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坪小学扩建.doc
51页桂花坪小学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桂花坪小学扩建项目建设单位长沙市天心区工务局法人代表郑凯联 系 人戴明君通讯地址长沙市湘府中路298号天心区政府机关大院南栋四楼联系1897486152118974861521邮政编码 410004建设地点长沙市天心区桂花坪街道办事处,中豹路(规划道路)以北立项审批部 门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长发改[2013]645号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类别及代码P8420初等教育占地面积(平方米)23867绿化面积(平方米)11154总投资(万元)10741.71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6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背景及由来1、背景《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二五”规划》,到 2015 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 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 95%,其中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75%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城乡人口变化和城镇化进程,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建设规划。
按学生就近入学要求,原则上城市小学、初中分别按服务半径 1.5 公里和 2 公里,农村小学、初中分别按服务半径 2.5 公里和 3 公里设置义务教育学校《长沙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市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高中教育特色明显,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贡献能力明显增强,人才队伍全面优化,教育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先进行列,高标准建成教育强市到2020年,全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支撑体系更加完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区域性教育高地,基本完成学习型城市建设,率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国际化天心区作为省会城区,2009年1月就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区,加快教育发展”的动员大会会议指出:要按照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的部署,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教育工作,在行动上更加突出教育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全省第一批教育强区 《长沙市天心区 “十二五” 教育发展规划》主要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区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区域内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教育办出特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稳步发展,人才队伍全面优化,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破解,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高标准建成教育强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根据《长沙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3-2020)2013 修订版》、《长沙市天心区中小学布局优化、公办幼儿园规划(2012-2020)》 ,桂花坪小学为天心区 2015 年计划扩建的 4 个小学之一, 调整规划办学规模为36 班级,在校学生 1620 人2、由来天心区作为省会城区,早在2009年1月8日,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区,加快教育发展”的动员大会会议指出:要按照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的部署,在思想上更加重视教育工作,在行动上更加突出教育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全省第一批教育强区项目所在地为省府片区的天心生态新城中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428.18 公顷,居住建筑面积为 1130.36 万平米,规划住宅容量人口为 30.14万人,规划布置小学 9 所,中学 3 所片区内桂花坪小学原名石碑小学,于2003 年 8 月迁至天心区桂花坪街道新园社区并更名为桂花坪小学, 是省府周边地区矗立起来的第一座新型学校,现占地 7337 平方米,仅有一栋教学楼,建筑面积 2200 平方米,班级 10 个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学校周边房地产发展较快,居民入住率显著增加,学校现有办学规模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子女的入学需求及学校发展需要。
依据《长沙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3-2020)2013 修订版》 、 《长沙市天心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公办幼儿园规划(2012 年—2020 年) 》 ,天心区将扩建桂花坪小学等 4 所小学,调整桂花坪小学规划办学规模为 36 班级,满足区域未来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为了适应天心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区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长沙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长沙市天心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公办幼儿园规划》要求,天心区教育局现拟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建设桂花坪小学扩建工程2013 年 9 月,该工程取得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立项批复文件(长发改[2013]645 号) ,并被列入长沙市 2014 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年度目标为启动建设二、项目工程概况1、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1.1建设规模桂花坪小学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桂花坪街道办事处,中豹路(规划道路)以北,总投资 10741.71万元,扩建后36个班级,将招收1620 名小学生项目净用地面积 23867㎡,总建筑面积 28364㎡,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19627 ㎡,地下建筑面积 8737㎡ 1.2 建设内容地上建筑包括:教学楼(2 栋 5 层)、体育馆(2 层,含篮球馆兼风雨操场) 、综合楼(5 层) 、生活楼(5 层,食堂、午休室) ;地下建筑:包括游泳馆、活动用房、设备用房、地下停车库;新建 200 米环形跑道田径场 1 个,篮球场 1.5 个(1 个室内篮球场兼排球场),1 个足球场,以及室外道路、围墙、绿化等附属工程。
