况,提出文物保护意见和建议,执 行组长的决策、指示、命令、指挥现场处置行动;c. 负责现场文物保护工作所需要装备、器材、物资的统一调度和使用,及文 物保护工作人员的调配;d. 应切实落实施工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加强与地方文物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咨 询,加强现场文物保护监督检查5.2.3 文物保护领导小组成员职责:a. 熟悉施工现场的环境特点,掌握文物保护的工作程序,落实设计对文物保 护的工程措施和要求;b. 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工 作重要性的认识;c. 积极配合文物部门组织的文物挖掘抢救和搬迁保护工作。
5.2.4 工程现场文物保护办公室职责:a. 组织各施工班组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 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b. 负责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保护和隔离工作,防止无管人员入,组织进行工 程现场发现文物时,采取保护措施的演习,提高全员文物保护意识;c. 按照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和文物保护部门的指令,积极协助处理有关文物保 护方面的工作;d. 监督施工现场每一个施工作业人员动态,发现文物及时上报,保护好现场第六章 文物保护应急响应6.1 应急物资及材料准备(1)对讲机等通讯设备:20 台,由救援队员及领导小组使用2)交通工具:轿车 2 辆,由办公室组织使用6.2 预防预警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项目部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 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了解当地关于古文物信息与情报,对施工 现场可能的涉及文物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6.3 应急响应程序(1)一旦发现文物,现场工作人员应当迅速报项目安全部准确地报告发生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否有人员受伤及其状况并根据施工现场有无人员受 伤及受伤情况报 1202)安全部立即报告项目经理。
并组织人员进行警戒,维护秩序,阻止无关 人员进入文物保护现场3)项目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