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认知心理学大纲讲义.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08036445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8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认知心理学大纲/讲义第一章一、考核知识点1、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 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 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起源:A、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心理学发展,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 学诞生,分析了心理成份感觉和感情铁钦纳进一步把人的心理分为感觉、意向和感情,建立构造主义 心理学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认知心理学确立B、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巨大影响20 世纪 50 年代末,信息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进一步推动了以信息加工观点来分析心理活 动的认知心理学发展3、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信息加工系统由记忆装置、加工器、 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纽韦尔和西蒙在《人的问题解决》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简要的模型来表示信息的输 入、编码 、加工、存储的过程 4 、人的信息加工系统 当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当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就会不断地对来自外部环境 的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活动眼、耳、鼻、舌、皮肤 是人接受周围环境刺激与信息的器官,它们 的感受器分别将接受信息并转化为生物电后进入人脑以作进一步加工处理其流程是感觉登记、知时记 忆、长时记忆、存储加工、分析直至作出对外界的反应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 认知心理学的涵义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 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② 个体认知的发生和发展③ 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3、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兴起于20 世纪50 年代,信息加工理论, 1967 年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4、 信息加工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 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5、 信息装置: 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6、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 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 程。

      7、通道容量: 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二)领会:1、对人认知活动的三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加工过程 第二种理解: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过程 第三种理解: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过程2、人类认知系统及其特征① 人类认知系统: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有两大系统组成,一个是维持生存的系统,涉及人类的情绪,需要、动机、意志 以及维持生命与延续生命的部分另一个认知系统,涉及到个体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内部心理操作过程, 以及个体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过程② 人类认知系统的基本特征:第一, 人是一个符号运算系统,人与动物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类是有接收、存储、加工和运用符号的功 能与能力,通过语言、符号的媒介可以使其获得的知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人类语 言、符号具有创造性、复杂性和可变性,知识的传递性和积累性第二, 人类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系统第三, 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第四, 人是一个具有习得与发展有效认知策略的系统第五, 人是一个新旧图式整合、建构、重构而获得知识的系统第六, 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监控认知系统即元认知,自我认知3、符号操作系统的功能① 输入符号(输入)② 存储符号(储藏)③ 建立符号结构(加工、整合)④ 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⑤ 复制符号(复制)⑥ 输出符号(输出)4、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 “串行处理模型”等。

      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 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5、 联结主义范式: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 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① 一组单元②激活状态③联结模式④节点激活规则⑤节点输出功能⑥学习规则6、 通用问题解决程序(模型)由纽韦尔和西蒙设计,采用启发式程序,“手段一目标分析方式,把问题的解决程序通过提出一些 子目标的办法一步一步地缩小初始状态和最终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后解决问题7、 记忆程序:感觉登记一短时记忆一长时记忆 费根鲍姆设计一个记忆模型:将人的记忆程序分为两个部骤:操作和学习8、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9、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 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第二章 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考核知识点1、抽象分析方法 又称为会聚性证明法,通过结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在逻辑推理水 平上描述人的内部活动,达到计算机程序和人的心理上活动的功能类比2 计算机模拟方法 指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3、流程图示研究: 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4、信息加工流程模式 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视为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因此经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一种简明、扼要地说明人的心理上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I「复述可以图表示:信息f感觉记忆f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提取5、 口语报告法指被试在解决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其思维内容,研究者记录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被试认知活 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又称“口述记录分析法”6、 反应时测量法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整个过程所 用时间为标志,即为反应时,有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以此研究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方法7、 内隐联想测验法格林沃尔德1998 年提出内隐联想测验法。

