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pdf
1页近代历史学家就中国历史文化的三 大特征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 地域辽阔, 人 口繁盛, 先民何以开拓至此?第二, 民族 同化, 世界少有, 何以融合至此?第三, 历 史长久, 连绵不断, 何以延续至此?历史 学家说, 从这三个特征来看, 中华民族的 历史发展, 必然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 中这个力量是什么?近代历史文化学 者并没有给出答案今天我们可以明确 回答: 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和它 所滋养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它赋予了 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我们今 天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大力传承发展中 华文化, 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担当 起中华民族生命发展的重大责任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 族的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中 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已经 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 识, 其中的核心观念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 世界, 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 化基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中华民 族的精神命脉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 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与中华 文化互为一体, 离开了中华民族就不会有 中华文化, 同样, 离开了中华文化也就谈 不到中华民族。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 的特性, 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的特 性, 不是生理的, 而是文化的、 精神的; 没 有中华文化, 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 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 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 支撑了几千年 来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薪火相传, 今天 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也是我们发展壮大 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 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 “中国精神” , 弘扬中国精神, 是凝聚中国力量、 走稳中 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 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必 须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放到世界文明史中来看, 中华民族创 造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独特的价值体系, 独特的民族色 彩, 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演化的过程 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 赋予了我们生命 力和创造力, 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 径同时, 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又包涵了 超越时空、 跨越国度的价值, 对人类文明 进步和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 我们身上担当着中华民族发展的责 任, 就必须保全它的生命营养, 发扬它的 精神信念弘扬中华文化是持守文化发 展的民族性、 延续民族精神血脉的根本途 径, 只有牢牢站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立 场, 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 意义。
中华文化对于当代中 国的价值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 是中国道路的 深厚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弘扬中华文 化, 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 话中, 明确肯定了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沃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植根 在中华文化之中, 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历史渊源以土与根、 源与流来 说明中华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基础意义,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 中华文化发展长河的内在延伸因此, 中 国特色不是外在于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 而是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产物,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有着内在的承接关 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自觉地 理解这种关系, 自觉地以中华文化为其历 史源头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充沛的资源养分, 充分 吸收中华文化的营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更好成长发展, 这是弘扬中华文化的 直接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是一个全方 位的社会建设过程, 对于中华文化有着多 方面的需求首要的一点是中华民族凝 聚力的建设与巩固今天在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大业中, 中华文化成为全中国 13 亿多人民凝聚力的根本来源。
博大精 深的中华文化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共同的 文化, 共同的价值观, 共同的思想、 情感和 精神, 有了这些共同的文化价值才形成了 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实现了对祖国文化 的认同, 才有了民族凝聚力量的基础中 华文化一贯倡导爱国主义的精神和群体 高于个人的价值观, 倡导人民以国家和民 族的利益目标为目标, 正因如此, 中华民 族才能团结一体, 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大 业第二是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建 设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 以德化人, 在历史上形成了一套道德文化的完整体 系中国在历史上号称礼义之邦, 高度成 熟的道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和 重要组成部分, 致力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传承发展这一 道德文化体系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核 心和主体中华文化的优良道德传统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根系, 不继 承弘扬中华文化的美德传统,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建立就没有基础, 就不能形成 当代中国的共同价值观第三是吸取历 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中国历史悠 久, 记载历史的典籍非常丰富, 其中不乏 总结历史经验的史学著作中华文化的 人文主义世界观, 使得它重视现实世界及 其历史的发展, 重视从历史成败中总结经 验教训, 以形成正确的治国理念。
