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奉亲书》中适合9种体质的食疗方探析.docx
7页《养老奉亲书》中适合9种体质的食疗方探析摘要:依据九种体质各自的定义、基本特征表现及发病倾向的不同, 对《养老奉亲书》中食疗方进行分类, 并对每种体质食疗方的食物种类、药食两用种类和药物种类进行频次分析, 以期能有效指导不同体质类型的老人准确选用食疗方, 达到调整身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 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体质; 《养老奉亲书》; 食疗方;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Nutritional Therapy Prescription in Filial Care for the Elderly Based on Nine TCM Constitution Abstract:To make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nutritional therapy prescription in Filial Care for the Elderly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finitions,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endencies of nine constitutions.To summarize the suitable food, edible Chinese herbs, and herbs for each typ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uide suitable diet for the elderly who is different types of TCM constitution, adjust the body s physical function, and promote health and disease prevention. Keyword:TCM Constitution; Filial Care for the Elderly; Nutritional Therapy Prescription; 体质是在人体生命过程中, 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王琦教授等[1]根据国人形体特征、心理特征、常见表现、发病倾向及对外界适应能力, 将国人的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进入老年之后, 机体会出现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 在病理上会出现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 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为我国现存之早期老年病学专着, 重点记述了老年人的防病理论与方法、四时摄养的措施以及对老年病的食疗法其中该书上部分为老人食治之方, 所录的食疗药方方法简便, 注重实用, 对老年保健养生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因此, 本文对《养老奉亲书》中记载的食疗方进行整理、分析, 并依据中国人九种体质各自的定义、基本特征表现及发病倾向的不同, 对食疗方进行分类, 归纳每种体质适宜的食物种类、药食两用种类和药物种类, 综合指导老人日常饮食 1、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陈直《养老奉亲书》中"上籍";篇中所有食疗方 1.2 排除标准 (1) 所载方为外用或丸剂、散剂; (2) 所载方组成中含罕见、现已不食用或现法律规定禁止食用的中药或食物; (3) 所载方的功效或主治针对的是一些无法依据体质分类的体征或疾病, 或文献中描述很少, 无法判断适用某种体质的。
1.3 中药名称与食物名称的统一 中药名称的统一参考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的中药名称, 如"胡桃仁";改为"核桃";, "薯蓣";改为"山药";等;食物的名称统一为其常用名称, 主要参考谭兴贵主编的《中医药膳学》和倪世美主编的《中医食疗学》的食物篇, 如"葵菜";改为"冬葵";, "马齿菜";改为"马齿苋";等 1.4 数据录入与分类方法 所有食疗方由专人依据名称、类型、功效、组成、制作流程、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要素对文献内容进行拆分, 录入建立Excel表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九种体质各自的定义、基本特征表现及发病倾向的不同, 结合食疗方的功效或主治, 得出每种体质的食疗方Excel数据表如治疗正气亏虚, 饮食、情志、劳倦内伤导致的中风的食疗方, 归为气虚质食疗方;治疗阴虚所致消渴的食疗方, 归为阴虚质食疗方然后是对各体质食疗方的组成按食物种类、药食两用种类和药物种类进行频次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 食疗方数量及类型分布 在该书上篇中一共统计得178方, 依据本研究排除标准, 排除外用洗剂、散剂、丸剂共14个, 排除组成含罕见、现已不食用或现法律规定禁止的食物或药物的共6个, 排除无法进行体质类型分类的共14个, 最后对144个食疗方进行体质分类探索。
参照谭兴贵主编的《中医药膳学》, 按照制作工艺特点将食疗方类型分为菜肴类、粥食类、糕点类、饮料类、其他等, 对所收录的食疗方类型进行统计, 主要以菜肴 (54个, 37.5%) 和粥食 (44个, 30.56%) 为主, 而在菜肴中又包括了汤类、羹类等因此, 从食疗方的制作上看, 主要以软烂、流体、半流体为主, 符合陈氏在《饮食调治第一》所言"老人之食, 大抵宜其温热熟软, 忌其粘硬生冷";的基本原则 2.2 食疗方九种体质分类 陈氏《养老奉亲书》所记载的食疗方主要针对老年病, 因此平和质不在归类范围内而所统计食疗方中没有符合特禀质的, 此处对平和质与特禀质不作描述对所统计的食疗方进行体质分类, 适用于气虚质者最多, 占30.56%, 其次为湿热质, 占19.44%.具体见表1. 2.3 各种体质食疗方组成分析 2.3.1 气虚质本研究得出的气虚质食疗方, 其常用组成使用频次见表2. 气虚质因元气不足, 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为平素语音低弱, 气短懒言, 容易疲乏, 精神不振, 易出汗, 舌淡红, 舌边有齿痕, 脉弱[2].其饮食调养原则为健脾益气。
