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泉州市初中毕业.doc
23页2005 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地理科考试说明(省课改实验区)(省课改实验区)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 2005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二、考试命题依据和原则二、考试命题依据和原则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主要是检查、评价普通初级中学教育观念和教学质量,考核初中学生必修 的基础课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及能否毕业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改革举措 初中毕业、升学地理科考试命题依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 、中考改 革学业考试的要求,参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结合我市初中地理课程实验教学实际,实 行初中毕业、升学两考合一;考试贯彻地理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发挥考试评价促进学生 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功能,考核学生基本地理知识与技能,同时兼顾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查难度适中,使绝大多数坚持正常努力的初中学生都能达到毕业的 要求,以适应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教育事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使考试具有测试意义 初中毕业、升学地理科考试力求把握好上述命题依据、原则,力求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考试改 革的相应要求,对初中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对知识与技能、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的要求三、考试对知识与技能、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的要求考试各水平目标考试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知道(了解) 对地理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 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其大意和 要点,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识别、 记忆重要的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概念、 地理术语、地理现象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 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 特征等如说出、举例、列举、 知道、了解、指认、确定等理解 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模式的说明和解 释;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 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对揭示地理 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发展 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 文字、图像等进行表述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 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 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 整理信息等如解释、说明、区 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知 识(及能力)方 面掌握(应用) 将所知道和理解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 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对同类地理事物和现 象进行合理解释、分析、判断、总结、说明、 评价;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发现和提 出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 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 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如 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 总结、评价等初步学会 能够模仿或在有关指导下,完成某些地理操 作任务 如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简单的地理观测、 调查、统计等,运用有关方法获取地理信息模拟、模仿、重复、再现等技 能 方 面学会 学会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学会用地理仪; 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图像用于解释 一定的地理现象、分析的解决一定的地理问 题;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在给 定的时间内完成简单的地理计算过程等 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 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独立完成操作如绘制、测量、测 定、查阅、计算等 联系、灵活运用等态度与价值方面 过程与方法及情感经历(感受)反应(认同) 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作相应的反应等领悟(内化) 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 为是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 寻找、交流等认同、接受、反对、欣赏、关心、 重视、尊重等形成、养成、树立、建立、坚持、 增强、领悟等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地理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共用一套试卷,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
考 试时间 60 分钟试卷卷面分数满分为 100 分 考试成绩采用标准参照的等级确定方法,按 A、B、C、D 四个等级记载确定方法:按原始分总分计算,小于 60%为 D 级;大于或等于 60%,小 于 70%为 C 级;大于或等于 70%,小于 85%为 B 级,大于或等于 85%为 A 级原始分不公布 2、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 40%;综合题约 60%填空、填图、连线题、绘制简图、读图分析、综合分析、论述 等) 3、试卷难度比例为: 容易题分值约占 80%,中等难度题约占 10%,稍难题约占 10% 4、内容比例: 地球与地图约占 20%,世界地理约占 20%,中国地理约占 50%,乡土地理约占 10% (具体试卷结构见参考试卷本说明所附参考试卷只供参考,实际命题时,试卷题型比例及题量可 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五、考试内容五、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 、 地球和地球仪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活活 动动1、地球的形状-----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记住重要的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3、地球运动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周期、方向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描述四季的变化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二 、地图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活活 动动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在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识别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地图并会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绘制校园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第二部分、世界地理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活活 动动 1.海陆分布海陆分布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及大洲轮廓界线2.海陆变迁海陆变迁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是板块运动的例证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了解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二、气候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活活 动动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天气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认识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2.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气候类型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纬度位置和海陆范围) 利用气候统计资料描述气候特征举例分析比较气候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其差异的主导因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因素)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初步学会将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三 、居民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活活 动动 1.人口与人种人口与人种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2. 语言和宗教语言和宗教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3.聚落聚落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学会数据处理,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等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景观的图片资料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四、地区发展差异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活活 动动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2.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用实例说明加 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从有关宣传报道了解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 五、认识区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活活 动动 1. 认识大洲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地理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运用有关资料进行各大洲的比较 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模拟一次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2.认识地区认识地区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3.认识国家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变化 收集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资料 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例如,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等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华人与华侨对所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了解极地科学考察有关资料第三部分、中国地理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一、疆域与人口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活活 动动1.疆域与行政区划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认识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2.人口与民族人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了解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国情和我国的人口国策; 知道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