中华民 族历久发展至今,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断 总结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作为治国理政 的借鉴今天我们面临的治国理政的实 际情况要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复杂, 但 中华文化积累的丰富经验在许多基本方 面对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特别是中华文化提出的许多思想理念, 如以民为本、 天下为公, 都可以与现代概念相衔接, 而 且仍然富有引领的意义 总之, 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传承发展不 仅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发展所应承担的天 然使命, 也同时是基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 的实际需要这里对中华文化之于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多说两 句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现 代化转型、 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 同时也 出现了社会价值观严重迷失、 道德水平下 降、 腐败问题突出等现象, 重建社会价值 观、 道德观的任务刻不容缓中华文化在 几千年的发展中, 以仁孝诚信、 礼义廉耻、 忠恕中和为中心稳定形成了一套价值体 系, 支配和影响了中国政治、 法律、 经济、 制度与政策施行, 支撑了中国社会的伦理 关系, 主导了人民的行为活动和价值观 念, 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心灵的向善向 上这一套体系是中华民族刚健不息、 厚 德载物精神的价值基础和根源, 亦即中华 民族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
中华民族几 千年来不息奋斗的发展和这一套中华文 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这些价值也 构成了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基本属性 中华民族之为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特有的 生命力, 无不来自这些价值及其实践, 鸦 片战争以来中国志士仁人的奋斗都是这 些价值的充分体现这些价值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的 核心价值体系要求, 既与古代社会有相同 的一面, 也有不同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 在进行思想文化传承的时候注意创新, 以 适合时代的变化和要求社会秩序和伦 理价值的建立不能割断历史, 也离不开传 统道德文化在稳定人心方面, 传统文化 所提供的生活规范、 德行价值以及文化归 属感, 起着其他文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 用; 几千年来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 在心 灵稳定、 精神向上、 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 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是, 在现代社会生 活中, 传统的价值有些可以直接应用, 有 些则必须加以改造, 并因应时代问题和需 要, 重新加以整理、 概括, 使之成为新的时 代的核心价值中华文化对世界面临 难题的启示中华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对中 华民族生命发展具有重要性, 对当代中国 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性, 从人类生活面临的 矛盾冲突也可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价 值所在和当代意义。
当代人类生活面临 着五大冲突急需解决, 即人与自然、 人与 社会、 人与他人、 人与自我 (心灵) 、 文明与 文明的矛盾冲突, 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 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 但现代性的展开加 剧了这些矛盾, 冲突日趋紧张, 已经成为 世界的难题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 仅 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 矛盾、 化解这些冲突的有识之士把眼光 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中 华文化的 “天人合一” , 关注人与自然的和 谐, 有利于化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忠恕之 道” 秉承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精神, 有利 于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冲突;“和而不同” 的 态度有利于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群己合一” 之道有利于解决个人与社会 的矛盾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思想理念对 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 启示 因此, 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 一 个重要的目的是围绕当今世界发展面临 的重大问题, 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 场、 中国智慧、 中国价值的理念、 主张、 方 案, 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起为人类提 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什么是体现 “中国” 的方案?很明显, 就是用中华文化的 理念智慧, 结合中国的实践, 提出既合乎 中国的具体实际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理 念。
从文明的角度说,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 主要文明体系之一, 数千年连续发展、 博 大精深, 支撑了中华民族在广大的地域上 的众多人口, 以高度成熟的文明发育, 可 持续地在亚洲大地发展壮大, 并深刻影响 了整个东亚地区它的文明积累与智慧 不仅在过去为世界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 重大贡献, 也必能为当今世界作出自己的 贡献像孔子在 2500 年前提出的 “己所 不欲, 勿施于人”“和而不同” , 不仅是人类 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原理, 也深刻体现了 中华文明处理人类难题的智慧, 20 世纪 50 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 就 是这样的 “中国方案” 因此, 我们只有全 面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丰富经验, 深入探 寻中华文明的实践智慧, 认真体会中华文 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具有文明的自觉, 才有可能真正提出面对人类难题的 “中国 方案” 这里的 “中国” 是以五千年文明的 文化积累为依托, 离开了对中华五千年文 明的传承发展, 就不可能提出这样的 “中 国方案” 所谓文化的软实力, 最根本的 就是来自中华文明赋予我们的世界观和 以此处理复杂事变的能力, 这是支撑一个 大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内在力量。
传承发 展伟大的中华文明, 用中华文明的智慧去 和世界人民一起面对时代的挑战, 才能获 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 我们说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传承中 华文化基因, 展现中华文化智慧, 让中国 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曾经说:“在世界 上, 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 现 在大部分都衰微了, 中国还继续存在, 不 但继续存在, 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 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 上有 句诗说:‘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 旧邦新 命, 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 发扬起来 ”“旧邦” 就是有古老文化历史 的国家,“新命” 就是其生命不断更新发 展让我们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 来, 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和影响力,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作者简介 陈来, 1952 年生于北京, 清华大学哲 学系教授、 国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哲学史 学会会长著有 《古代宗教与伦理——儒 家思想的根源》 《朱子哲学研究》 《古代思 想文化的世界》 《传统与现代: 人文主义的 视界》 《东亚儒学九论》 《中华文明的核心 价值: 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等陈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本社社址: 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 号 电子信箱: rmrb@ 邮政编码: 100733查号台: 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 (010)65368901、 65368903 广告部: (010)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 元零售每份 1.80 元 广告许可证: 京工商广字第 003 号 昨日本报(北京)开印: 3 时 20 分 印完: 5 时 40 分文艺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