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北京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docx
48页2024年北京市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答案】 B2、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的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A.归纳总结法B.设疑探究法C.巩固练习法D.收集整理信息法【答案】 B3、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答案】 C4、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相互结合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三重表征中的“三重”是指( )。
A.现象、原理、概念B.宏观、微观、符号C.电子、原子、分子D.性质、组成、结构【答案】 B5、某学生在进行“氯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部分的学习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正确地闻气味该学生运用的主要学习策略是( )A.多重联系策略B.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C.练习一反馈策略D.元认知策略【答案】 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S2O32-、K+B.钠、钾、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5.6LCO2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3.01×1023D.NO2与H2O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 B7、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 )A.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答案】 A8、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 )A.设计化学作业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答案】 A9、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B.我们周围的空气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D.金属与金属矿物【答案】 C10、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其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 )。
A.知识点记忆B.知识点重现C.实验操作技能D.解决问题能力【答案】 D1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列出的教学目标“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中“初步”属于( )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 D12、下列教学目标不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范畴的是( )A.通过体验实验过程,感受实验成功的快乐B.体会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C.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D.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答案】 C13、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 B14、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B.制饭勺、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化合物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答案】 B15、中学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增才干,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主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 )。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 D16、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不包括( )A.化学课程的课时总数B.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C.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D.化学课程标准【答案】 A17、小唐同学对所需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KMnO4和MnO2都是氧化物B.合金和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过滤和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D.实验室收集氧气和氢气都可以使用排水法【答案】 D18、( )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A.智力B.性格C.能力D.气质【答案】 B19、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A.知道化学式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 A20、下列可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B.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C.三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D.四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答案】 B21、由苯(C6H6)和乙醇(C2H5OH)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来推测苯酚(C6H5OH)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知识结构化策略C.联系一预测策略D.练习一反馈策略【答案】 C22、根据已有知识“碱金属具有很强的金属性,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铯是碱金属元素”,由此可以推出“铯也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这里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B.归纳C.比较D.类比【答案】 A23、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 B24、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中.属于同一水平层次的是( )A.经历、参与、认识B.感受、认同、保持C.认同、体会、认识D.经历、关注、增强【答案】 C25、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 A26、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 A27、1923年,布朗斯特(Bm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NaHCO3是( )。
A.两性化合物B.酸C.碱D.盐碱【答案】 A28、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答案】 B29、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 )A.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B.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C.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D.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答案】 A30、( )是化学学习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最强劲动力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答案】 D31、( )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A.教学方法B.教学设计C.教学策略D.学习方法【答案】 C32、课程改革要求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初中化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⑥⑦⑧C.①②④⑥⑦D.③⑤⑥⑦⑧【答案】 C3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 )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D.关心自然【答案】 D34、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答案】 B35、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金属腐蚀速率越快B.在铁管外壁上镀锌可防止其被腐蚀C.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发生了氧化反应D.纯银在空气中久置变黑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答案】 D36、某教师在进行“酸和碱”的课堂知识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37、下面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技能的是()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C.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D.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