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ppt

79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556877
  • 上传时间:2018-07-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5MB
  • / 7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六 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 的地位和作用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 的探索(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 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6—17C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18C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阶段19C初期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 16—17C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时代背景: 16-17世纪纪西欧最早出现资现资 本主义义生产产方式的国家正处处于资资 本主义义萌芽和资资本原始积积累初期 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英)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意)托马马斯·康帕内拉、 《太阳城》 (德)托马马斯·闵闵采尔 特点: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还没明显暴露出来 空想社会主义义采用虚幻的文学游记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张 《乌托邦》1516年 抨击资击资 本主义义的罪恶恶 ,描述了未来来“最完美 的国国家制度”。

      《太阳城》1623年描述了充满阳光和温暖 的理想国家• 18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所发展,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法)摩莱里、 《自然法典》 (法)马布利、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法)巴贝夫、 《平民宣言》《在高等法院的终审辩护词》 特点:他们们以理性为为思想武器阐阐述自己的社会主义义主张张从理论上证明了从私有制过度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但不了解从原 始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是历史必然性 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原则但把平等理解 为平均 主张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 取消分工、消灭三大差别 , 但推崇禁欲,认为清心寡欲是最高道德 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思想 • 19C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不断暴露,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 直接对立的阶级;广大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阶级要求从 根本上改选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平等公正的美好社会 代表人物及著作: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 傅立叶(1772-1837) :《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 欧文(1771-1858) :《致拉纳克郡报告》 《新道德世界书》 • 《人类思想和实践中革命》 杰出贡献规律性思想。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 的过程,一种新的社会和制度的出现是过去全部历史发展 的必然结果 力图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猜测到一定的社 会制度和一定生产状况相适应 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地批判,启发工人觉悟 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历史局限性 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不了解资本主义 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他们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 来解释历史发展 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未能找 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性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 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局限性: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 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 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 道路3)马、恩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 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 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 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 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 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正确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 为直接的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为直接的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 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 确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标志————《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恩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 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完整的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 本原理 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的规律深刻地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 根本道路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 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宣言》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无产阶级革命是最新类型的革命: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 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 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 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 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 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3)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马、恩的最初设想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 ,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内容:①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单纯在一个国家内发生,否则,国际资 本家将联合镇压②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一切或至少在英、美、法、德等文明国家同时发 生。

      ③只有在工业发达,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依据: ①19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 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故无产阶级只有在工业发达国家才能壮大②资本是一种国际力量,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的斗争实际上是劳动与资 本的对立,故无产阶级必须结成国际联盟,才能对付强大的国际资本4)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列宁对马、恩思想的发展内容在帝国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几个文明 国家同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国家[统治的薄弱环节]发生 并取得胜利 革命胜利后,将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平共 处依据:①帝国主义的矛盾变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国家与殖民地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②帝国主义规律: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后起的帝国 主义能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引起帝国主义国家 为争夺势 力范围的战争战争引起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良机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 的探索(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苏 联三个时期: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 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 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1918年3月,苏维埃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 合约》,战争暂时停止,列宁立即着手拟定了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论“左派”幼 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制定 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仇视和 反抗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 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 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③工业国有化; ④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⑤经济关系实物化,实行军事配给制评价: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3月,俄共十大决定从战时 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①部分国有制②发展商业允许私商存在和一定范围的 贸易自由③国营企业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给企 业自主权④废除供给制,实行工资制⑤用粮食税制取代余粮征集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 步恢复,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①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 过程。

      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 位 ③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 和市场发展经济 ④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⑤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⑥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2 2、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共(布)面临着一 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是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 ,还是回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这个重大 问题,当时党内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同时又 参杂了个人权力之争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 从战时共产主 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转变 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 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完全改变了新 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所谓的“斯大林模式”,即苏 联社会主义模式 (1)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形成和确立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 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 宣布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2)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认识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高度集权为前提保障;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全盘国有化为奋斗目标;阶级斗争为途径手段。

      贡献: 理论上: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实践上: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消灭法西斯主义中所作的贡献是卓越的;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个根本的缺陷:排斥市场机制;缺乏民主机制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 的探索(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基础上建立了苏联1922年12月30日,根据 列宁的提议,决定由俄罗 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 南高加索联邦四个共和国 组成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 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 乌克兰乌克兰苏联四个加盟共和国的版图苏联四个加盟共和国的版图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南高加索联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