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史回溯.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20310336
  • 上传时间:2023-07-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13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人文地理学概说》之三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回溯)或然论是对决定论和二元论的一种批判的继承,我很欣赏J.白吕纳 (J. Brunnes, 1869-1930) 在《人地学原理》中《地学精神》一章中有关怀理因素和地理关系的诠释她说:“心理因素是随不同社会和时代而变迁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发明出不同的人生事实来”她觉得:“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着时代而变化人文地理学做为一门学科,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从古希腊到罗马,甚至伊斯兰文明,如埃拉托色尼 (Eratoshenes, 273 BC – 192 BC)、斯特拉波 (Strabo, 63BC – 19 AD) 以及伊德列西 (Idrisi, 1099 – 1164)等不少人论述过人地关系但自“进入中世纪黑暗时代后,神学替代了一切”,直到19世纪后期,地理学科才开始形成地文、人文以及区域三大分支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人A.洪堡 (A. Humboldt, 1769-1859) 和 C. 李特尔 (Carl Ritter, 1779 – 1859)(李旭旦先生称其为K.李特尔,在Encyclopedia中,名称为 Karl Ritter,但更多的称其为Carl Ritter)都为地文和人文地理的研究开创了初期理论。

      基于人地关系的人文地理学理论,按照浮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有 环境决定论、二元论、或然论、适应论、人类生态、文化景观论以及和谐论其实西方人文地理学从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批判地汲取有关理论,涉及存在主义现象学、人文主义、激进马克思主义、构造主义、构造化理论、现实主义、后构造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计量革命,逃避主义以及地方性研究环境决定论(简称 决定论)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a) 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觉得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n)觉得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觉得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在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她民族这些论点无法解释当时希腊半岛各民族的历史进程,但却影响深远b) 16世纪初期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博丹(Jean Bodin)在她的著作《论共和国》中觉得,民族差别起因于所处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型式的政府。

      近代决定论思潮盛行于18世纪,由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率先提出,被称为社会学中的地理派,或历史的地理史观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 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将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扩展到不同气候的特殊性对各民族生理、心理、气质、宗教信奉、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觉得“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热带地方一般为专制主义笼罩,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这些论点对照欧洲中古以来近代政体沿革也难于自圆其说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觉得个人和民族的特性服从于自然法则哲学与物理学中的机械决定论思潮亦给地理学中的决定论以有力的推动这种从外部自然条件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主线动因的荒唐的外因论,在当时却起着积极的进步作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用地理唯物主义反对唯神史观,以地理环境特点阐明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这一特定期期的历史作用也决定了这一思潮的广泛影响老式的地理学家们限度不同地受到决定论思潮的影响,如洪堡写道:“我要努力证明自然条件对道德和人类命运的常常的、无所不在的影响李特尔觉得由于英国“位置在众港湾从各方面包围的中央,因此自然地成为海洋的统治者。

      第一种系统地把决定论引入地理学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F. Ratzel, 1844-1904),她在《人类地理学》一书中机械搬用达尔文生物学观念研究人类社会,觉得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布因而地理环境野蛮地、盲目地支配着人类命运这种环境控制论思潮在一种相称长的时期里,成为欧美地理学的理论基石在德国地理学界中,宣扬并推崇这一理论的有赫特纳、魏格纳(A.Wegener)、施吕特尔(O. Schlter)等拉采尔的学生地理学家辛普尔(E.C.Semple, 1863- 1932)将这一思潮宣扬于美国,在《美国历史及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书中多次加以发挥,觉得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特定自然环境导致的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E. Huntington)于1903~19间在印度北部、中国塔里木盆地等地考察后刊登《亚洲的脉动》一书,觉得13世纪蒙古人大规模向外扩张是由于居住地气候变干旱和牧场条件日益变坏所致19她又出版《文明与气候》,创立了人类文化只能在具有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干发展的假说19她在《人文地理学原理》一书中,进一步觉得自然条件是经济与文化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受到了巴罗斯(H.H.Bar-rows)的抨击。

      在20世纪代,从地理哲学角度看,决定论已非地理学的唯一基本,露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潮已渐趋没落,随后为索尔的文化景观论以及与法国人地关系中的或然论相孪生的美国的地理调节论所冲击;后者由于仍然渗入着许多决定论观点,陷入理论上的软弱性,因而不能从实质上否认决定论有深刻社会背景和影响的“地理环境虚无论”、“地理环境不变论”以及“文化决定论”思潮,均力图取代自然决定论对的地阐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地理学理论研究和指引实践应用毫无疑问,主宰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是其固有的内在规律;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而不能上升为主导的或决定性的因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封建社会之解体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过程,“并非自然的恩赐”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当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发生联系并能加以运用与改造时,才干显示其特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加速或延缓的影响社会发展阶段越古老,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虽然在原始阶段,社会发展速度也并非与地理环境优越性限度成正比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均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而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之中走向另一极端主张忽视地理环境和随心所欲地践踏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虚无主义,均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也必然在实践中碰壁。

