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大《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附期末复习参考题).doc
14页电大《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一:名词解释# k, X3 W A+ ^9 Q: Q% B+ X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一门科学P4( x7 L9 y, {7 z+ v0 X- A7 p2、区域结构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分支学科的重要标志,它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其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使区域内任何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P6: \% D6 N( U" E! |: g3、经济区位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往往被描述为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P20-219 @1 X. G5 p# ]$ [+ K0 G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P33-34+ o% ^# B9 K% G R二:填空+ H- f! u3 D0 _) n1、发展路径。
P55 w0 {" n! ^2 O u2、区域核心,中心城市P7, A* x1 r) }/ K" `: ~; }7 J3、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区域产业结构P79 E S) V @5 z4、科技园区,工业园区P184 p* F/ S/ ?* }5、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P35# w- s- w: i: {" c4 C1 |, @三:判断说明- P1 D* Q" }* K2 P. @' k$ _1、不正确详述参见P1-28 }) V8 s6 ]# V! K8 w8 |2、正确诺斯、胡佛、里查森等观点一致,均强调经济活动区位及空间组织详述参见P2-3 b0 V, \! H: `- r' k: Q; g+ a3、不正确区域产业结构”一般由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所组成,而非“区域结构”详述参见P7-85 B6 B# x( x. H$ M+ X" a4、不正确佩鲁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是“增长极”概论,而忽略了增长极的空间含义;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首次提出了增长极的空间含义详述参见P30/ u5 ?: X4 h6 v5 e3 b6 ^# G7 l9 i5、不正确。
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和政治联盟而非“经济同盟”详述参见P49' _ M9 O/ x' X; p9 m3 {四:简答6 { b P- ^8 l/ A& }1、答: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4 i( A o0 A" M(1)区域结构,它是区别与其他经济学科的重要标志0 Z3 ?. {8 `* R0 s, b1 v(2)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区域经济主要研究之一就是如何组织区域经济 B( P, B* d3 X(3)区域空间的地域及其组成单元主要体现在如城市这些增长点或增长极的研究9 u1 U- @+ f+ \! O' r8 K* {(4)区际分工与联系,区际分工可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区际联系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区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6 r+ f2 _* a/ s8 h+ W7 C6 x+ B(5)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是要如何实现区域间合理分工,如何解决效率与公平等问题 V7 y7 F4 v" c3 o9 e! n2、答:国际经济领域显现出的两个最大特点:一是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二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潮,21世纪的新区域经济观呈现出五个层次 y" d) `' W5 f' J9 y: a第一,新区域经济观突破传统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
s0 U' d# }6 k% W4 i S第二,新区域经济观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q K* q: S, ?9 t# O; P第三,注重新知识、新现象和最新成果的研究,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定位为21世纪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 j3 [; R m( Y* n) d第四,积极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把特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详实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4 x4 A' e) Q+ o) Y J }. o第五,在新区域经济观的分析中,特别注重案例分析,利用新的区域经济理论对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案例进行系统分析,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9 ~% ]1 f$ `+ G u: E' B# a3、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 w l; H0 r* i经济区域是指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2 q" c2 a F7 s* C% W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质的方面,即经济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
具体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居民生活环境、经济社会结构、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5 `( |4 K* n9 |# t. x, I2 x二者的联系体现在:经济区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产物,经济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区域经济的内容 Q9 A3 k6 k1 z1 j P6 ?) b. D4、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有:( p9 ^5 |# K: b3 N) j# k+ J1 U M(1).具有较大影响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 l/ }# ?6 C: S$ g; P. | o(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面趋于重叠,规模较大的组织与规模较小的组织齐头并进,而且是大组织中包括小组织的越来越多6 P6 w2 f* |1 n4 u(3).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9 V* m" |$ K1 @5、答:APEC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制度创新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 |9 Y% D8 l' `" u(1).APEC原则框架创新5 ?: {1 a9 J; F(2).APEC协商机制创新。
3 L# |( d" [, U) I/ r3 q(3).APEC推进方式创新4 W0 E% D) L+ W/ c: D(4).APEC运作机制创新 ?' f/ P5 |/ z1 R _(5).APEC活动内容创新 S: Q8 e( M) u(6).APEC自由化体系创新5 u p" q0 x B5 {6 ]5 }五、问答$ q$ J9 ~% [3 s' @. o2 Z答:(1)对区域经济概念的简要说明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非常广泛,既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为、区际互动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影响因素,如地区的经济投入、社会需求、产业布局、经济结构等等 w8 O8 o6 s* u(2)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的内容区域经济的多种因素也就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内涵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量的方面,也包括质的方面,即(1)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而稳定的增长;(2)居民生活环境包括全面的公共福利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3)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从而保证社会总产出的长期持续和稳定增长;(4)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的组织制度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等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5)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居民间的收入及实际生活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社会不再产生新的贫、富阶级;(6)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及运行机制;(7)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不适合或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陋习、陈旧观念能够得以及时、彻底地更新或废除,新的文化或新的观念能够迅速地成长、发育起来;(8)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发展相关联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自我调节、自我平衡及自我发展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反应能力、变化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等。
0 z2 P# C+ i" g9 o U6 K- A/ W' {4 q2 n0 N# u教师及联系:陈永高(黔江电大教务科203室),;79311189 C" u1 r5 a4 _* [第二次一:名词解释5 G; e g) k) q6 ~+ v) I1、是为了认识区域的经济分布现状和经济结构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区域分异规律,按均质方法,根据区内的同一性和区际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确定不同的区域划分指标,划分各种类型经济区P77-78" Z* C- u: k7 M$ k, e2、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它地区更开放、更灵活、更优惠政策的地区P83+ s1 Q g& |: D9 H! K8 e3、是指引城市经济增长的城市经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共同作用方式P92( D* C' @" S% D4、指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P106-1071 y' n ~' J' S& Q, k5、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P1287 L/ _ u" R v) BT0 v! X! Z+ X' ?/ O5 W二:填空6 T9 T1 r5 b1 m1、类型经济区、综合经济区P777 M9 n3 m1 y* \0 L) X2、自由港、自由贸易区P87. l2 Y n0 |' M) j3、就业量指标、国民收入指标P911 l6 O! f; a% }6 r0 x) v* q/ x! J2 p4、城市基础模型P979 S- P) b; o9 h4 S# [0 I" U5、知识经济、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P1029 u |% P: h6 [5 X5 Z; X 0 l: W) I' w* m2 ~% c$ \三:判断分析2 g9 U S! ~1 B! Z) ?1、不正确详述参见P78 {3 @4 u6 G8 S1 ?/ F' n R2、不正确详述参见P873 ^6 x2 [/ A8 K! V3、不正确详述参见P910 Z! U, d2 c0 H0 E. H4、不正确详述参见P111-112 T- n' e. z0 \/ h$ ?7 V0 q5、不正确详述参见P1304 \! J' f) j5 j3 @: ] 9 E" o0 }* D6 u5 x" P四:简答* m9 q+ U6 \' K1、答:(1)国民经济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9 I9 K5 ?" v2 b+ n" j8 L5 ^4 B(2)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c9 `0 i3 X F% S5 Y' J(3)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8 x# X( p2 N4 D- Q! A% p(4)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S; F- z, `0 H(5)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