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2.pdf
5页自然资源调查报告以凤庆县为例一、凤庆县简介凤庆县,亦称蒲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临沧市市辖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临沧市的东北部,跨9931E10013E、2413N2503N 之间,东与巍山县(属大理州)、南涧县(属大理州)相连,东南与云县毗邻,西南与永德县交界,西、西北与昌宁县(属保山市)接壤是“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滇西文献名邦,临沧市教育大县全县辖 13 个乡镇,45.6 万人(2011年),国土面积 3335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约 16.5县城所在地凤山镇居县境中部,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580 公里,距临沧市政府驻地临翔区123 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1公里境内均为山区峡谷,仅营盘镇有少许丘陵盆地最高点为大雪山黄竹林,海拔 3098 米最低点为猛统河出境处,海拔900 米县城海拔 1578.8 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四季如春”之称立体气候状况孕育了凤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类型,赋予了凤庆丰富的生物景观二、凤庆县自然地理状况(一)气候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6.5,极端最低气温-5,年降水量 1200mm,相对湿度约 70%,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每平方米129629 卡,为全省光能中等强度的地区。
年平均霜期为67 天风向多为北风和西风,年平均风速 2.2 米/秒,最大风速 24 米/秒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暖夏凉,雨量集中,干湿分明二)地形凤庆县位于滇西纵谷南部,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由于澜沧江及其支流顺甸河、黑惠江、迎春河切割,从北至南形成四大峡谷西部地势较缓,呈波浪式向西延伸,形成以营盘为中心的中山丘陵盆地境内山脉,属怒山、云岭两大山系澜沧江以南属怒山山系,从南至北分布,主要有大雪山、万明山、黑龙潭山3 支澜沧江以北属云岭山系,从西北向东南分布,主要山峰有光山梁子、金堂山、卡马山头、池塘梁子、灵宝山、六五山等,连贯鲁史、诗礼、新华3 个乡镇三)水系境内河流属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澜沧江从西北入境,由东南出境,穿过县城北部,过境长度59.4公里四)植被全县境内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群落组合复杂,植物资源丰富,寒温带、亚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5 页 -热带植物均有分布以壳斗科、茶科、松科、桦木科植物为主,组成常绿阔叶林植被海拔 1400 米以下的南亚热带河谷地区自然植被主要由木棉科、栎科、樟科、桑科、豆科等植物组成,主要树木有:樟树、木棉、橄榄树、滇合欢、木荷、云南松等。
草本植物主要有菊科、禾木科海拔 1400米1700米的中亚热带低山区,以云南松纯林或松栎混交林为主海拔 1700 米2300米的北亚热带半山区,以壳斗科的滇青岗、黄栎、高山栎等栎类和旱冬瓜、桦山松为主,混生红花油茶、白花油茶,主要经济林木是红花油茶海拔 2300 米以上的温带地区,以硬壳科斗科、山茶科、桦木科、杜鹃科等常绿壳斗科树种构成主要生物群落,主要树种有:水青岗、滇青岗、高山栎、高山栲、红花油茶和杜鹃类多种乔木、灌木,林下有生长较好的刺竹、实心竹、黄竹,草本植物有禾本科、菊科、厥类,地表和树杆上有大量的苔癣地衣现有森林面积 160 万亩,森林覆盖率32.7%(五)土壤境内的土壤主要有8 个土类、15个亚类、49 个土属、124 个土种土壤多为红壤,pH 值 5.06.0,偏酸,适合于粮食作物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长三、凤庆县自然资源(一)土地资源全县国土面积 333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3 万亩,其中:水田14.2万亩,旱地 33.1 万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豌豆的农作物还有种植茶叶、核桃、果树、花卉的经济作物、(二)水资源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共有大小河流168 条,澜沧江过境长度59.4 公里。
全县地表径流量 20.22亿立方米,平均年产地下水6.18 亿立方米三)水能资源凤庆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不含澜沧江)为 17.1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 5.1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29.75%,可利用系数0.13而澜沧江是县内主要的大河,主要是进行水利、水电开发,主要的水利枢纽有小湾电站小湾水电站装机容量 420 万千瓦,保证出力 185.4 万千瓦,年保证发电量190亿千瓦时,电站静态总投资 223.31亿元,计划总投资 277.31亿元2010 年 8 月 6 台机组已全部投产总库容 149亿立方米,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拦沙及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的“龙头水库”四)地热资源全县地热资源丰富,有热泉2 个,中热泉 6 个,中温泉 2 个,低温泉 3 个,这 13 个温泉的放热量约为17.68兆瓦五)生物资源凤庆县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植树种类繁多有家畜24种,家禽 14 种,昆虫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5 页 -类动物 10 种,两栖类动物、软体类动物数10 种,鱼类 31种,鸟类 42 种,兽类动物 24 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七种:金钱豹、绿孔雀、四爪陆龟、云猫、云豹、马来熊、黑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十六种:穿山甲、豺、黑熊、马鹿、岩羊、巨松鼠、树狗藤狸、白鹇、蟒蛇、猕猴等。