      二元论 (Dualism)主张世界故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觉得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的它和一元论相对立近代地理学自洪堡和李特尔谢世以来,地理学的统一与分裂始终是争论焦点,地理学的一元性受到非议洪堡主张地理学应在复杂性中去理解统一性;将人类作为自然统一体不可缺少的部分涉及在内李特尔觉得统一性正是地理学的特点以德国佩舍尔(O. Peschel, 1826 -1875)为首的某些人觉得,地理学只能对地球表面形态进行研究,人类活动不属其研究范畴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和阿·彭克都觉得地理学仅限于自然地理,而摈弃人文方向西方某些学者始终致力于推动地理学的统一性赫特纳倡导统一地理学,觉得区域是地理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有关结合;两者统一于区域研究中哈特向指出地理学研究对象很少是纯“自然的”或纯“人文的”,分为“两半”是有害的麦金德觉得:“地理学成功发展道路需要将它当作一门统一的科学”1963年,美国以阿克曼(E.A. Aekerman)为首提出地理学革新建议,否认分裂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二元论苏联从20~50年代,某些地理学者觉得统一地理学已通过时,分裂为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

      1926年以康斯坦丁诺夫(O.A. Konstantinov)为代表的经济学派指出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纯正的经济学科,提出:“彻底抛弃地理观点”其观点与巴朗斯基等领导的地理学派相对立50年代末阿努钦(V.A. Anuchin)著《地理学理论问题》一书,指出地理学存在着与其他科学不同的“统一的”研究对象和措施论原则,既涉及自然的,也是社会的马尔科夫(K.K. Markov)力主地理学的统一性,觉得自然和人类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构成部分,不仅要研究其互相作用,还要予以经济评价地理区应看作自然经济综合体指出目前再强调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独立性是时代的错误在1980年苏联地理学代表大会上她指出:“统一地理学或简称地理学,就是现代地理学中国不少学者均主张地理学的统一性,重要论点仍是人与自然互相作用的关系上需要统一地理学统一地理学)或然论 (又称也许论)在F.拉采尔之后,德国浮现了对二元论的反作用,法国却又诸多社会学者和人类学者指责拉采尔忽视了社会因素人类学者H.W.Marrett 觉得拉采尔的概括性论断是“太美丽了,但不真实”,由于人不能被自然之手所摆弄;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具有一种社会老式,她的活动并不是直接由她的环境所决定的。

      法国的地理学家P.维达尔(P. Vidal, 1845-1918)提出了一种人地关系论,后人称之为也许论或或然论她觉得地理学的任务是论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互相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一定范畴的也许性,而人类在发明居住地时,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运用这种也许性她的这一观点在其学生J.白吕纳(J. Brunnes, 1869-1930) 19刊登的《人地学原理》一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白吕纳觉得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国学派)人文地理学这H.I.费勒(H.I. Fleure, 1877-1969)把法国学派这些论点传入到英国她有一句精彩的结论:“没有必然的需求性,但到处有也许性,而人作为也许性的主人,才是运用也许性的主宰第二章 人地关系理论一、人地关系和人地关系理论1.人地关系的含义“人地关系”是一概括用语,它并非仅指一般的人口与土地关系,而是有着更为广阔的内涵,它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有时,人们用它来泛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地关系这一名词目前已逐渐为人们熟悉、关怀和使用。

      不仅是地理学,在环境学、土地学、人口学、经济学、农学、社会学等学科中也已日益引起注重和研究,所不同的是,地理学是从空间观点出发去研究人地关系的人地关系属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但是作为地理学的理论概念,它又不同于一般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般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人与空气,人与动、植物,人与矿产,人与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之间的关系作为地理学的理论概念的“人地关系”应当是:“人”,是指社会性的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多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是指故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互换而构成社会的人,是指在一定地区空间上活动着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地理环境,是指在空间上存在着地区差别的地理环境,也是指在人的作用下,已经变化了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社会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就是指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地扩大和加深改造与运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变化地理环境的面貌,同步,地理环境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地区特性和地区差别①对人地关系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出发点,或侧重于人;或侧重于地;或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或强调自然对人类的控制。

      人地关系的探讨始终是地理学的主题之一,许多地理学者把人类的居住地(人的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地理学的古老老式近代地理学产生以来,人类与自然界的互相依赖关系就始终是地理学研究的一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形考任务1-3+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教育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Android核心开发技术》形考任务1-7参考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docx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1月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1(原卷+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