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①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1 项目建设技术经济指标②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局:项目两栋教学楼与一栋综合楼利用连廊串联、层叠布置在用地的东侧,栋与栋之间形成围合式庭院景观,利用通透连廊既可方便教学楼与综合楼之间的联系又可与外面景观相通,教学楼与综合楼均为正南北朝向综合体育馆、学生食堂布置在场地主景观轴的西侧,运动场布置在用最西面,使整个校区动静分明,布局合理 地下车库设置在教学楼及综合楼下部,地下车库出入口布置在教学楼东侧车辆从次出入口进入后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或就近地上停车位停车,不用穿过校园内部整个校区建筑功能布局合理,交通便捷,联系方便建筑退让校园的用地红线均大于 4 米,教学楼建筑主要朝向为南北向,教学楼长边平行相邻周边建筑(长房水郡二期)距离为 25 米,退让间距满足日照和消防要求教学楼与综合楼通过连廊连结,保持良好的距离,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平面布局:教学楼设计5层,分南北两栋,与一栋5层的综合楼利用连廊连接,层叠布置在用地的东侧教学楼内设有普通教室36间,配置相应的教师办公室以及卫生间,并合理的把门厅、楼梯、附房布置在长连廊附近综合楼设计5层,包括了所有的功能室,一层为荣誉展示厅室、宣传展示区、广播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
二层为计算机室、文化室、器具室三层为美术室、音乐室、劳动室四层为会议室五层为图书阅览室、教具室、书库、科技活动室教学区主出入口设计在每栋楼的西侧,通过走道和连廊串通每栋楼东西两侧均设有一座疏散楼梯,可就近到达每层学生卫生间集中设在两栋教学楼连廊中部,教学楼与综合楼之间公共区域设置教师办公区既独立又与教学区联系紧密 建筑底部设一层地下室,教学楼及综合楼底部地下室为停车库,有独立的人行出入口和车行出入口,汽车入库和乘换方便并平战结合核六级人防掩蔽所,人防面积为1981m2食堂底部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和音乐室,舞蹈室北栋教学楼底部为活动用房,体育馆底部为7泳道50米长儿童游泳馆,泳池池长 50m,宽 13m,考虑学校周边为高层小区居民中小学生游泳的需求,平均水深拟按1.5m设计体育馆设计2层 (含夹层2层) , 一楼设置报告厅,其夹层内设道具室、服装室、音控室、化妆间、休息室等;二楼布置篮球馆(兼风雨操场),其夹层内设器材室、更新室、休息室、卫生间等生活楼(食堂、休息)设计5层,一、二层为食堂、餐厅,三、四层为学生午休息室,五层为会议室体育区设置 200 米环形田径场, 半个室外篮球场, 1 个足球场及一个器械活动场地。
交通组织:项目北侧是市政规划道路,路幅宽 20 米本工程交通组织以人为本,人流是主体,车流量少且具有时段性,人行、车行的相互干扰少,主要出入口设置在规划路上,通过主入口的中心广场引导人流和车流分流通过南北向的主景观轴线,将人流引入各建筑机动车进东北侧校门右转直接入库,减少对地面人流的影响人流线路:教师和学生从北侧规划路主出入口进入校园,经过中心广场分流到达中心景观轴直达各个教学楼、综合楼、体育馆、食堂机动车线路:教师车辆和学校公务车辆通过北侧出入口进入校区经过中心广场分流,到达地下车库和室外停车场校区建筑外围设置宽度大于 4 米的消防车环道,既满足消防要求,又几乎不对校区人流造成任何影响并在教学楼与生活楼建筑之间设置有隐形消防车道本工程静态交通在室外布置机动车临时泊车位 9 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22 个,地下车库机动车停车位 92 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68 个,共计机动停车位 101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90 个,能满足项目停车需求绿化:校园的绿地景观可概括为:一心、一轴、两庭院一心是指校园的中心广场景观,它既是活动集会广场,也是校园景观广场一轴是指从北入口进入校门后,经中心广场,贯穿各个教学活动中心的校园景观轴。
二庭院是指两栋教学楼与综合楼围合的庭院景观在绿地景观规划中,集中绿地以生动、多样化的景观为设计主题,适用和观赏相结合,既有林荫慢道,蜿蜒小径等人工园景,亦有可供休闲的铺地广场、公共草坪、休息的凉亭,共同形成了较好的校园景点道路绿地以景观植被和特色常绿乔木和灌木为主,周边道路树木整齐中求变化,游路步道掩映在景观绿化中,各种常绿乔木和有色灌木高低结合,花卉草本植物和草坪结合,加强了绿地景观的层次感、空间感,环境更加优美经估算,本工程室外绿化面积约 11154㎡3、给排水⑴给水本项目给水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分布从北侧和东北侧不同市政给水管网各接入一根DN150给水管与室外生活、消防环网连接,形成双进口,直接供给该校区各个建筑的生活给水及室内外消防给水,其中生活给水和室外消防共用室外给水管道本项目生活用水量根据《湖南省用水定额地方标准》(DB43/T388-2008)以及《建筑给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2009版估算见表2表2 项目用水量一览表本项目所需的最高日用水量为338.55t/d,最大小时用水量为61.01t/h给水系统:室外生活、消防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生活给水系统采用校区管网直接供给。
① 冷水给水系统本项目所有建筑高度均不超过24m,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无需加压即可满足教学区室内生活供水要求,因此,教学区室内生活用水可直接从室外环管上接管供给② 热水供应根据长沙市建委关于认真执行《长沙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长住建发【2011】66号)的要求,本工程食堂热水系统采用全循环式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系统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水供应热源,辅助能源拟采用天燃气本项目游泳池池水加热拟采用泳池热泵系统,专用组合式三合一恒温恒湿热泵机组⑵排水①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校园污水管道,再经校园污水管道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餐饮废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后进入花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雨水通过地形自流汇聚校园排水管网,最终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根据长沙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及长沙市总体规划,项目污水排入校区北侧规划道路截污管道,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