      以不同类别维度和属性维度材料让被试作出反应 以研究被试者认知活动规律的方法第三章 感知觉一、考核知识点1、 感觉信息加工指感觉器官与刺激物信息相互接触(或作用)之后,感受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通过 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2、 感觉测量① 感觉 限测量:费希纳在1860 年提出以心理物理法测量心理量值② 信号测验理论: 1954 年彼得森等人合作出版了《信号检测理论》一书,将信号检测理论用到心理学 研究中3、 知觉信息加工感觉所得到的信息,主要是滞留在感觉器官的感受器上,未经整合的各种具体信息;而知觉则是有 组织的信息,包括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并赋予意义4、 知觉信息加工过程察觉、辨别、确认知觉过程有直接知觉、间接知觉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加工 麦克莱兰与鲁姆哈特提出5、模式识别 是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别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 过程既是一种再认过程,也是一个再整合与再归类过程6、模式识别理论 当代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几个模式识别的理论模型,它们是模板匹配理论,原型匹配理论,特征匹配 理论,以及结构优势描述理论二、考核要求(一)识记1、模板说: 是早晨对计算机了模式识别而提出来的,后来被用来解释人类的模式识别过程。

      模式识别是刺激信 息与脑中某个或某些模板产生最佳匹配的过程2、数据驱动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信息开始的加工,强调感觉器官中滞留信息的作用,这种从较低水 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又被称为数据驱动加工3、概念驱动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在知觉时,个体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的刺激信息的过 程,是较高水平的加工,又称为概念驱动加工4、感觉信息加工: 是指感觉器官与刺激信息相互接触之后,感受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通过做电位把外 部时间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5、原型说: 原型匹配理论针对模板匹配理论的不足而提出的模式识别理论假说,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存储着 的不是外部事物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事物的“原型”,即是一类客观事物的抽象物6、特征分析说: 即特征匹配理论,认为各种模式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编码,既不是具体事物的模板,也不是某类事 物的原型,而是该模式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存储7、整体加工(知觉信息加工)8、局部加工(感觉信息加工)9、系列加工:在不同阶段对模式的分析是系列加工10、平行加工(并行加工):在同一阶段对模式的分析11、在对刺激信息的知觉过程中,如果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的话,则要优于识别图形的某一个部分,称 为构形优势效应。

      布鲁斯等人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结构优势描述理论二)领会1、信号检测理论:1954 年彼得森等人合作出版了《信号检测理论》一书,认为感知觉通常是由两个基本的内部活动 过程来控制的,对人的感觉作了解释2、知觉信息加工过程:知觉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察觉、辨别和确认的过程 知觉信息加工过程包括自下而上加工过程和自上而下加工过程此理论是有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 和鲁姆哈特提出模式识别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知觉活动过程,一般经历分析、比较和决策三个阶段4、模式识别理论: 人类认知系统的目标之一是识别新异的刺激信息并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整合与归类,当代认知心理学 提出几个模式识别理论模型:模板匹配理论、原型匹配理论、特征匹配理论、结构优势描述理论第四章 注意一、考核知识点1、注意的含义 注意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2、注意的特征① 选择性② 持续性③ 转移3、注意的认知理论① 英国心理学家布劳德本特最早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认为人脑中存在过滤器,使人接受某些信息, 拒绝某些信息② 注意衰减器模型 格雷和魏德伯恩、特瑞斯曼等人认为注意的过滤器不是简单地按“全”或“无”进行的,未被注意的刺激信息暂时让它们处于一个不完全减弱的加工与处理状态,当受到事物一些属性的影响或在未被注 意的通道中的刺激信息发生了重要变化时,人的注意就会马上转到该通道进行信息处理。

      而当变化不大 时,注意就不会发生这种转移反应,此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现象特瑞斯曼提出注意衰减理论③ 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多伊奇与诺曼代表,认为输入到感觉通道的刺激信息都可以进入到高级分析水平阶段,也可以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与处理的,信息的选择依赖于刺激信息的知觉强度以及意义注意并不仅仅在与刺激信 息的物理特征与语义,更在于选择对刺激信息作出何种反应人的注意是一种主动的信息加工机制4、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认知资源理论认为注意对刺激信息进行识别和加工是认知资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