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尼采的“生命”与语言.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
  • 文档编号:163570915
  • 上传时间:2021-0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5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尼采的“生命”与语言摘 要:在尼采哲学中,“表达”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发生,它是 “生命”实现自身最为基本的方式它植根于“生命”自身的创造性之中语言只有在象征性地表达“生命”这一点上才实现了自身的意义生命”在身体性的艺术语言尤其是音乐语言中获得了直接的表达 关键词:生命;表达;语言;艺术   语言问题在尼采那里显现为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尼采作为一个语言学家,对语言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哲学中,语言问题作为思想的规定因素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简而言之,语言已经成为现代哲学的主题之一尼采所提倡的语言不是概念式的语言,而是身体性语言它不仅仅包含某种话语、语词,而且还涉及到一些艺术性的表达方式,例如音乐和舞蹈尼采认为本源意义上的语言是对深层“生命”(das Leben)经验的表达,而“生命”则是这种语言的本源  在现代思想中,作为思想根本规定的理性已逐渐丧失其规定性原因在于,在理性的架构之下,虽然可以对世界的本性有所认识,但在这种认识之外,还有着更为丰富的非理性内容这些内容并非理性原则和活动的引申物,而是比起理性来说更为根本基本这样一种状况,现代思想将其主题延伸至理性之外,不是从理性走向非理性,而是在根源之处抛弃掉理性的原则,不再用“理性”或“非理性”来称谓那有待沉思的存在,而是给予了存在以新的规定性。

      尼采的生命问题就在这样的意义上突显出来  “生命”这一语词在尼采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尼采并没有对这个语词进行过专门的界定依据其思想整体来看,所谓“生命”就是个体生存充分实现自身的创造性本性时所通达的生命力充盈的状态状态”(Zustand)是尼采常用的一个词,它意在表明,对个体生存的深层起着规定作用的并不是任何一种外在于生存的根据,而是生存自身之内的因素生存立于自身的创造性之上所通达的积极状态就是其最为本真的规定性因素这也就是“生命”一词的基本内涵  表达问题并非外在于“生命”的表达”不是认识论意义上活动在表达活动中,对“生命”的认识并不构成“表达”的目的表达”应摈弃一切认识论的意向性结构和意识的目的性从“表达”的结构表达式上来看,并不是“去表达生命”,而是“生命表达自身”表达”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发生,它体现为“生命”表达自身的活动因此,表达活动就是“生命”实现自身的最为基本的方式它植根于“生命”自身的创造性之中  尼采曾这样说道:“使一个人深深震撼颤栗的某种东西,突然以一种不可言说的准确和精细变得可见可闻”,“一切都以最迅捷、最正确、最单纯的表达方法呈现自己”,“一切存在的语言和语言宝库向你突然打开”。

      1 这是尼采所描绘的通达了“生命”状态时的体验,从中可以看出“生命”并不与其表达方式分裂开来当我们通达“生命”状态时,唯一显现给我们的是生命活动在对生命活动的艺术式体验中,我们把握住了“生命”,同时也获得了对“生命”的“表达”对“生命”的“表达”固然不同于“生命”本身,它是“生命”显现自身的方式  尼采对“生命”的表达方式问题的考察相关于语言问题语言要表达“生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能做到这一点他认为形而上学式的语言对“生命”的遮蔽让语言丧失了创造力只有还原到语言的本源之处,寻找到一种适于表达“生命”的方式,才有可能让语言实现应有的生机  尼采语言批判的一个主题就在于探讨如何从概念式中走出来,而返回到本真意义上的语言之中去在他看来,概念式语言是与人的认识密切相关的,人们通过语言有意识地对某些对象进行认识这种语言之中的概念及其语法结构都受着意识活动的制约,它们实际上是对意识把握世界的方式的一种固定因此,概念式语言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语言,它相关于思维;而艺术式语言则是要借助于图画、隐喻和声音等方式象征性地表达某种生命状态,这些状态甚至未进入我们的意识之中,从而未被认识把握住表达”也并非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的活动,它作为一种生命活动的发生,是出于“生命”本能的需要,它同那被表达的“生命”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了无意识领域。

        这里需注意的是,尼采特别突出了象征性在“生命表达”这一问题上的重要性各种表达都是“生命”的象征,而非描述或抽象音乐并不借助于具体形象,它用旋律与节奏在时间中的变化直接表达了“生命”,但旋律与节奏的变化并不先于生命力的流变,所以所谓的“直接表达”也只是相对于各种构形艺术而言,它并非真正说出了生命力的形态,而同样也是对“生命”的象征各种艺术借助于具体的艺术形象象征性地表达生命力的活动人们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要透视到生命力本身,只有这样才算是把握住了艺术的真谛  由此可知,“生命”的表达是象征性的语言只有在象征性地表达“生命”这一点上才实现了自身的意义我们并不能试图从语言本身中找到对存在的真正内涵的揭示尼采的这一观点体现在他对传统形而上学语言观的批判上不仅仅概念,而且语法规则,其优劣都要结合它们对“生命”的依赖关系进行评判作为语法规则的逻辑定律并非高于一切的原则,它们只是为了表达“生命”的需要才被创立起来的,因此并不具有先天的权威性尼采曾做过这样的论述,他说:“音乐象征了物的本性,展现了世界的和谐嘴唇和其它部位的动作象征了人的存在的表象2“语词所构成的语言植根于嘴唇运动和声调的振动”3这也就意味着,如同旋律符号是对在场的音乐的固定,音符的意义在于它们可以被还原为音乐;语词则是嘴唇和声带的运动的标记,人们运用语词,为了将某种肢体运动记录下来,以便于随时复原这种肢体语言。

