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练:古代诗歌赏析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八戒
  • 文档编号:266109468
  • 上传时间:2022-03-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4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练:古代诗歌赏析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古诗赏析专练 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②乘夕凉,开轩卧闲敞③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④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⑤,中宵劳梦想⑥ [注释]①孟浩然(689--约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诗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②散发:古人男子平时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这浪不羁的惬意③开轩:开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④清响:极微细的声响⑤故人:指辛大是孟浩然的同乡,常于夏日来南亭纳凉,与孟浩然约为琴酒之会⑥劳梦想:苦于想念劳:苦于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4分) A.起首两句,写日落月升,写得很有动感,尤其“忽”“渐”两字,一快一慢,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B.从用字来看,三四两句中的“散”“闲两字,是顺手拈来的词语,不含言外之意 C.七八两句,巧妙地镶嵌进钟子期、俞伯牙之间“高山流水”的典故,暗示诗人与朋友辛大之间的知音关系 D.结尾两句交代作诗缘由,抒发对辛大的怀念之情,点明诗歌的主题。

      E.从情感表达来看,本诗借夏夜南亭乘凉的愉悦清爽闲适,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4分) 1.BE【解析】B项“散”'闲”两字既是诗人的动作和身体状态,又是诗人的心境写照E项抒发的感情主要是对朋友辛大的怀念之情 2.送”是送来的意思;“滴”是滴落、滴下的意思1分)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1分)多角度描写景色,嗅觉方面,“送”字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地写出荷花的香气清淡悠远;听觉方面,“滴”字准确写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微细的声响'(1分)表现了诗人在清幽之境中安然闲适的心境,又暗示诗人内心隐隐的寂寥之感1分)(从以动衬静、拟人等手法来赏析,言之成理也可 寒食江①畔 白居易②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③行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④明日是清明 【注释】①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江,即江州②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③取次:亦作取此,随意,任意④下邽(guī):地名,是诗人的家乡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诗歌题目往往隐藏着一些作品信息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歌写于春天,从而可以判断这首诗和《钱塘湖春行》一样,都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B.本诗从多种角度来写景,如首联写“草”“沙”“水”“云”等意象,采用听觉、触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写出江州春天景色怡人,勾起诗人对长安的思念 C.“莺”是描写春天的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颈联中描写“莺”声清脆,诗人高兴地站在树下倾听,之后骑着自己的马儿在江边随意行走 D.虚实结合是诗歌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如尾联写诗人由眼前所见盛开的紫桐花,想象明日清明家人一起团聚的情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E.本诗题为“寒食江畔”,却不写寒食,甚至也不写江畔,而是写“忆”,由眼前景物勾起的回忆,写“忆”,又不写所忆内容,而主要写“忆人”之情态,将所忆内容完全隐去 2.诗歌首联描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4分)DE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A项,本诗是一首思乡怀人诗,并非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项,“采用听觉、触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错误,应是“采用嗅觉、触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C项,“莺”声并没有让诗人高兴,反而唤起他被贬的失落DE两项理解正确 2.(4分)首联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青草的香气、和暖的沙滩、如镜的水面和晴空的云朵,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忽而笔锋一转,写这使诗人回忆起了在帝京的日子前后形成对比,反衬出诗人失落的心情,同时也表达出了诗人对帝京的怀念景象描写2分,情感表达2分,共4分) 送梓州①李使君②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④,巴人讼芋田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本诗是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③树杪(miǎo):树梢④橦(tóng)布:用橦花(木棉)织成的布⑤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成绩斐然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古诗常从多种角度来表现景象,比如本诗实写“万壑、大树、千山、杜鹃”等景物,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

      B.从画面描写看,蜀地具有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其先描绘出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写出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异景 C.从政事民情看,妇女们非常勤劳地织着橦布,巴人们在争相耕种芋田,既表现出了蜀地物产的丰富,也写出了当地人民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的情景 D.从行文特色看,全诗刚开始描写出山林奇胜,是写景;接着描述蜀中风情,是叙事;最后描写做官行事,是抒情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 E.从情感表现上来看,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赞美了蜀地环境的优美,风土民情的淳朴,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在梓州翻新教化,大展宏图的劝勉之情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尾联进行赏析4分) 1.(4分)BD 【解析】A项,诗人大胆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村的壮丽景象,是虚写C项,写出了蜀地妇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常常诉讼争田的情景,并非安居乐业E项,作者对诗中景物、事物的描写以及对友人的劝勉都属于直接抒情方式,并非间接抒情故选BD项 2.(4分)尾联运用了文翁的典故,诗人希望友人李使君到蜀地后能够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表达了诗人期望友人能突破前人、恪尽职守以及对友人的劝勉?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