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学:练习题-第10、11章答案2.doc
3页第九、十章 练习题答案1、假设下列每种草履虫都经自体受精繁殖后代,指出它们及其后代是放毒型还是敏感型,并简要说明原因A.KK,有卡巴粒 B.KK,没有卡巴粒 C.Kk,有卡巴粒 D.Kk,没有卡巴粒答:草履虫放毒型与敏感型的区别在于草履虫细胞质中是否含有一种可分泌毒性物质的卡巴粒,放毒型含有而敏感型不含草履虫核基因K虽然不能产生卡巴粒,但卡巴粒的增值需要核基因K的存在,因此,只有细胞质中含卡巴粒而且核基因为K的草履虫,其放毒的性状才能遗传所以,A及其后代为放毒型,因为细胞质含卡巴粒而且核基因为纯合KK,自体受精后不再分离B及其后代的为敏感型,因为细胞质中不含卡巴粒C及其子一代为放毒型,因为其细胞质中含卡巴粒;杂合草履虫Kk自体受精后产生两种纯合个体,基因型为KK或者kk(1:1),由于基因型kk的个体不能维持卡巴粒的增值,因此其后代变为敏感型,基因型KK的个体后代仍未放毒型D及其后代为敏感型,因为细胞质中不含卡巴粒2、 基因型为Dd的右旋椎实螺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各是什么?如果自交后代的个体自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如何?答:椎实螺外壳旋向表型由母体基因型确定,遵循母性影响,受一对等位基因(D与d)控制;同时D对d为显性,分离比符合孟德尔遗传。
椎实螺两代自交,各世代个体的基因型和表型如下: 亲代 Dd右旋 F1:1 DD右旋 2 Dd 右旋 1 dd右旋 F2:4 DD +2DD 4Dd右旋 2dd右旋 + 4dd 左旋因此,基因型为Dd的右旋椎实螺自交后代(F1)的基因型为DD、Dd、dd,表现型均为右旋F1个体自交,其后代的表现型有右旋和左旋两种,其比例为3:1 3、在玉米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制造双交种的方法之一是:1. 雄性不育自交系A S(rfrf)和雄性可育自交系B N(rfrf)杂交,得单交种AB2. 雄性不育自交系C S(rfrf)和雄性可育自交系D N(RfRf)杂交,得单交种CD3. 单交种AB与单交种CD杂交,获得双交种ABCD试述什么是雄性不育及雄性不育类类型?双交种的基因型和表型及其比例如何?答:植物雄性不育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雌蕊发育正常,雄蕊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的现象。
雄性不育的植物可以接受可育的花粉而结实植物雄性不育有核不育型、质不育型和核质互作不育型等类型其中,核质互作不育型是一种由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遗传因子相互作用控制花粉育性的类型利用核质互作不育制种需要“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S(rfrf)、N(rfrf)和N(RfRf)不育系A:S(rfrf)和保持系(可育系)B:N(rfrf)杂交时,B提供可育花粉,不育系授粉结实,但是没有获得育性恢复基因Rf,仍然为雄性不育不育系C:S(rfrf)和恢复系(可育系)N(RfRf)杂交时,后者提供可育花粉,不育系授粉结实,并获得育性恢复基因Rf♀ A X ♂B ♀ C X ♂D S(rfrf) N(rfrf) S(rfrf) N(RfRf) AB CDS(rfrf)♀ X S(Rfrf) ♂ ABCD 1/2 S(rfrf) 1/2 S(Rfrf) 雄性不育 雄性正常因此,双交种的基因型和表型都有两种:S(rfrf),雄性不育和S(Rfrf),雄性可育;其比例为1:14、试用Ac-Ds系统解释玉米籽粒花斑表型的不稳定现象。
答:玉米籽粒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决定,如果这些基因均为野生型时,籽粒表现为紫色;Ac-Ds为转座系统,由Ac和Ds两个转座因子组成,其中Ac为自主转座因子,Ds则属于非自主转座因子,自身不能编码转座酶,需要利用Ac编码的功能转座酶才能完成转座过程;Ds在Ac激活下可以插入到玉米籽粒色素控制基因C中造成其失活,因而籽粒表现为白色,同时,Ac也能激活Ds从C基因中切离,恢复其功能活性,玉米籽粒恢复为紫色性状当Ds和Ac存在于同一细胞中时,这种插入和切离事件就可能发生,根据事件发生的时空而产生不稳定的花斑表型5、什么是转座子标记?假设P因子在果蝇基因组中跳跃时随机插入基因组任何位置,如何设计实验在果蝇全基因组范围筛选控制雄性育性的稳定突变品系?答:转座子标记是指转座子插入基因组特定位置后,导致原来表型(或野生型)发生改变而形成突变体,由于该突变是转座子插入造成的,通过适当的方法便可由已知序列的转座子分析其插入位点附近的未知基因组序列,类似于对未知序列进行了标记,称为转座子标记实验设计:分别构建带有非自主转座P因子的转基因果蝇株A和能表达P因子转座酶(但不能被P因子转座酶识别)的转基因果蝇株B,果蝇株A和B杂交后,非自主转座P因子便可在转座酶的识别下进行转座,随机插入到基因组的任何位置。
如果转座事件发生在生殖细胞里,其后代便会带上P因子标记,挑选发生了转座事件的雄性果蝇与正常育性的雌性果蝇杂交,如果后代不育(或育性变化),则P因子插入位置导致了果蝇雄性育性的变化如果在构建转基因果蝇时,预先将A果蝇株中所含的P因子和B果蝇株所含的转座酶分别与其所在染色体进行连锁标记,便可容易的将转座酶分开,从而保证突变品系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