符合气虚质分类标准的食疗方中, 食物类主要以面、粳米、青粱米、粟米、糯米健脾益气补中, 羊肉健脾温中、益气养血, 鸡肉温中益气, 羊骨补肾, 猪肚、牛奶补虚损、益脾胃, 鲫鱼、鲤鱼健脾和胃, 鸡蛋滋阴养血药食两用类用到了生姜、人参、甘草、枣、蜂蜜、陈皮等, 人参大补元气, 甘草、枣、蜂蜜补中益气, 花椒、干姜、胡椒温阳, 陈皮、茯苓健脾药材类用到了葱白、六神曲、枸杞根、黄芪等, 六神曲健胃, 黄芪补中益气后世医家总结临床经验, 大多以补益后天对气虚体质进行预防和治疗, 如李中梓在《医宗必读》着述:"安谷则昌, 绝谷则亡, 胃气一败, 百药难施";李杲的《脾胃论》中言:"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 而后能滋养元气";均反映了化源固本的观点[3].脾胃将饮食水谷化而为水谷精微, 其化生血与津液, 再化生为气, 布散全身为人体之气 2.3.2 气郁质本研究得出的气郁质食疗方组成具体使用频次见表3. 气郁质因气机郁滞, 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为神情抑郁, 情感脆弱, 烦闷不乐, 舌淡红, 苔薄白, 脉弦[2].其饮食调养原则为疏肝理气、行气健脾。
符合气郁质分类标准的食疗方中, 食物类多用青粱米、粳米、面等益气健脾的食材, 药食两用类以陈皮理气健脾, 茯苓健脾和胃, 紫苏行气和胃, 高良姜温胃止呕, 吴茱萸入肝经, 养血疏肝肝主疏泄, 性喜条达, 与情志关系最密切, 所以疏肝即是解郁脾胃共主运化, 升清降浊, 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肝郁易犯脾胃, 健脾亦助柔肝肝气舒易, 脾胃健运, 则气血郁滞, 脏腑失调诸证自解[4]. 2.3.3 湿热质本研究得出的湿热质食疗方组成具体使用频次见表4. 湿热质因湿热内蕴, 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为面垢油光, 易生痤疮, 口苦口干, 身重困倦, 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 小便短黄, 男性易阴囊潮湿, 女性易带下增多, 舌质偏红, 苔黄腻, 脉滑数[2].其饮食调养原则为清热化湿符合湿热质分类标准的食疗方中, 用小麦、青粱米、粳米、猪肚、鲤鱼、甘草、蜂蜜等补脾;生姜、紫苏、薄荷、葱白、苍耳子、荆芥等解表、宣通肺气;薏苡仁、车前子、茅根、通草等利水渗湿;乌鸡、黑豆、猪肾补肾, 助肾健运水湿;蒺藜、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因此, 湿热质的调理, 需要多方面兼顾, 在清热化湿的基础上, 还需根据病因病机不同, 调以宣肺解表、健脾、补肾, 加强利湿效果, 湿性黏滞、缠绵, 湿可助热, 也可化热, 若湿去, 则热更易清除。
2.3.4 痰湿质本研究得出的痰湿质食疗方组成具体使用频次见表5. 痰湿质因痰湿凝聚, 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 多汗且黏, 胸闷, 痰多, 口黏腻或甜, 喜食肥甘甜黏, 苔腻, 脉滑[2].其饮食调养原则为燥湿化痰符合痰湿质分类标准的食疗方中, 药物类与药食两用类的生姜、葱白、荆芥、苍耳叶、桑白皮、牛蒡根等开宣肺气解表之水邪;陈皮、薏苡仁、白术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 利水下行, 两者都是通过调节体内水液的分布来燥湿行水;黑芝麻补肾;食物类的粳米、鲤鱼、黄豆味甘性平, 入脾胃二经, 能健脾和胃、利水安中, 中焦土得旺, 痰湿之邪就不会侵害四肢肌表元代朱丹溪提出"肥人多痰, 瘦人多火";的理论, 所以气虚血弱、素体肥胖者易形成痰湿体质痰湿的形成与肺、脾、肾的运化失司有关, 因肺主通调水道, 脾主运化水液, 肾为主水之脏, 三者相互协调, 共同完成津液的运行、输布和排泄其中, 脾为运化之枢纽, 脾健则湿化, 脾运则痰无以生, 故健脾能运痰湿[5]. 2.3.5 阳虚质本研究得出的阳虚质食疗方组成具体使用频次见表6. 阳虚质因阳气不足, 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为平素畏冷, 手足不温, 喜热饮食, 精神不振, 舌淡胖嫩, 脉沉迟[2].其饮食调养原则为补阳为主, 补阴为辅。
符合阳虚质分类条件的食疗方中, 多用动物肾脏, 如鹿肾、羊肾、猪肾等, 动物肾脏乃温阳之品补肾助阳;药食两用类中, 核桃仁补肾温, 荜茇能够温中散寒, 薤白有通阳之用, 人参能够大补元气, 山药、陈皮、甘草等温阳之余兼顾补益脾胃;在药物类中多次运用到补阳药, 如肉苁蓉、杜仲等,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 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 此外还用到了温经散寒的细辛, 通达阳气的葱白, 并佐入了生地、石斛、麦冬等补阴之品, 阴阳相顾, 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 达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的目的 2.3.6 阴虚质本研究得出的阴虚质食疗方组成具体使用频次见表7. 阴虚质因阴液亏少, 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为手足心热, 口燥咽干, 鼻微干, 喜冷饮, 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 脉细数[2].其饮食调养原则为滋阴清热符合阴虚质分类条件的食疗方中, 食材类小麦、大麦具有除热、止烦渴的作用, 乌鸡能够滋阴壮阳, 补肝肾, 益气养血, 青豆、冬瓜能甘凉滋润, 达到滋阴的目的;阴虚易生内热, 因此在食疗方中加入适当的清虚热药, 如枸杞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热滋阴、清热解毒的作用, 而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