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ppt
33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哲学主观题答题方法解析,一、审题,1.审范围:答题范围,(1)唯物论(探索世界):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追求真理):实践认识真理,(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导向;价值判断与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2.审设问方式:设问是答清思路关键所在可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设问方式1)哲学依据=哲学道理=哲学观点=哲学原理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2)哲学启示=措施=建议=如何做=怎样做答案结构:(动词)方法论+材料分析,(3)为什么=原因=理由=必要性=意义答案结构:理论依据(原理+方法)+现实意义,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要在材料中找原理,(学会抓关键句,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万一不行,利用板块记忆的方式进行罗列,最接近的用上三、学会抓关键词,这是判断哲学原理的关键所在。
四、要学会找关联性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生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4)发展具有普遍性辩证否定观;,(5)一分为二主流与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6)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一、(辩证)唯物论(认识世界)关键词:物质 意识 规律 主观能动性,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如弘扬某种精神等5.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6.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如兴修水利等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探索真理)关键词:实践 认识 真理,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的指导下,做事情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了新的正确理论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一)联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影响了(导致了)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殃及中国”“欧债危机影响世界”,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虽然承认与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本来不存在的比如:“吉祥数”,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力利用某种条件加深了联系,如网络、交通等4.联系的多样性,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仅承认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看到了多个事物对一个事物的影响(或一事物对多个事物产生了影响)5.整体与部分,(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材料有整体也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整体,统筹全局材料强调整体),(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发挥材料强调部分),(4)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材料强调结构或优化组合),6.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2)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4)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全局,优化组合。
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7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现在的客观情况(认识)与过去相比进步了(深化了)8.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过程不平坦、很艰难、有波折,当与过去相比,事物还是向前发展的9.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事物一直在变化、在进步,但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国家扶持与艰苦奋斗等,(三)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材料中出现反义词;,1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反义词之间出现了转化;,1,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承认和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害怕问题,掩饰问题等,14.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刀切,根据事物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1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既具备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又具备自身特有的东西比如:个别号召与一般指导相结合;借鉴他人经验,16.主次矛盾,(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关键要做好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有好多任务要完成,其中一件做重要(这一件做不好,其他事情的解决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牵牛要牵牛鼻子;当务之急、关键是等词眼,(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强调细节或强调两手都要抓等,17.主次方面,(1)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在认识或评价某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但是一个方面是主要的比如: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利大于弊;总的来说等(3)矛盾的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强调次要方面四)创新,18.辩证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保留合理因素,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3),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创新等,19.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创新等,20.创新的作用:(说明为何创新以及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四、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8个)关键词: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 社会基本矛盾改革价值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客观的事件,才有了与之相应的社会思想;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件发生了变化,社会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很多新的网络用语的出现,“楼脆脆”“欺实马”等流行语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双重性),在某种社会思想的指导下,社会发生了客观的变化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要求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改革(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改革(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改革,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5.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强调价值观带来的结果,如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人生观,6.要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作出的;(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人的价值在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责任的与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实现人生的价值,,8.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的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