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docx
5页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主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内在理念向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本文就基于新课改的理念下,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使高中生发展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还特别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和交流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呢?以下是本人在新课改中的教学实践中,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目标到内容的质变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程序设计语言--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素养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课以讲应用工具、讲语言为主,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传授上即使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与新课标相比,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2、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然而,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对问题的一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纵观以上问题,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本人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分层教学是最适应解决个性差异 (1)按水平的分层导学教学实施之前,可以采用测试考核、问卷调查、课堂访谈等方法,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水平(如操作技能、应用水平等)进行调查摸底,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按水平高低分成A和B两层(类)学生进行教学,这种分层教学受很多条件制约,实施起来不方便这种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内容而进行的按类分班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困难,比较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需要 (2)课堂上的分层导学对于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在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的前提下,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目标水平要求。
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例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态度、能力水平等,课堂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组织教学①设置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可以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区分为达标、中级、高级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目标维度,同时针对不同智能领域也适当提出一些发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水平要求,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体现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可选择性根据不同水平要求和学习目标的多元性,设计相应课堂学习任务还可以设计不同水平要求的探究学习任务,譬如同是文本信息加工的学习,水平一般的同学学习文档的编辑排版,主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同学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处理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对软件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文本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共性问题②小组互助学习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根据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如水平不同的学生结成小组,"强弱搭配"),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 2、教学方法的探索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的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线,同时兼顾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活动教学法。
(1)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四点:①"任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②"任务"要有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一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并适当引导提示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有显著的效果③"任务"要有合作性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④"任务"要有生活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现问题,确定学习主题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学习活动主题的设计是关键一个好的学习活动主题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并经历信息处理的全过程,还可以学结一些技术技巧和方法以,加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上因特网去查找,但网络资源是丰富的、繁杂的,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去筛选,这时需要教师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
(4)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新课标基础模块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以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主线,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学生如何掌握信息术应用技能上,而要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并在学习活动中时时刻刻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一来,我们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君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验,[J],计算机时代 [2]王静,事例管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J],中小学电教 [3]魏宁,超越肤浅的信息素养培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4]吴志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电教第 5 页 共 5 页。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