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私募股权投资案例PPT优秀课件.ppt
27页目录一、天使轮融资二、首轮融资三、次轮融资四、IPO五、PE收益1一、天使轮融资1.1999年1月牛根生成立蒙牛乳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2.1998年8月18日股份制改革a.增资至1398万元,来自亲朋好友b.股份三年限售2一、天使轮融资n1999年-2002年公司运作1.总资产1000万元增至10亿元2.年销售额额4365万元增至近20亿元3.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223%4.液态奶5万吨增至2003年90万吨,04年市场份额20.6%(AC尼尔森数据)3一、天使轮融资n发展瓶颈-资金问题1.短期无法上市2.注册资本难以新增3.民间融资受挫4二、首轮融资n融资选择最终,摩根士丹利和鼎辉看中了蒙牛的发展潜力和水平,主动找蒙牛洽谈并设计股权融资方案5二、首轮融资n融资设计1.主要股本结构①蒙牛原股东持股2/3②三家PE持股1/3,共出资2.16亿元,大摩占三家机构2/36二、首轮融资n融资设计2. 重组过程大摩:2002年6月5日在开曼群岛注册ChinaDairyHolding(开曼公司)和MSDairyHolding(毛里求斯公司)蒙牛:2002年9月23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注册了金牛公司和银牛公司,两家股本5万股,每股面值1美元。
7二、首轮融资n融资设计2. 重组过程开曼公司同股不同权设计:①2002年9月24日开曼公司扩股,将股份分为1股10票投票权的A类股和1股1票投票权的B类股,用以实现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②2002年10月17日“金牛”、“银牛”以1美元/股价格认购1134股和2968股开曼公司A类股份,合计持有5102股A类股份③三家PE以530美元/股的价格认购了32685股、10372股、5923股开曼公司B类股票,合计持有48980股约2600万美元)8二、首轮融资n融资设计3. 重组过程2002年10月17日,三家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群岛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了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该笔资金经毛里求斯公司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66.7%的股权,其余股权仍由发起人和关联人士持有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得到境外投资后改制为合资企业,而开曼群岛公司也从空壳演变为在中国大陆有实体业务的控股公司9二、首轮融资n融资设计4. 控股结构10二、首轮融资n融资设计5. 业绩目标协议(转股协议):①实现目标1A股票可转10股B股票②蒙牛1年实现目标,2003年,蒙牛股份的财务数据显示:销售收入为40.715亿元,增长了144%,税后利润增至2.3亿元,增长了194%。
2003年9月19日,“金牛”、“银牛”分别将所持有的开曼群岛公司1634股(500股开曼群岛公司最初成立时“金牛”所持股份,加上1134股管理层于首次增资前认购的股份)、3468股(同上的500股,加上2968股)A类股票转换成16340股、34680股B类股票③控制权比51020:48980=51%:49%11二、首轮融资n融资设计6. 2003年9月蒙牛股份控股结构:①三家机构间接持股:49%*66.7%=32.7%②蒙牛(金牛、银牛)间接持股51%*66.7%=34%③蒙牛管理层股东直接持股33.3%,蒙牛系合计持股67.3%12三、次轮融资1.融资背景①首轮融资后业绩惊人,13年税后利润超2.3亿元②三家PE投资市盈率降至2.82倍(首轮约8倍)③蒙牛未达联交所三年业务记录要求,一年空档期13三、次轮融资2. 金、银牛获得开曼认股权①认购上限:不超过开曼总股本66%②分别认购了开曼公司13975股和29661股③蒙牛系与三家PE在开曼公司持股比例变为65.9%:34.1%14三、次轮融资3. 可转换债券设计①牛根生32%最高外资底线②三家PE斥资3523.3827万美元,购买开曼公司未来转股价0.096美元/股的债权,等于以0.74港元/股的价格预订了3.67亿股上市公司股票(IPO半年后可转30%,一年后可全部转股)③制定可转债的对赌协议:从2004—2006年为止的三年内,未来3年的年盈利复合增长不能达到50%,“金牛”就必须赔偿7830万股给外资系:反之,摩根支付给蒙牛同样多股票。
双方规定,无论如何涉及转让的股份总共不得超过783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的7.8%)15三、次轮融资4.为何选择可转债?①不改变股本结构②不摊薄每股股利,上市财务准备③锁定投资成本④毛里求斯公司全部股权抵押⑤包含强制赎回条款2013年10月20日,毛里求斯公司以每股3.038元的价格购买了9600万股蒙牛股份,对蒙牛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81.8%以当时汇率计算这笔资金恰好等于第二次可转债注资16三、次轮融资5. 2013年10月20日蒙牛股份股权结构17三、次轮融资6.2013年10月20日蒙牛股份控股结构①外资系持股比例:34.1%*81.1%=27.65%②蒙牛系持股比例:65.9%*81.1%(间接)+18.9%=72.35%18四、IPO1. 股权重组①开曼公司层面:2004年3月23日,牛根生以各1美元的象征性代价,从三家外资投资者手中获得8716股开曼公司普通股,占全部开曼公司股本的6.1%承诺5年不跳槽10年内,外资系随时随地可以净资产价格或者2亿元人民币的“蒙牛股份”总作价中较高的一个价格,增资持有“蒙牛股份”的股权①金、银牛层面:“权益计划”,设立了“牛氏信托”和“谢氏信托”,分享收益权但不分散投票权。
19四、IPO2. 上市前准备①2004年2月,蒙牛乳业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根据股份比例及可转债比例转换开曼公司股份及可转债②蒙牛乳业(开曼)和开曼公司股权映射建立完毕20四、IPO3. 2004年2月蒙牛股份股权结构21四、IPO4.上市①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在香港挂牌上市,公开发售3.5亿股(包括1亿旧股),发行价位3.925港元,共募集资金13.74亿元港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境外上市民企红筹股②蒙牛管理团队最终在上市公司持股54%,国际投资机构持股11%,公众持股35%22四、IPO5. 上市后股权结构23五、外资PE退出1.首次售股三家机构在IPO中共出售了1亿股蒙牛的股票,已经套现3.92亿港元摩根士丹利、鼎辉和英联分别卖出35034738股、11116755股及6348507股,分别相当于蒙牛已发行股本约2.60%,0.8%及0.4%2.可转债2004年12月,行使第一轮可转换债券转换权,增持股份1.105亿股增持成功后,三个私募投资者立即以6.06港元的价格抛售了1.68亿股,套现10.2亿港元24五、外资PE退出3.剩余股份抛售2005年6月15日,三家PE行使全部的剩余可转债,共计换的股份2.58亿股,并将其中的6261万股奖励给管理层的代表——金牛。
同时,三家PE把手中的股票几乎全部抛出变现,共抛出3.16亿股(包括奖给金牛的6261万股),价格是每股4.95港元,共变现15.62亿港元25五、外资PE退出4.三家PE股份变化①售股前,三家共计持有蒙牛乳业.HK约11.04%股份②售出后,持有的蒙牛乳业股份只剩下130万股,占总股本0.1%5.股权收益①共计投入资金折合港币约4.77亿元②通过蒙牛IPO获利约29.74亿元人民币③两年获利500%26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供大家参考,感谢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