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亳州节风俗之十一.doc
5页亳州节令风俗之十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经过了许多天的精心准备,专门为的是大年初一的到来传说过年的来历与“年”有关年”是个爱吃人的怪兽,冬季时爱进村吃人人们便以放炮、红颜色的形式吓唬它,等到“年”被驱赶走后,一大早,乡亲们便纷纷四处去寻问,看看亲邻们中可有人被“年”吃掉没有所以,放炮、贴春联、拜年的许多习俗大都出于此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大年初一最为隆重、喜庆、吉祥1、放炮人们天不亮就在鞭炮声中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起床了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男人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也有放烟花的(亳州人简称“放花”)的放炮一般是整整一挂鞭炮,讲究的还要先放三只特别响的“大雷子”正如王安石在《元日》中所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鞭炮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是喜庆心情的自然流露2、下饺子 放过开门炮后,就准备下饺子在此之前,全家人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女人们要精心打扮一下素饺子在亳州有的叫“扁食”,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枚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下饺子时,也有人家放炮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早餐都是一个样,只吃用韭菜、鸡蛋、细粉包的素饺子和用胡萝卜丝、黄豆芽、粉条调制的“火菜”。
老人说,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吃素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能大手大脚、大鱼大肉,要节俭过日子火菜”里的胡萝卜丝象征红红火火,黄豆芽象征金玉满堂,细粉丝象征细水长流3、敬祖 吃罢饺子后,全家净手、焚香、点腊烛全家叩拜天地,保佑全家平安,而后再向祖宗牌位叩头拜年还要在亡人的照片前放上盘饺子,放双筷子饭后,全家主要成员带着火纸、鞭炮、祭品(酒、肉、果品等)到祖坟拜年在利辛一些地方,同宗族的男人们聚在一起先“上官老坟”,即上共同祖先的坟,烧纸,放长长的鞭炮,之后才是分散去自家坟上祭祀4、拜年拜年时,要到同族邻居家给长辈行叩头礼,平辈互相问好拜年时,可带小孩子去,男孩女孩都行,到了每家,每家都准备好了花生、瓜子、麻糖等食品招待,至亲长辈给晚辈小孩压岁钱亳州拜年的规矩是:首先,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然后是同辈的、关系好的也可以拜年,长辈不能给晚辈拜年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上人家拜年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可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时回拜在亳州,当年结婚的年轻人,领着新媳妇去拜访至亲,如姑、姨、叔、大伯等等,这是新媳妇第一次走婆家的亲戚,因此要带着礼品。
而作为长辈,则要给新媳妇见面礼这是第一年的礼节,以后就没这规矩了到了大年初一,拜年时就可以带礼品去拜了徒弟拜师傅,学生拜老师,干儿拜干爹,大年下拜年真是难说备细,大家各按自己的规矩,而且一旦形成习惯,每年都要接着拜的比如,拿着大馍看老年人,今年拿了,明年要继续拿,不然就是咒人的意思了,老人家就该不高兴了拜年以午前为度,过了中午12点,就不兴去拜年了中午,全家吃团圆饭,午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点评: 大年初一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拜年了拜年是中国民间最主要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是一特殊交际方式,既表达相互间的祝贺与祝福,又有利于增进友谊和联络感情但拜年很有讲究选择合适的时间,乃拜年的第一要素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超过了中午12点,又不符合亳州的规矩另外,在主人家里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也影响其他人来拜年在亳州,一般坐上十来分钟,遇见下一拨拜年的,就可以借故告辞了,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亳州节令风俗之一:腊八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从每个传统节日的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这些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到了汉代,大多都已定型,节气的划分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以后在各个朝代,风俗内容不断丰富发展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在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亳州古代劳动人民在许多传统节日里,逐渐形成了不少有着地方特色的规矩、风俗和习惯,溶进了许多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人情世故,使得节庆文化呈现出浓浓的亳州味节庆文化最能突出反映一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土民情,故此,本系列着重介绍具有亳州特有的节庆习俗,而与全国各地相同的部分则予以省略本系列文章摘自本人《亳州风土民情》“节令篇” 腊八节(农历蜡月初八)老亳州称春节为“过年”、“过大年”按照亳州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初八就应该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前后延续达一月之久腊八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腊八粥”为八样食品混合制成,选料很广泛,用糯米、大米、小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绿豆、白果、桂圆肉、栗子、大红枣、山渣糕、花生仁、荸荞、核桃仁等,最好凑够八样。
有的人家一天全吃粥,早饭甜粥,午饭咸粥,晚饭淡粥咸腊八粥,是用小米、细粉、花生仁、芝麻仁、海带、姜、葱、豆腐皮、黄豆芽、萝卜等,加入辣椒粉、胡椒粉等多种佐料等煮制,又咸又辣,尤重辣味,故又称辣八粥吃腊八粥的含意在于庆祝当年人寿年丰,也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寒冬腊月吃辣粥,也有防寒之意不少地方,亲邻好友,还互赠腊八粥,并将腊八粥分给家禽家畜吃,还在果树、农具、门窗上都抹上一把粥,这是预祝家畜兴旺,果树茂盛,多结果子,祝愿门窗也能善解人意,照看好家门皖北一带,把腊月初八当做百无禁忌的“黄道吉日”,是男女订亲、婚嫁的喜庆佳期,故此日多办婚嫁喜事腊月初八也是佛教的宗教节日,寺庵僧尼多送粥给居民和儿童吃,说吃了可免灾避祸以前,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饭,信佛的人,是日施舍穷人他们除了自己吃外,还给徒弟们送粥腊八饭这里面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元朝末年,淮河两岸连年旱灾,蝗虫遍地起,庄稼失收,官府苛捐杂税,地主地租剥削,逼得百姓逃荒要饭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放牛,经常挨饿有一天,他在农田里发现老鼠洞,就挖洞捉老鼠挖到老鼠窝时,搜出一些玉米、花生、红薯、豆子等食物于是他把这些煮成饭,吃得又香又甜。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每天山珍海味吃得腻烦了在腊八这天,他忽然想起旧事,传命御厨以五谷杂粮做饭,吃后大悦,赐名为“腊八饭”后来,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点评:亳州城内,喝腊八粥不怎么喝咸的辣的,大多只喝甜的,而咸的和辣的,变成了一种经常喝的咸稀饭了亳州人讲:“吃罢腊八饭,便把年来办从这天开始,亳州人便开始磨面做糕点,杀猪宰羊,备办年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