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2210159
  • 上传时间:2022-08-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8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公报石漠化①已经成为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为查清岩溶地 区石漠化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04年〜2005年, 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监测工作针对岩溶 地区地形复杂,地块破碎,单纯依靠遥感技术对于植被覆盖下的 地类判别的局限性,本次监测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 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方法监测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广东、 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0 个县(市、区),监测区总面积 107.14 万平方公里,监测区内岩 溶面积为 45.10 万平方公里参与监测的技术人员达3600 人, 共区划和调查图斑61.2 万个,获取各类信息记录5000 多万条 主要监测结果如下: 一、石漠化土地现状1、石漠化土地面积我国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上述八省 区的 451 个县(市)中,截至2005 年底,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 12.96 万平方公里,占监测区总面积的 12.1%,占监测区岩溶面 积的 28.7%按省分布状况在这八省区中,贵州省石漠化面积达331.6①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是岩溶地 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万公顷,占石漠化总面积的 25.6%,其后依次为云南 288.1 万公 顷、广西 237.9 万公顷、湖南 147.9 万公顷、湖北 112.5 万公顷、 重庆 92.6 万公顷、四川 77.5 万公顷和广东 8.1 万公顷,分别占 石漠化总面积的 22.2%、18.4%、11.4%、8.7%、7.1%、6.0% 和 0.6% 按流域分布状况石漠化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其中长江流域面积最大,为 732.1 万公顷,占石漠化总面积的 56.5%;珠江流域次之,为486.5 万公顷,占 37.5%;其它依次 为红河流域 52.3 万公顷,占 4.0%;怒江流域 17.7 万公顷,占 1.4%;澜沧江流域 7.6 万公顷,占 0.6%按程度分布轻度石漠化 356.4 万公顷,占石漠化总面积的 27.5%;中度石漠化 591.8 万公顷,占 45.7%;重度石漠化 293.5 万公顷,占 22.6%;极重度石漠化 54.5 万公顷,占 4.2%2、石漠化土地分布特征石漠化分布特征主要有:一是分 布相对比较集中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 81 个县,国土面积仅占 监测区的 27.1%,而石漠化面积却占石漠化总面积的 53.4%。

      二 是主要发生于坡度较大的坡面上发生在 16 度以上坡面上的石 漠化面积达 1100 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84.9%三是 程度以轻度、中度为主轻度、中度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总面积 的 73.2% 四是石漠化发生率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监测区的平 均石漠化发生率为 28.7%,而县财政收入低于 2000 万元的 18 个县,石漠化发生率为 40.7%,高出监测区平均值 12 个百分点; 在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 800 元的 5 个县,石漠化发生率高达 52.8%,比监测区平均值高出 24.1%二、潜在石漠化土地状况潜在石漠化土地是一种非石漠化土地,其岩性为碳酸盐岩 类,基岩裸露度(或砾石含量)在 30%以上,目前虽然尚有较好的 植被覆盖或已经修为梯田,但如遇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干扰,极有 可能变为石漠化土地经监测,监测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为 12.34 万平方公里, 占监测区岩溶土地面积的 27.4%按省分布状况潜在石漠化土地在八省区都有分布,贵州 省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为 298.4 万公顷,占潜在石漠化 土地总面积的 24.1%;其后依次为湖北 236.5 万公顷、广西 186.7 万公顷、云南 172.6 万公顷、湖南 143.8 万公顷、重庆 85.8 万公顷、四川 73.7 万公顷和广东省 40.5 万公顷,分别占 潜在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19.1%、15.1%、13.9%、11.6%、 6.9%、6.0%、3.3%。

