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悼亡诗: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45202650
  • 上传时间:2023-09-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悼亡诗: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朝代:清代:纳兰性德原文: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解释 :佚名①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季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②夜台:指坟墓③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暗指爱人间的盟誓④“重泉”句: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⑤“忍听”句: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传奇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赏析 :佚名  这,首词是悼亡词中的代表作性德妻卢氏18岁于归,伉俪情深,惜三载而逝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周笃文、冯统《纳兰成德妻卢氏墓志考略》,《词学》第四辑)纳兰性德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终万念俱灰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而联系这一切的,是痛觉“人间无味”的“知己”夫妇的真挚情怀,它能够穿越死生,跨越时空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严迪昌点评:纳兰性德虚年三十二岁就去世,他赋悼亡之年是二十四岁,作这阕《金缕曲》是三年祭,再过五年他自己也“埋忧地下”卢氏卒后,他实际上是“续弦”了的,但“他生知己”之愿,“人间无味”之感,几乎紧攫他最终十年左右的心脉词人在《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词中有“不是人间富贵花”之句,这一令人惊悚的心音,可说是不拘束、担心宁的灵魂的集中发露卢氏这位帏内红粉知己的逝去,加深着他对“人间”的厌弃和逆反感三年祭的悼亡心曲的重心正落在“料也觉、人间无味”上说“也觉”,是指亡妻认同自己的感受有共识,这肯定是“知己”感,从而益坚缘结“他生”的心愿。

      纳兰的苦心驱笔,思路从“梦”与“醒”的对应点的转化切入三载魂杳,是“梦”还是“醒”?“是梦久应醒矣”!那么不是梦,他此去正是“醒”,是解脱,是也醒悟到“人间无味”如此说来,活着的转是在“梦”中,逝去的倒是大糊涂!痴语写到如此程度,只觉沉痛之极,也深刻之极上片从“不及夜台”起转出对亡妻的怜爱,钗钿约抛,自怨怨人,乃痴苦莫名难解语于是启起下片的心祭他生”“缘悭”句,语痴入骨,情伤肠断,超时空的血泪交溢的内心独白,诚属惊心动魄又令人不忍卒读清泪尽”时“纸灰起”,是否是亡妇“年年犹得向郎圆”的知己之心的示意或显灵?嘉庆年间词人杨芳灿在《纳兰词序》中说:其词“韵淡疑仙,思幽近鬼”,这阕词可谓是后一句范本所谓“思幽”,实系词人将追求与失落相交融而又毫不涂饰地痛楚抽理严迪昌编注《元明清词》,天地出版社1997年版,第188页) 王步高鉴赏:这是一首悼亡词,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三十日,这一天是其妻卢氏死亡三周年的忌日这时纳兰性德二十六岁据徐乾学所撰《纳兰君墓志铭》载,性德之“配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据1977年出土的《皇清纳腊氏卢氏墓志铭》载:卢氏“年十八归……成德。

      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卢氏与纳兰性德结婚时,性德二十岁,婚后三年她便去世了,但其夫妻感情深厚,今存《饮水词》,悼亡之作便占很大篇幅纳兰性德生长富贵之家,为承平少年,乌衣公子,丧妻使他尝到人生的苦涩这首《金缕曲》是诸悼亡之作中的代表作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自卢氏死后,纳兰性德对她的思念始终没有停顿他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快不终而哀思无限;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气氛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楚听到夜雨停留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肯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亡妇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此处有两措辞当留意:其一明属夏夜,却称“寒更”,此非自然天气所致,乃孤独凄凉之心境感受使然;其二是词人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一样自非韵律所限。

      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如春花一样美艳的娇妻,却如落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如今之“葬花天气”,三年前却曾是“葬人”天气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被噩耗震动之人,常会在痛心疾首之余,对现实产生某种疑心,盼望自己是在梦境中梦中的情景无论多么令人不快,梦醒则烟消云散可是那有一梦三年的呢?惨痛的现实使词人不能不予以正视妻子之死已无可疑心,那是什么缘由使她不留恋人间的生活弃我而去的呢?词人设想:“料也觉人间无味这句话给后世的读者留下耐人寻味的疑问卢氏因何而死?为何她会觉得“人间无味”?为什么卢氏死后与她结婚仅三年的丈夫会留下如此之多的悼亡之作?而今日开掘出的卢氏墓志又是那样的小,(虽比拟精巧,却与她丞相的长媳身份不很相称?)“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人间无味,倒不如一抔黄土,与人世隔开,虽觉冷清,却能将愁掩埋夜台,即墓穴埋愁地,亦指墓地卢氏葬于玉河皂荚屯祖茔钗钿约,竟抛弃”二句,再从自身苦痛生发,谓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苦痛地生活在人间古时夫妇常以钗钿作为定情之物,表示对爱情的忠诚钗为古代妇女的首饰之一,乃双股笄,钿,即金花,为珠宝镶嵌的首饰,亦由两片合成。

      上片写词人对亡妇的深切思念过片则驰骋想象,设想卢氏死后的生活,使对死者的追念更深一层 下片开头,词人期望能了解卢氏亡故以后的状况这固然是以人死后精神不死,还有一个幽冥的阴间世界为前提的此亦时代局限使然,也未尝不是词人的精诚所至,自然无可厚非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依?”“重泉”,即黄泉,九泉,俗称阴间双鱼,指书信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诗,后世故以双鲤鱼指书信倘能与九泉之下的亡妻通信,肯定得问问她,这几年生活是苦是乐,他和谁人伴此乃由生前之恩爱联想所及词人在另两首题为《沁园春》的悼亡词中也说:“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又曰:“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由生前恩爱,而关怀爱人死后的生活,钟爱之情,可谓深入骨髓词人终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听这琴声,由于这是亡妻的遗物,睹物思人,只会起到“举杯消愁”“抽刀断水”的作用,而于事无补湘弦,原指湘妃之琴顾贞观有和性德《采桑子》云:“清楚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由此可以看出卢氏在日,夫妇常在东厢理琴理琴,即弹琴捎信既难达,弹琴又不忍,词人只好希望来生仍能与她结为知己。

      据叶舒崇所撰卢氏墓志,性德于其妻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难得的词人欲“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仍怕不能实现:“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词人甚至担忧两人照旧薄命,来生的夫妻仍不能长期缘悭,指缘份少;剩月零风,好景不长之意读词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也不行得,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根底,故很少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很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非常凄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