      由这些观点可知,尼采实际上是将语言看作是肢体行为的记录工具肢体行为比起语词来说更为根本这表明尼采试图进一步把语言还原为一种肢体活动,所发出来的声音只不过是这种肢体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非全部与此相反,我们现在所强调的语词只不过是对繁复的声音的某些部分的标记,而声音只是肢体活动的一部分如果过于强调语词,而忽略了规定它的、比它更为本源的肢体活动的话,那么,我们实际上丧失掉了语言的根本只有将语词与肢体行为结合起来进行理解,才能够真正把语言理解为一种生命活动,而不是将它一再地简单化循着尼采的思路,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样的结论:作为语词进一步抽象的概念的意义,比起作为其本源的生命活动来说更是微不足道的;任何过于强调概念的语言,都是对语言本性的本末倒置,这源于对其本性的遗忘  在对音乐、形象和语词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这一问题上,尼采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他区分了音乐、形象和概念等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且将音乐和自然界并列起来,认为它们是意志本体的两种不同的体现自然界作为现实事物的总体而存在,如果说自然界和音乐都是意志的反映,那么具体的现实个别事物也应该可以在现实中找到自身的本质然而,音乐被说成是一种最高形式的普遍语言。

      尼采进一步将音乐的抽象与概念的抽象进行比较,他认为二者的抽象并非在同一意义上讲的,音乐比起个别事物来说要更为抽象他指出,两种普遍性的差异体现在:音乐被认为是具有比概念的普遍性更高程度的普遍性:“所以,如果把音乐看作是世界的表达(der Ausdruck)的话,那么它就是最高程度的普遍的语言,甚至于它与概念普遍性的关系大致相当于概念之于个别事物的关系4音乐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个别事物的抽象,这种抽象如同概念是对个别事物的抽象:“现实,即个别事物的世界既向概念的普遍性,又向旋律的普遍性提供某种直观的东西,特殊的东西和个别的东西,以及个别的融合5概念只包含来自于直观的抽象的形式,如同被剥下的事物的外壳,因此确实是真正的抽象;音乐则提供了先于一切形象的至深内核,或者说事物的心灵6音乐所提供的作为事物内核的就是意志,这种意志冲动在音乐语言之中获得了某种表达,而“意志”在自然界中也以个体事物的形式表达自身,所以,我们可以在个体那里找到和音乐相契合的东西正是在作为意志的表达这一意义上,现实与音乐达到了同一  关于音乐、形象、概念三者的关联与相互促进作用问题,叔本华曾指出,如果将形象或概念配上音乐的普遍语言,那么会增加形象或概念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几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可以产生出有着更为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尼采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他认为音乐对人的想象力有一种激发作用在音乐的欣赏中,“人们可以生出一种构形的艺术力量,并试图用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和塑造那个向我们言说的(redende)看不见的而又生动变化的精神世界,在某种相似的例子中将它具体化7在尼采看来,酒神精神自身之中就有某种寻求具体形象来象征音乐中的世界精神的倾向,酒神精神直接表达为音乐语言,同时又试图寻找具体的艺术形象将音乐的内容具体化,“狄奥尼索斯对阿波罗式的艺术力量施加双重的影响:音乐唤起狄奥尼索斯式的普遍性的隐喻式的直观,音乐又给予这些隐喻式的直观以更为丰富的意味8  在这里,如果用更为普遍的“生命”一词来指代酒神精神,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理解尼采:“生命”在音乐语言中获得直接的表达,然而“生命”本身同时也在寻求具体形象来表达自身也就是说“生命”显现为多样化的艺术冲动,构形艺术力量同样也植根于“生命”之中,它的本源在于“生命”表达自身的需要生命”的实现就在于其表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酒神和日神获得了存在层面上的同一性或者,可以认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只是同一存在的不同实现方式,它们所体现的是同样的生命冲动注释:【1】Nietzsche: KSA6 Ecce Homo, S.340.【2】Crawford: Nietzsche on Language, pxi.【3】Crawford: Nietzsche on Language, pxi.【4】Nietzsche: KSA1 Die Geburt der Trag?die, S.105.【5】Nietzsche: KSA1 Die Geburt der Trag?die, S.106.【6】Nietzsche: KSA1 Die Geburt der Trag?die, S.106.【7】Nietzsche: KSA1 Die Geburt der Trag?die, S.107.Nietzsche: KSA1 Die Geburt der Trag?die, S.107参考文献:【1】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KSA), Herausgegeben von Giorgio Colli und Mazzino Motinari, Dnndruck Ausgabe,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GmbH&Co. KG, Mnnchen: Walter de Gruyter, 1988.KSA1 Die Geburt der Trag?die.《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周国平译,三联书店1986年版。

      2】KSA6 Ecce Homo.《人性的,太人性的》,杨恒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Crawford Claudia:The beginnings of Nietzsche’s theory of Language,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198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