      按流域分布状况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潜 在石漠化土地为 835.3 万公顷,占潜在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67.5%;其它依次为珠江流域355.4 万公顷,占28.7%;红河流 域 21.0 万公顷,占1.7%;怒江流域17.5 万公顷,占1.4%;澜沧江流域 8.6 万公顷,占 0.7%三、石漠化成因分析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更是人为因素所致一)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 蚀动力和溶蚀条件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 总面积的 26%二)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 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74%,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度樵采岩溶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能源种类少,群众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特别是在一些缺煤少电、能源种类单一 的地区,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据调查,监测区的能源结 构中,36%的县薪柴比重大于 50%二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岩溶地区山多平地少,农业生产大 多沿用传统的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由于缺乏 必要的水保措施和科学的耕种方式,充沛而集中的降水使得土壤 易被冲蚀,导致土地石漠化,据调查,监测区现有耕地中 15 度 以上的坡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 20%三是过度开垦岩溶地区耕地少,为保证足够的耕地,解决 温饱问题,当地群众往往通过毁林毁草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增 加粮食产量,这些新开垦地,由于缺乏水保措施,土壤流失严重, 最后导致植被消失,土被冲走,石头露出四是乱砍滥伐建国以来,西南岩溶地区先后出现几次大规模 砍伐森林资源,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如大炼钢铁时期大规模的 砍伐活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的“以粮为纲”的政策等,使森林资源 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地表失去保护,加速了石漠化发展五是乱放牧岩溶地区散养牲畜,不仅毁坏林草植被,且造 成土壤易被冲蚀据测算,一头山羊在一年内可以将 10 亩 3-5 年生的石山植被吃光经过统计分析,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中,过度樵采形 成的占 31.4%,不合理耕作形成的占 21.2%,开垦形成的占 15.1%,乱砍滥伐形成的占 13.4%,过度放牧形成的占 8.2% 另外,乱开矿和无序工程建设等也加剧了石漠化的扩展,占人为 因素形成的石漠化面积的 10.7%。

      四、石漠化防治形势分析党和国家对生态建设工作十分重视,近年来,依托长江防护 林、珠江防护林、坡改梯等工程,在石漠化地区累计完成营造林 340 万公顷,实施坡改梯和低产田改造 80 余万公顷,取得了明 显的成效,同时也为开展石漠化治理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研 究、积累了一批适用技术,总结了许多成功治理模式,培育了一 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石漠化防治的先进典型,积累了 一定的治理经验但是,当前的石漠化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一是面积大根据监测,石漠化面积已达 12.96 万平方公里, 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 28.7%,需要加速治理;此外,还有 12.4 万平方公里的潜在石漠化土地,占岩溶面积的 27.4%,如果不尽 快实行保护,很容易转化为石漠化土地因此,防治的任务十分 艰巨二是目前石漠化仍呈扩展趋势通过对云南、贵州、广西、 湖南这四个重点省区的部分区域进行监测显示:1990-2002 年的 十多年间,石漠化土地面积均呈扩展趋势,其扩展速率在0.8%〜 3.2%之间三是防治难度大岩溶地区虽然雨热条件好,但由于土壤流 失殆尽,肥力极差,治理难度大同时,区域经济不发达、人口 密度大、各种不合理人为活动频繁,石漠化防治难度很大。

      四是区位特殊岩溶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有 45 个 民族、近 3000 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28% 同时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 152 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超 过 1000 万人, 2004 年农民人均收入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 74.6%五是危害严重据调查,由于土地石漠化, 70 年代后期贵 州省年均减少耕地近 20 万亩, 2000 年前的 25 年间广西岩溶区 耕地减少约 10%黔、桂、滇三省每年约有 300 万人饮水发生 困难,缺水达 4、5 个月,许多地方丧失了人类基本的生存条件 石漠化还造成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发, 1999年黔桂滇3省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1亿元可见,石漠化危害严重 ,形势严峻,已经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 会的发展,如不采取有效措施 ,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我 们的子孙后代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照此下去,在未来 的发展中,地区间的差距势必拉大加快石漠化防治,刻不容缓五、石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为做好石漠化防治工作,尽快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岩 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要将石漠化防治纳入地方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各级地方政府政务内容石漠化防治要 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签订责任状,并作为各级地方行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2、加强法制,严格保护石漠化的防治要从源头上抓起,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做 到一手抓治理,扩大林草植被,一手抓保护,严格监管,依法保 护好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3、设立专项,综合治理国家应把石漠化防治纳入国家生 态建设总体构架之中,尽快编制石漠化防治工程规划,安排专项 资金,启动石漠化防治专项工程要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 通过采取造林种草、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基本农田和配 套小型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改善农村人畜饮水条件以 及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综合治 理,迅速推进石漠化防治工作4、强化科技支撑,科学防治石漠化防治必须依托科技, 要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模式,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方法 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特别是加强 基层科技人员及农民的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防治石漠化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治理者的整体素质。

      5、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以本次监测为基础,加 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实行 5年为一个周期的监测制度,定期 监测、掌握石漠化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及时对防治工作进展及 其成效做出客观评价,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