植物资源有 82 科 212 属 365 种主要优势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栎类、桤木、木荷、桦木、油杉、麻栎、核桃、杨树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五种:秃杉、水青树、杉栎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三种:云南松、野生茶树、云南山茶重点植物药材有鸡血藤、黄连等四、凤庆县经济状况凤庆县经济总量(GDP)位于临沧市第四名(次于云县、耿马县、临翔区),人均 GDP 位于临沧市第七名(次于云县、耿马县、临翔区、镇康县、沧源县、双江县,全省第 110名)(全省共有 129 个县域经济体),经济相对落后,是临沧市七个国家贫困县之一(云南省有73 个)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31.51亿元,年均增长 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33.78亿元,年均增长 33.9%财政收入达 4.66 亿元,年均增长 42.6%财政支出达 14.5亿元,年均增长 41.9%实现招商引资 12.52亿元,年均增长 6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6.39 亿元,年均增长24.8%各项贷款余额达24.88亿元,年均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6 元,年均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6 元,年均增长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54亿元,年均增长 23.2%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1 年以来,凤庆县大力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强势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38606 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2148 元,同比增长 29.3%,农业整体发展良好以下介绍凤庆县主要农业产业的发展特点茶叶生产明朝旅行家徐霞客1639 年游风庆时曾在游记中写到:“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今大寺乡马庄村),店主老人梅姓,颇能蔚客,特煎太华茶饮余”说明早在 16 世纪以前,凤庆就有著名的太华茶和玉皇阁茶凤庆是云南大叶茶种发源地之一茶树资源普查表明,全县很多地方都遍布野生茶树群落,其中以澜沧江畔小湾镇香竹箐栽培型野生大茶树为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粗的大茶树凤庆是云南“滇红”茶的故乡1939 年试制“滇红”成功,成为中国出口名茶“滇红”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共有茶园面积3.15 万亩,茶叶产量500 吨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茶叶生产,全县各乡(镇)80%的农户种茶。
据统计,2011年,全县拥有茶园面积301079亩,同比增加 6797 亩,增长2.3%其中:采摘面积266555亩,同比增加 6397 亩,增长 2.5%;实现春茶总产量 10741 吨,同比增产 1522 吨,增长 16.5%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09 年 3 月开展了全国重点产茶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5 页 -凤庆县茶产业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产业发展规模已步入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前列,茶园面积占全国第三位、产量占第七位,但产值较低,未进入前十名核桃产业凤庆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仁白、味香的优良品质受人青睐,1976 年凤庆就被定为全省发展泡核桃基地县,1979 年 6 月被列为全省 25 个核桃基地县之一,2004年 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到目前为止,全县13 个乡镇 174 个村共有 7 万多户农户种植核桃,占全县农户总数的 71%有五个乡镇发展面积突破10 万亩(鲁史、勐佑、三岔河、洛党、凤山),有 4 个乡镇接近 10 万亩(新华、小湾、郭大寨、雪山),有 23 个村发展面积在 1 万亩以上(西密、瓦屋、金马、宝华、鲁家山、沿河、德乐、平河、和顺、大寺、鱼塘、中和、勐统、春光、锦绣、三水、新民、松林、干马、柏木、雪华、涌金、太平寺)。
全县核桃基地规模累计达123 万亩,2008 年挂果面积 15 万亩,产量 1.51万吨,产值 3 亿元,人均核桃收入720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01 元的 28.7%,核桃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农户近1000 户到 2015年,全县将建成核桃基地140 万亩,并实现全部投产,按照亩均 10株计算,全县核桃总株树为1400 万株,以每株 200 元产值测算,全县农民核桃收入为 28 亿元,人均收入达 6200元左右届时,核桃将真正成为我县小康社会建设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核桃总产量为 1.51万吨,95是向外地销售原料,销售量为 14345吨(其中原料果占 63,9037 吨,核桃仁占 37,5308 吨),5为当地企业以深加工产品或小包装形式外销(如核桃粉、核桃油、核桃含片),年加工量为 755吨蔗糖产业凤庆县因地制宜,不断壮大蔗糖产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真抓实干,确保甘蔗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2011年,全县整个榨季工业入榨量264700.579吨(其中:凤庆县辖区营盘、勐佑两镇 260287.47吨,永德县亚练乡 4413.109吨),比上榨季增 32273.579吨,增长 13.89%;本榨季收购甘蔗平均价为338.51元/吨,比上榨季平均每吨增98.51元,增长 41.05;生产成品糖 32365.7吨,比上榨季增 2042.7吨,增长 6.74%;生产酒精 2139.136吨(2649 千升),比上榨季增 157 千升,增长 6.3%;产糖率12.23%,比上榨季下降0.82个百分点。
今年年初全县下达甘蔗新植任务20000亩,实际完成 24000 亩烤烟产业烤烟已成为凤庆一大支柱产业,主要分布在江外三个乡镇2011年,凤庆县共投入烤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803 万元,建设管网工程7件 115 公里,配套水池103个,沟渠 57 条 108 公里,机耕路 12 条 15 公里,架设饮水管道 530 公里建盖卧式密集型烤房1445 座,外电架设已全部完成,烘烤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计划建盖小烤房 1450座,现已完工 1293 座;计划建设小水窖 2000 口,现已完工 1842口烟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烟区群众生产生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5 页 -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11 年,凤庆县共收购烟叶23.24 万担,完成计划的109.52%,收购金额21752.64万元,实现烤烟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 亿元大关五、发展展望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凤庆县提出“林果畜稳县、工商业强县、茶文化兴县,把凤庆县建设成为全国茶叶名县,全国核桃大县,全省教育强县,全省绿色经济强县,全省生态文明县把县城建设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